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司马懿对诸葛亮用兵评价,准确么?
司马懿,蜀汉,评价司马懿对诸葛亮用兵评价,准确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五丈原大星陨落,诸葛亮魂归离恨时,蜀汉军不得已撤军,司马懿知道后率军追击,不料蜀汉军又突现峰道。有鉴于上次张郃教训,司马懿以为中了蜀汉军埋伏,吓得魂飞魄散,马上回军逃之夭夭,以致留下了“死诸葛走活仲达”的千古笑话。直到蜀汉军退尽,司马懿才敢到蜀汉军营地观看,当看到蜀汉军营地布置得井井有条、进退有序时,不仅感叹诸葛亮“真天下奇才也!”也许这句话才是司马懿对诸葛亮最忠肯的评价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准确。
司马懿对诸葛亮做过充分了解的。无论实际交锋中,还是通过其他信息途径了解,都是相当全面。应该说在某事方面,二者旗鼓相当,但司马懿在谋局方面选胜于诸葛亮。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懿应该非常了解诸葛亮。诸葛亮善于治国治军,但是在行军打仗上缺乏出奇制胜,也缺乏魄力,就是稳扎稳打的那种军事人才。司马懿用兵更加灵活多变,打败孟达和公孙渊体现了他谋略的精当。对孟达是用速胜,因为兵多粮少。对公孙渊是缓攻,因为兵少粮多。诸葛亮在制度规划、人才任用其实有一套。我看后人攻击诸葛亮拒绝魏延斜谷奇兵之计,并不恰当。历史走斜谷攻长安者都未成功,魏延欺夏侯不知兵,但是魏朝军事人才济济,不会不做防备。
魏国朝纲还不乱,不像蜀国后期。邓艾越阴平小道实在是险策,他能成功是因为蜀国战备松弛,黄皓当政。所有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诸葛亮也是奇才,如果没有司马懿对付他,恐怕诸葛亮能够开疆拓土,但是要平魏还是很难,因为国力相差实在太大。司马懿对付诸葛亮就用拖字决,大国对付小国用持久战,消耗战,资源完全不对称。兵法说:越人虽众,可使无战。司马懿实在是了不起,他完全摸清诸葛亮性格,认为诸葛无奇策,故可以持久困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诸葛亮的历史评价,不能看小说三国演义描写的,说他神机妙算,用兵如神,还能向老天爷借东风,这个形象不符合事实。诸葛亮是个政治家,但他不是军事家,刘备看人很准的,他死前遗命,诸葛亮主政,李严主军,后来李严被诸葛亮贬到地方,蜀国的军政大权由诸葛亮一人掌控。
司马懿给弟弟的信中,曾经这样的评价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说诸葛亮有远大的志向但是却不能抓住机会,谋划多但是没有决断的能力,喜欢用兵打仗却不懂权变,即使领兵十万之多,已经在我的谋划中,打败他是必然的。
这个是高手之间的评价,我认为司马懿的说法有道理的。诸葛亮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在小事情上过多的消耗精力,不是掌控全局的政治家所为。诸葛亮领军的风格被司马懿掌握,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军队战斗力强,但是粮草问题是大麻烦,蜀军的粮草要从遥远的四川运过来,所以司马懿采取的对策是,跟蜀军对峙,就是不出战,等你粮草没有了,自己就会退回去的。诸葛亮很想速战速决,但是遇到这个对手毫无办法,六出祁山,没有成功,最后死于五丈原,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世对诸葛亮评价很高,他有实权没有篡位,忠心辅佐后主,他身居高位,但他很清廉。对司马懿的评价就不一样了,他是有野心的人,他的子孙后来篡位。后世的君主喜欢什么样的人一目了然,一直到现在戏剧里司马懿就是一个奸臣。
我们不能因为司马懿的历史形象而否定他的个人能力,他也是三国时代一流的政治家,他虽然到了晚年才有领军打仗的机会,但他确实打败了一个个对手,笑到了最后。所以我认为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正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懿对诸葛亮用兵的评价,不精确。因,司马懿对诸葛亮用兵的评价,仅仅溜滑于诸葛亮用兵的肌肤表面,根本没有深深地切入到诸葛亮内心深处用兵的骨髓里面去。要探讨诸葛亮内心深处的用兵之道,首先须了解整个汉朝。汉朝,始于刘邦,灭于三国。在刘邦建立汉朝初期的政坛中,就流传着“狡兔死、走狗烹”的哀歌。汉朝末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个聪明的人,非常清楚汉初时期韩信和萧何等人最终的结局都是“狡兔死、走狗烹”,使“狡兔死、走狗烹”始终是一把悬挂在诸葛亮头上的利剑,使诸葛亮从“隆中对”到后来的多次“伐魏”中始终以“画地为牢”及“跑跑龙套”的方式来混绕视听。关键是,诸葛亮自始至终根本没有制定出一个最终能统一整个汉朝的全面性及系统性的战略决策部署和决心。为何?因诸葛亮根本不想走韩信和萧何的“狡兔死、走狗烹”的老路。
上一篇:异地恋男朋友到底有什么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