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因为某些人物的原因还是其他的原因?
北洋,日本,水师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因为某些人物的原因还是其他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日本在邻居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开始意识到中华文明的落伍和西方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危机感让他们提出“脱亚入欧”,心悦臣服的从制度层面全面学习西方,在明治维新后十几年就实现了国家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而中国拒绝学习制度层面的结果就是北洋水师虽驾驭着现代化的战船,依然是一支古代的军队,朝廷的决策未经广泛的讨论就凭皇帝拍脑袋决定,于是就像我们现在看阿拉伯军队一样,再先进的武器在他们手里也打不了胜仗。
甲午战争之后引发“戊戌变法”运动,开始尝试从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实现国家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型,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不能归咎于 某些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用分析的头头是道,就一句话:
甲午战争爆发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知道的关心的有多少?朝廷官员希望李鸿章打赢的有多少?反过来,日本民众知道的有多少?日本官员希望日本打赢的有多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亘古怀念说史,我来回答。
小编个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有人为因素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对抗。
在近代,同中国一样,邻国日本也曾经被迫打开国门。但是不同的是,日本及时的吸取了教训,对内部制度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经历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同时期清政府统治的中国虽然之前已经遭遇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要从制度思想上去改变中国。仅仅做了一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改良运动,典型的莫过于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从根本上是为清政府的统治服务的,这也决定了洋务运动的成果非常有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这也说明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是难以救中国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慈禧太后为了在颐和园庆祝自己的60大寿并挪用了北洋舰队的军费,导致了北洋舰队在与日军作战中武器弹药严重不足。上层统治者如李鸿章更是在思想上消极避战,军队的腐败也大大限制了清军的战斗力。
由此可见,仅仅靠师夷长技以制夷难以彻底改变当时中国的现状。满清的统治者已经丧失了内部革新的能力,统治者的腐朽没落是其表,封建制度的落后是其心。诸如甲午中日战争这样的屈辱失败莫不如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是政治的、科技的、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的综合失败,是长时间社会综合落后的累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战败可以说是相当可恨。
北洋舰队是清政府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最强大的一支,号称东亚第一,世界第九。但是却是败了。
1.第一个原因便是钱
光绪的老师翁同shu主张,严禁北洋水师再添加新的装备。因为养战舰实在是太花钱了,这就好比买的起车,烧不起油一个样。李鸿章只能通过天津兵工厂,给北洋水师生产炮弹,可是质量十分地下,打不响。知道战争开打前,能打的战船就只有8艘。
2.炮弹
北洋水师的是老式炮,小日本的是新式的,炮弹的射速比北洋水师的快了九贝,还有就是炮弹质量差。
3.指挥战术差
北洋海军的管理制度还是晚清军队的制度和习气。清朝建立舰队的目的就是“自守”有余。
4.还有就是腐败的,不协同的,什么的我也懒得说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事实,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为什么中国会走到这一步?为什么给国人留下屈辱的历史呢?甲午战争是一场战争,是战争武器的因素就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尤其在清末冷兵器时代向火武器过度的时代更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很彻底的变革,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有了提高。在甲午战争之前,大清也搞了一场军事革命,先于日本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舰队,当年还去日本示威。后来北洋水师落后了,没有及时更新,到了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北洋舰队还在沿 用实心弹,怎么可能战胜拥有炸弹的日本舰队?日本开始也是引进,但引进的同时是自己军事工业的提升,保证了武器的先进性。反观大清,对待西方只是采取洋为中用的态度,如何能学到精髓?又如何能够创新?因此甲午战争战败是必然的。
上一篇:大家工资都发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