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高中生因上网课自杀,有谁考虑过作为父母的压力、情绪?
孩子,父母,自己的高中生因上网课自杀,有谁考虑过作为父母的压力、情绪?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理问题是系统的问题
感谢邀请,
因为疫情,诸如此类的问题,
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我们非常值得重视相关的心理问题。
.
和本老师对于这些事件,
希望大家能结合实际情况来看,
不能简单分对错,
或者谁的压力更大。
.
高中生因上网课自杀,
父母自然是痛苦的,
同时是也左右为难的,
管,怕孩子嫌烦、压力大,
不管,孩子自律又差,不按时上课。
.
和本老有7年的心理咨询经验,
作为二级心理咨询师,
在校任职过
帮助过很多同学,
在心理方面走出困难。
.
在做学生的心理咨询时,
几乎都要关心学生的家庭背景,
也就是会了解父母的情况。
.
因为所有的问题,
都是不独立存在的,
而是由一个系统产生的。
.
和本老师采用,家庭疗法的观点,
家庭中的任何一个人,
出现了心理问题,
那么就说明,
是这一个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
.
这系列的事件,
也是如此,
我们不能怪某个人,或者只考虑某个人 。
.
案例一:
14岁女生,因为家庭困难,
父母残疾、没有稳定收入,
家里只有一部手机,
三个孩子要轮流上完课。
因未能及时完成作业,
自尊心受伤害,选择服药自杀。
.
案例二:
16岁男生,因为厌恶母亲,
每日多次提醒自己上网课,
而选择以自己的性命相要挟。
.
案例三:
河北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
与母亲产生争论之后跳楼身亡。
.
人的互动
这几个事件,
表面的原因好像是因为上网课,
但是实际上,问题的关键,
都是因为和人互动产生了问题。
.
14岁的女生,是因为【老师】说,
“你为什么不打卡、交作业?”
这句话放大了她对家境的自卑,
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感到了屈辱,才精神崩溃。
.
16岁的男生,
也是因为【母亲】反复催促,
让他感觉到了不被信任,
敏感的内心被践踏,
这才选择了以死相逼。
.
河北的学生,
也是因为和【母亲】争执,
母亲的训斥,
让他心理承受不住,
也导致了冲动跳楼。
.
我们可以发现,
本身这些学生的压力就很大,
而周围的【人】,
还在给他们施加压力,
老师、家长们,并不是支持系统,
相反,还是压力的来源。
边界感
当然老师、家长本身就面对压力,
甚至成年人的压力要更加大一些,
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大人,要面对的是,一个家庭的难题。
.
很多人在疫情中下岗,
就算不下岗,
也面对着收入的难题,
收入减少,但是支出不一定减少。
.
而由于家庭,
是一个很紧密的关系,
在紧密的关系中,
往往大家的边界感就不强。
.
关键就是出现在了这里,
边界感的丢失,
使得每个人的问题,
都变成了家庭的问题。
.
比如上网课的问题,
是孩子的问题的,
孩子不认真上网课,
就会被老师训斥,
这个问题应该是孩子自己来承担。
.
而大人的收入问题,
是大人的问题,
收入降低,是大人的责任,
应该是大人想办法解决问题。
.
在现实中,
往往出现的问题是,
大人去管孩子的学习问题,
就对孩子说
“你看看你,你不认真读书,
长大以后,就会像妈妈一样失业,
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你希望这样吗?”
家长并不是有意的释放压力,
但是在潜意识层面,
大人向孩子传达了这样的压力,
而孩子除了学习压力外,
又要承担大人的经济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
大人承担着孩子和自己的压力,
学生承担着自己和家长的压力。
双方都承担了,
自己不应该承担的那份压力。
但是,
在这样的关系互动中,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是比大人差很多的啊!
所以,我们会发现,
往往家庭出现问题的时候,
心理问题一般会出现在孩子身上,
因为他的心理“免疫力”最差,
也就最容易出现问题。
放一放
各自承担各自的焦虑,
家庭的问题就是太紧密了,
稍微分开一点,
遵守边界感,会好很多。
.
作为家长,
不想辛苦工作一天,
还要收拾孩子的玩具,
也不想听到老师的抱怨,
更加不想喊破喉,孩子都不听。
.
其实只要【放一放】就好了,
之前有一个妈妈,
总是忍不住管孩子,
因为孩子不管的话,
总是上学拖拖拉拉,导致迟到。
.
有一段时间,她实在忙,
没时间送孩子上学,
接让孩子自己去,
果不其然,孩子天天迟到。
.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
孩子就不迟到了,
为什么呢?
因为天天迟到,
老师、同学们会有意见,
他感觉到了羞愧,
自然而然就不迟到了,
自己就知道早点准备去上学了。
.
通过这个事情,
这位妈妈就学会了,
把孩子的事情放一放,
自己先看看他怎么处理。
.
等到了他实在处理不了,
自己再上去帮助他,
这个时候,
母子关系反而好了。
.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你一直帮助,
很多时候,
对方不需要你的时候,
你的帮助就是一种控制。
.
谁都不喜欢被控制,
可等到孩子,
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
就会想要求助,
这个时候的帮助,
孩子才觉得是帮助,才会感激你。
.
这个放一放的诀窍,你怎么看呢?
.
我是和本老师,
希望能帮助你更加幸福,
如果你给和本老师点赞,
也可以给和本老师幸福。
如果你关注和本老师,
就可以,持续获得,
专业级心理咨询师的解决办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谢邀!
现实一点、客观一点来说,压力和情绪都不是任何人可以日积月累铸下大错的理由,包括父母、老师、……等一切承担教育责任的教育者,甚至包括整个社会。
上一篇:有钱等于有了爱情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