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姜种小芽能二次催发吗?
生姜,大姜,生长姜种小芽能二次催发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二步骤开始生姜牙
我家也种了三四年的姜,我只种了一年,弟弟种了四年,那是05的事啦。我们已经十多年不种姜了,第一年姜种我们是买的姜种,晒姜种的过程和我第一个步骤说的一样,把姜种晒干了开始生姜牙了。我们家有果园,果园里有房子,房子里有炕,我们把姜种放在炕上生姜牙,上面盖上破被子。有的时候温度达不到还得生炉子,保持姜种的温度在20度至25度之间。过了半月二十天左右得掀开被子看看姜牙咋样了,种芽好赖关乎着大姜的产量。
第三步骤开始选大小姜牙
我和弟妹开始选姜牙了,我俩把大的姜牙拿出来放在箱子里,把中的姜牙放在一起,把小的姜牙和中的姜牙隔开继续放在炕上。因为,在对种姜进行催芽时,种姜上的胚牙不会出的一般大,一般齐。催芽可促使种姜幼牙尽快萌发,出苗快而整齐,因而是一项很好的技术措失。种姜先种大的姜牙,那么,在种植完大的姜牙,小的姜牙是否可以二次催芽呢?
生好姜牙差不多就到了四月中旬了,开始种姜了。我们在地里打好了姜背,在栽种时都是安姜牙大的、中的、小的、分别栽种。生姜下种前要施足基肥 每亩可施腐熟牛粪等土杂肥20~30担、草木灰200~300斤,施后用泥土混和。生姜出芽后,要及时除草松土。由于姜的生长过程中需肥量大,要多次撒施。一般在齐苗后10天左右,苗高2~3寸即应施促苗肥,亩施稀薄人畜粪20~30担、氯化钾或硫酸钾15~20斤。当生姜长到7~8片叶时,亩用猪牛粪肥20~30担,或以腐熟土杂肥作促子肥。施后用土壤覆盖畦面,保持土壤湿润,并结合中耕锄草进行培土,所用的人粪尿或饼肥必须充分腐熟。
生姜是嗜钾作物,对于钾肥效应敏感,故要增施有机肥,多施速效钾肥。高产种姜,还要求在苗长至1尺后,每百穴混施磷、钾肥各半斤。40天后再施碳铵2斤。7~8月姜块膨长步入旺长季候,每月要中耕锄草2~3次,并看苗补肥,勤加培土,以防根茎裸露,影响品质。到立秋时要培土,再结合施1斤半尿素,处暑前后再施一次壮姜肥。
生姜叶出现烂死怎么防?
防治措施有:1.发现病株,要及早挖除,生石灰消毒,防止传染。
2.结合培垄,增施有机肥、钙磷钾肥,还可进行辅助新土,客土改良。
3.适时晒垄,使用福美双、恶霉灵、氧氯化铜1000~1500倍液灌根。
4.控制水源,防止窜灌漫灌。
5.保持田间墒情,增强土壤通透性,沥锈防浊,减少毒素。 对于小芽如果栽种时间充足的话,是完全可以进二次催芽后在进行栽种的。这样,在种植后可以保证幼芽快速出土,促进幼苗的生长速度,便可以一块进行管理。
我认为对小芽进行二次催发在栽种,比不进行二次催发直接栽种小芽出苗要快得多。小芽不进行二次催发直接栽种到地里,不仅出芽慢,就像小时候缺了营养似的,始终跟不上大的姜牙,生长速度比较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乡村小吴,很高兴回答大家的问题:
催芽可促使种姜幼芽快速萌发,使种植后出苗快而整齐,因而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我国南方温暖地区,种姜出窖后,多已现芽,可不经催芽即可播种。而多数地区春季仍低温多雨,因而应进行催芽。催芽的过程,北方群众称炕姜芽,多在谷雨前后进行;而南方叫熏姜或催青,多在清明前后进行。催芽的方法各地也有几种
