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进入职场,如何做一份漂亮的简历?
简历,自己的,你的进入职场,如何做一份漂亮的简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毕竟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信息透明,而且做没做过什么事,懂不懂,行不行,面试时用人方问一个问题可能就会测试出来。所以,实际的工作经验、能力和绩效漂亮了,简历才能真正漂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推荐使用直观的图形化形式表现自己的优势,中间可以使用数据化表格之类辅助。尽量让自己简历控制在1页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常把简历比作是求职的敲门砖,是毕业生初入职场的第一张名片,有了这样的媒介,求职者才有机会跟用人单位进行初步的交流,也才可能有之后的面试。特别在面试环节,绝大多数的面试官也会依据简历的内容进行面试提问,判断求职者的真实性和匹配度。面试官最关注的,通常就是求职者有哪些能力、技能和加分项。
一般来讲,一份标准的简历大概包括以下四部分信息:一是基础信息,包括姓名、学校及专业、联系信息、年龄、性别、户籍及民族等;二是个人经历,包括校园经历、实习经历、教育及培训经历等;三是成就和收获,包括所获荣誉、资格证书、行业认证、科研成果等;四是技能与兴趣,包括语言能力、专业技能、爱好特长等。
从结构设计上讲,一份简历具备了以上四部分内容就已经很全面了。所以求职者也可以使用一些求职网站上提供的标准简历模板,不仅比较规范而且还可以提高投递的效率。事实上有不少优秀毕业生的简历基本能体现出以上所有的内容。履历内容丰富固然是好事,但是不是面试官最喜欢看到的简历呢?这里就需要打个问号了。毕竟在校招的旺季,每家企业的面试官都能收到几千甚至几万份简历,简历的初筛就成了一件非常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所以讲到这,大家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面试官筛选简历的习惯。
习惯1:面试官通常都是竖着浏览简历,而不是横着仔细阅读;习惯2:多是在寻找关键词,而不是逐字逐句分析;习惯3:注重简历的内涵,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习惯4:喜欢看“倒叙”,喜欢捕捉具体数字、事例以及具体结果;习惯5:也经常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也就是说面试官并不喜欢看到太多的文字内容,而是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捕捉求职者的亮点,关注“干货”。内容太多了,面试官也会视觉疲劳,会选择性忽略;内容少了,面试官就会一掠而过;每个面试官都有自己的选择喜好,偏差是难以避免的。
如何避免踩到简历“雷区”?既然我们把简历看作是一个求职过程的敲门砖,在撰写简历时就需要重视“投其所好”这一点。我们可以依照简历的基本组成内容来梳理一下重要的关键点,这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雷区”。
关于求职目标。此处是求职者最容易忽略和偷懒的地方。一般可以写在标题上,比如姓名+岗位名称这种格式,或者另起一行放在简历正文的最上面,字体可加粗显示,保证清晰醒目。只有这样,面试官在进行人岗匹配的时候才能第一时间就做出判断。在应聘不同岗位时,更是不能偷懒,要制作不同求职意向的简历,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命中率。
关于照片。一般来讲放照片不是必须的,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相貌确实是能让面试官产生“晕轮效应”的因素之一。针对某些行业和岗位,比如金融、保险、银行以及公关等,还有一般企业中的高管秘书、政府关系、前台等岗位确实是对相貌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求职者对这样方向的职位有兴趣,那就请准备一张标准的没有过度精修的证件照贴在简历的右上角。当然照片的风格也要恰到好处,如果是诸如互联网行业、线上媒介传播这类的职位,写真风格的照片可能更合适一些。具体情况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但是务必要保证人如其照。
关于个人信息。这部分通常用三行的信息展示就够了,包括性别、生日、联系信息以及户籍、求职意向地区等。户籍和求职意向地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如果面试官发现求职者是自己的老乡或校友,这就是一种幸事。还有一些集团性的企业,工作岗位可能遍布全国,提供自己的家庭地址或求职意向地区可以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关于教育背景。具体背景介绍可以根据学历层级由高往低写,若是有辅修学位,主修的学历要放在最上面,但是除非用人单位需要,一般不用涉及到高中。同时可以在这段经历里加入少量的与应聘职位相关的课程名称,以及最新的学分基点和年级排名等,但是不用将大量无关课程一一罗列。如果获得了重要的奖励,可以单起一行描述。
关于实习经历。实习经历是个人履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一定要放在简历的上半部分。实习经历多的,要划分好主次,突出重点,关键事项的介绍不超过3-4项,要有数字、有描述、有结果、有总结。实习经验总结和经历的描述务必要按照STAR法则填写,这样才经得起推敲。
关于学术研究成果。如果应聘学术类或研究类的岗位,通常是研究生需要提供这样的具体信息,所以要是发表过重要的论文,就需要使用学术论文书写规范,表明是第几作者,说明按照EI检索/SCI收录/IEEE收录的路径。有发明专利的,注明专利名称,按照STAR原则填写获取过程。切记长篇累牍,杂乱无章。如果不是针对性的岗位,可以适当简化。
关于获奖情况。这部分最忌讳罗列较多,比如获取时间和种类,一定要重点选择。除了提供一定的描述之外还要有对该奖项的归纳、分析和交待等,但篇幅要短要精。关于个人技能。这里重点展示的是是否取得了应聘职位所必备的技能。所以描述一定要严谨,不能随便写、造假或夸大事实。对于一些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比如注册会计师、算法工程师等,或者有突出的技能要求的,比如外语、某些专业软件操作等,一定要够一定水准了才写上去,而且要侧重写与应聘职位相关的技能。千万不要罗列较多自己不太会的技能,那就是给自己“挖坑”了。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技能,简单写写英语水平(CET4/6),托福或雅思的成绩,以及常用办公软件的技能也就足够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