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你的人生拿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剧本,你会怎么办?
父母,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的人生拿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剧本,你会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若问:如果你的人生拿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剧本,那该怎么办?她的生活经历给予了答案。
她,生活在某乡村。三岁时,家父病故。后,随母到某县城,有继父共同生活。
她,直高中前,在校常会参与文艺宣传活动。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演其中女主吴琼花。回家里,心知继父与生父在亲情感觉微妙。
她,在个人婚姻方面,未能说服强势老妈,只好“出走”成家。
强势的老妈,直到有了可爱的宝宝之后,才会与她有话对谈。
为此,之前数年间内心的压抑,只有,她自己承受。夫君在外忙着,期待某一天会有机会解了这个“心结”。
她,也为自己的人生拿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剧本,着了“心结”,压抑了自己内心数年。
可怜天下父母心,都会有望子成龙期待。但在孩子成长过程,决不可以丶尽量避免孩子拿到“爹不疼丶娘不爱”的剧本。作为成长中的孩子,若是拿到“爹不疼丶娘不爱”的剧本时,要坚强自信顽强拼搏去改写。年少时,“沉默少语丶勤学苦练”要求自己在家庭生活中,长身体丶学本领(读书)。年青时,“成家创业丶孝顺父毌”要求自己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年老时,“育养之恩丶依然记得”,启示自已谨记家和事兴,尤其对子女决不可以“爹不疼娘不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非就三种。
我应该会选第一种吧,毕竟性格摆在那了,不过真诚的希望你能用第二种演绎完这个剧本。
1、破罐子破摔,他们继续他们的,你也继续自己的,仿佛陌生人一般。
2、证明给他们看。
3、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这种,怨天尤人,自甘堕落。
世上本就无公平可言,忍得住孤独,受得了寂寞,才能使自己变得百毒不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幸中奖[捂脸]
姐弟五人,俩姐俩弟,我居中!
老大宠老三惯老二是个倒霉蛋…
在我家从小受宠爱的当属大姐和大弟。小弟出生便被扔在姥姥家,不参与争宠。二姐和我最不受待见,貌似我的地位比二姐稍高一丢丢,因为我不爱哭,而二姐泪腺比较发达。
93年家里在县城买了门面房开饭店,大姐早在四年级时就托关系转学到了县城新华小学,大弟跟着父母一起去了县城,此时农村儿的家里就剩下我和二姐,一个读五年级一个读六年级,在完小上学(大家知道完小是啥吧?)。负责自己上学倒也罢了,关键还得负责家里的一头牛,一两只猪,鸡鸭鹅…它们统统也得吃饭喝水的,一天三次!
记得那时,我主外,二姐主内。因为二姐只比我大一岁,我五年级时已经比六年级的她个子高,而且性格方面我比较外向而二姐比较内向。家里(我俩)的一日三餐都是二姐张罗的,六年级的她现在想想都是好厉害的,不仅面条稀饭做的好,发面蒸馒头照样不在话下。一般晚上我睡觉时她还在揉面…做馒头…,后面还要烧柴…蒸…蒸熟还要等出锅……
而我说的主外最主要的工作是,放学以后先去担水,每天四挑子,共计八桶水。水井离家大概有三四百米的样子,远倒是不算远,但是对于那时的我来说,两桶水实在太重了,以至于担起来水就站不直,只能是弓着背那样!而且我当时应该是一米五几的身高水桶也就是刚刚离地,碰到上下坡还得协调前后桶的高度,以免碰撞洒水。就那样担水大概两年,成年的我驼背!想想小小年纪的我,空桶下井,摆桶(也算技术活了[捂脸]),装满水再提上来,担回家,提桶倒入水缸…不知道有没人会心疼那个孩子[流泪]? 其实最危险的当属冬季的井边,满满一圈冰,厚厚的!但当时我也没有怕,每天照样担水。
那时的我下午两节课后,别的同学课间跳皮筋,玩沙包,然后上自习,而我就要骑车回家了。(老师怕我天黑挑水会危险!)也许大家会问,就两个人吃饭会用多少水?这里要普及下养牛养猪。牛喂完了草要饮(yin四声)水的,一次就能喝一大桶!猪也是,一日三餐,每餐一大桶,猪圈离家远点,大概有七八百米,一路都不知道要歇几次才能把猪食拎过去[捂脸]…就这样,牛养的瘦不拉几,我也忘了牛的结局。猪是记得的,晚上去喂猪发现少一只,人家说可能饿得受不了窜出去了。(因为猪比较懒一般吃饱了就睡觉)而第二只猪也在某天离家出走了…猪跑了,还得去找,满村子满地的找,最终俩都没找到,倒是父母也没有因此责备我俩!
对于学习方面还是蛮自信的!这点感谢父母给了一个还算比较聪明的脑袋!因为家务比较多,也因为成绩好(当时),老师允许我不写作业(此特权可能不只全班只我一个,全校可能也没有第二人)。而且我是班干部,唯一的一个,班级所有事情我负责!记得那时同学们不喊班长,管我叫“全面儿”[捂脸]。不知道有没有儿时的小伙伴儿刷到,好期待…
对于不写作业这个事提醒各位,一定不要觉得孩子成绩好可以不写作业。一路走来,这不写作业的毛病一直跟我到了高三…因为大学没作业[捂脸](跑题了)
再说说花钱。其实我家的经济条件在当时绝对算好的,九十年代初能掏出十万在县城买房的农村家庭实在不多!(记得当时有个新词叫万元户)但是,对于花钱这个事,怎么说呢,可能母亲节俭惯了,同龄人有的脚蹬裤我没有,从一开始的普通脚蹬裤,到后来的光光亮亮的看起来质量很好的但也基本普及的弹性很大的脚蹬裤,统统都没有。夏天到了小朋友们都有的塑料凉鞋我也好期待,没有!等到夏天快结束时妈妈赶集终于给我买了新凉鞋,到现在还记得,紫色的,踩在软点的土地上,脚掌部分会印出来一个叶子的形状,我好喜欢!唯一有一点,大概可能是人家处理的号不全了,这双心爱的塑料凉鞋有一点挤脚!
而大姐,从脚蹬裤前面流行的健美裤,一路都是新衣服…流行啥她有啥。去县城上学买的新自行车,26的小公主车,新的!虽然大姐好久都不会骑,一直推着车子上下学,但是人家有。二姐五年级开始骑车上学骑的是家里的28带大梁款。而我五年级开始需要骑车时是去姑姑家骑来了她不用的28自行车。
上一篇:一些针织厂为什么没受疫情影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