(1)在室内一角用土坯或砖建一长方形催芽池,池墙高80厘米,长、宽依姜种多少而定。放姜种前,先在池底及四周铺一层10厘米厚的、事先晒过的麦穰,再铺上3-4层草纸。选晴暖天气在最后一次晒后,趁姜体温度高,将种姜层层平放池内,堆放厚度以50-60厘米为宜。若姜堆太厚,往往温度不匀,发芽不够整齐。姜种排好之后,经1小时散热,于第二天盖池。盖池时先在姜堆上部铺10厘米厚的麦穰,再盖上棉被或棉毯保温。保持池内20-25℃的温度,经10-12天幼芽萌动,再过10天左右,幼芽可长至1.0-1.5厘米,此时即可下地播种。
(2)选择房前院内阳光充足处建催芽池。催芽池有地上式、半地下式两种。地上式是在地面以上垒成一个四周墙高80厘米的池子,半地下式是在地面下挖25-30厘米,地上垒50-55厘米高的墙,其余皆同地上式。长宽依姜种多少而定。放姜种前,将干净无霉烂的麦穰曝晒一天,铺于池底10-15厘米厚(若姜块干燥,可在麦穰上洒适量温水调湿),然后将姜种层层放好,随放姜随在四周塞上5-10厘米厚的麦穰。姜种放好以后,再在上层盖5-10厘米厚的麦穰。姜种放好以后,再在上层盖5-10厘米厚的麦穰,顶部用麦穰泥封住。为了方便,亦可不事先垒池,而将姜种直接堆放于阳光充足处,四周盖以麦穰,最后用麦穰泥封好。该催芽方法堆放姜种厚度一般不应超过60-70厘米,否则往往因透气不良,上、下层温差大使姜芽萌发不匀,甚至在湿度大时还会引起烂种。为了增加催芽池内部的透气性,可根据姜种多少及池的大小,在池内姜堆上部留一个直径15-20厘米的通气孔,孔中竖插几把高粱或玉米作物秸秆,使其伸出顶部。这样经20-25天即可使芽长到1厘米左右。
(3)在席篓、竹筐等容器内四周及成部垫3-5层草纸,将晒好的姜种平放其中,排好之后将口封严。然后在厨房里用木棍搭成架子,架高2.2-2.5米,把篓、筐放置其上,利用每天生火烧饭时产生的热气提高温度进行催芽。
(4)在室内用砖砌熏姜灶。灶高0.4米,灶顶用竹竿或竹席铺平,然后用泥封好,灶中墙下面开烧火门,高30厘米、宽20厘米左右。灶上用木板做成高1.8米,长、宽各1-1.2米左右的熏仓,在熏仓一侧设有活动抽板,以便于存取姜种。熏仓内侧垫以稻草或贴3-5层草纸,然后排放姜种,种姜顶上再盖厚20厘米左在的稻草。最后在灶下点燃木柴、锯末或砻糠等燃料小火力(不见明火)加热,用产生的热烟熏烘姜种,使之达到适于发芽的温度。在熏烘过程中,种姜表面发潮,群众称为发汗,经25天左右,发汗完毕,幼芽可长至1厘米左右,此可停止熏姜,下地播种。
(5)选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处建高8米,长、宽各4-8米的姜阁,其墙内外均敷泥封实,以防冷风侵入,屋顶上盖瓦,以利通气。阁内距地面回1.3-2米处用木料架设楼栅,在栅上相间铺钉毛竹片,井用竹栅分成4-8室,状如蒸笼底,中央留一约70厘米见方的火道(或称人行道),作为烧火时热气上升和摆放姜种时操作人员的下通道。贮姜前在竹栅上垫3-4层干荷叶,在姜阁一侧上部开一窗,约33厘米见方,以便排除水气。种姜上阁入室后,上面再用荷叶盖严,以后在楼下烧火加温,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烧40-60分钟,目的是使生姜发汗脱水,使阁内温度保持在12-14℃。春分前后,改烧文火,使温度达20-25℃,以促进发芽。一般至4月中旬,即可催出1厘米左右的姜芽。铜陵姜阁既可用于催芽,亦可用于贮姜,在我国各生姜产区独具特色。但建造姜阁成本高,烧火加温达5个多月,管理复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