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该不该因为人品问题去抵制作品?
人品,作品,他的该不该因为人品问题去抵制作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应该了,你会喜欢看一些道貌暗然的人整天谎话连篇的文章吗?我只想说恶心扎心!不想看到生活中这种人的身影,貌似高大上,实际是矮挫穷,丑陋无比,说话头头是道,做事就漏洞百出,只许自己周官放火,不许别人百姓点灯,虽然很多人不以为然,但现实生活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应该是承让、包容吗?有容乃大,一个包容的民族、团结的民族才是真正能够做到强大自我,完善自我的民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案是~当然![赞]且任何作品,都难逃历史的最终审判!!
用人品去定义一个作品的好坏,看似牵强、甚至有些无厘头,但二者之问的关系,却是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至于为何如此定义,我们还是要从问题的核心~“人品”出发,由以下二个方面,去探讨这个词的道德属性和气节。
1、人品即是人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展现。有什么样的三观,即会产生出什么样的作品。在这里我们可以透过两个同时代的人物,加以佐证。“...山河破碎风飘絮...留取丹心照汗青”~没错儿,《过零丁洋》~出自宋末,右丞相、抗元名臣的文天祥。以这首诗来回书忽必烈的劝降,壮烈于大都,今日的北京城。《促织经》~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斗蛐蛐儿的专著,出自于南宋丞相贾似道。元世宗十年,元大举南下灭宋,本来就暗中对怱必烈称臣、纳贡的贾似道,因其湖北将领一一投降元朝,而大败逃遁。最终难免成为自家手下的刀下之鬼...同样有惊世之作,一位千古流芳、后世之师,而另一个则千古腥骚、遗臭万年!
2、极具人品气节的作品,是一个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长城、京杭大运诃、都江堰、关帝庙、武候祠、妈祖庙...灿若繁星。正如西湖大美,在于“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岳飞的“精忠报国”、于谦的“两袖清风”使得西湖的亭台楼阁、山水一色、熠熠生辉。而精美至极的艮岳、徽宗手迹,却只会让你自然而然发出“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的叹息。感慨奇才皇帝的昏庸怠政、玩物丧志。
所以,任何作品,都要着眼于始作者在其中,呈现给受众的,是怎样的人品即三观,以继往开来的目光审视他。切莫人云亦云,不沉迷表象,不作“追风少年”。形成共识后,自然去留由它[抠鼻][抠鼻][抠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按理说是不必要的,但人的心理会因书者人品无行而产生厌恶恩想,自然而然地排斥此等作品。如汪精卫秦桧之流,书法再佳,也无人欣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品在演艺时可以伪装粉饰,带给观众的只有两个结论,不是好的,就是坏的,这是作品留给人们的精神食粮,而坏人品却留给人们的只是一味记忆的毒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看来不必纠结该与不该。时间成本越来越昂贵,拿影视作品举例,一个页面可以承载10部影片,而你浏览和划过这个画面只需要2秒。当一个人品不好的演员出现在选择范围内,你手指(或者是遥控器)停留的时间已经替你做了回答。饭圈可能会为了明星盲目,但会提这个问题的人,显然不是。成年人的世界选择一部影视作品有太多综合因素,我们花半小时挑了一部影片,五分钟都没能看完就换频道的事时有发生,所以人品真的不是考虑的第一选项。同理,如果是画作,作者的人品会直接影响你对这幅画的优劣判断,好人品就加分,坏人品就减分,根本无需抵制。以上这些的前提是你真的在意作者人品,其实吧,随心就好,不过就是一眼即判的事,这个世界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去抵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跳出一二人称,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考虑,人品不好,只能讲利,这个利是利用,用利去用,但最好不用,一个人的人品真的诠释了很多事物,要是我我是绝对不会选择他的产品或合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