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因为某些人物的原因还是其他的原因?
北洋,日本,水师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因为某些人物的原因还是其他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为了办六十大寿,挪用了海军经费给自己盖颐和园,导致海军用的炮弹不少都是哑炮,甚至都对不上炮筒的口径,而李鸿章竟然也就同意了。这么说来,慈禧和李鸿章要不要负责?
可是只有这三个人要负责吗?北洋水师内部,淮军系和福建系矛盾重重,又不服从洋教头琅威理的管教,最后竟然把这位海军教官给轰走了。作为水师提督的丁汝昌、主力舰长的刘步蟾,要不要负责?
再往远了说,此时南洋还驻扎着另一支舰队——南洋水师。从北洋水师与日军接战到全军覆没,南洋水师未派出一兵一卒,究其原因,竟然只是因为南洋水师的创始人是左宗棠,而北洋是李鸿章而已。那么,南洋水师,要不要负责?
再去看看全中国吧。彼时的日本已经动员起了全国上下的力量投入到这场战争之中,颇有后来那句著名口号“皇国兴废,在此一举”的气魄;而中国呢?从上到下,似乎打仗的只有丁汝昌和他的部下,其他各地并没有投入战备的状态,也不见任何物资和兵力的支援。这个责任,又要谁来负?
最可笑的是,最后莫名其妙的,所有的锅都扔给了在日本还挨了一枪子的李鸿章。这个甩锅的责任,又该谁来负?
人啊,也许只有在发现别人身上问题的时候才最睿智。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3点
第一、虽然说中国的北洋水师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可以说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那是1888年,甲午海战是1894年开战的,这六年的时间日本正是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发展的关键时期,短短六年日本可以说是后来者居上,虽然日本没有像定远号,镇远号那样大型的军舰但是日本补充了很多的技术。例如,吉野号是日本从国外买来的,特点是速度快机动性高。
第二、日本用的是黄火药,特点是:没有烟雾,大大缩减了瞄准的时间,可以做到1分钟打五炮。而中国用的是黑火药,特点是烟雾极大,瞄准时间大约5分钟左右。一个是1分钟打5发子弹,另一个是5分钟打1发子弹,您说那个厉害。
第三、让人最愤慨的是:大战期间,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60大寿,挪用了北洋水师的800万两军费。本来就买不起爆破弹,这下好了,彻底穷了。而日本方面,天皇从自己每年资金中抽出30万来发展海军。就当时而言中国国力要远胜于日本的,尽管日本没钱,但是天皇带头捐款,勒紧裤腰带也要建设现代化海军。使得短短六年时间一个“学生打败了他的老师”。
各位朋友,如果我的回答对您的心思,那实在是太好了。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关注我查看更多的问答,现处于考核阶段,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人认为:1、甲午中日战争最根本的原因,是清王朝长期闭关锁国的国策,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因为改变了日本。日本明治维新后,依托向西方学习,军事实力直线上升,而清王朝依然沉寂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导致军事实力和武器大大落后于日本。2、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人为原因也是直接的导火索,当时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是以慈禧太后为主的顽固派,他们固守成规以自己集体的利益为核心。拒绝新派人物学习和模仿西方的先进科技、政治制度、和军事发展,并亲手扼杀了维新变法。1895年,当日本在海上对清王朝展开攻击时,慈禧太后还在皇宫里庆祝自己的大寿,要群臣看戏,贻误战机。在军事实力大力落后,统治阶级无心统战的情况下,中日甲午战争,以清王朝的脆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结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导读: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大多数西方人士认为满清方面有优势,尤其对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水师有不少好评。比如陆军数量庞大,北洋水师在1888年在山东威海卫成军时,数量和威力也超过日本,号称亚洲第一大海军。因此他们片面地认为日本不可能取胜。可事实上,甲午战争以满清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而告终。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甲午战争清廷如此惨败呢。有人会说是某些人物的原因,抑或是别的原因。其实重新评估这场战争满清注定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日本积极备战,行动计划周密
1876年,日本通过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并和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后,随着在朝势力不断壮大。1887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制订了《征讨清国策》,大致内容是:集中武力进攻满清的京师,之后分兵控制长江流域战略要地。若日本能够战胜,则将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舟山群岛、和台湾等地区划为日本版图。因此需要对满清进行一场赌国运的战争。为了扩充军队实力,日本举国上下一心,每年拿出国民财政收入60%和从文武百官中拿出俸禄的1%,用于发展近现代化的陆海军。尤其是海军方面,为了打败北洋水师。日本勒紧裤腰带加紧步伐采购航速快、装备有速射炮的巡洋舰。
此外,日本还实施了征兵制度,激发国民意识的觉醒。同时,由于日本明治维新后对现代化部门的改革,各类军事学校纷纷成立。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起拥有6.3万常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达7.2万吨的联合舰队。其中海军实力后来居上,吨位超过了北洋水师。而且为了达到开战前,做到料敌先机。日本参谋部不断派特务潜入满清的东北和黄渤海地区,绘制作战地图,窃取各种政治军事情报,做好了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准备。
上一篇:大家工资都发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