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今年高考写关于疫情作文,人人都会写,我如何能写出新意,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
疫情,你的,老师如果今年高考写关于疫情作文,人人都会写,我如何能写出新意,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这次疫情突发事件中,那么多英雄的医护人员,那么多鲜明的防疫战线上的,但是他们才是最值得讴歌的,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讲,我们在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我们最应当做的事情,也是一个英雄。
生命面前每个人都不愿意丢失自己的生命,但是特殊时期,没有人可以主动选择,国家需要民族需要这就是最大的号召。
那些曾经感动过感动的我们,热泪盈眶的,他们都是英雄,他们都是普通人,甚至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
所以如果我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形,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作文要求,我们应当弘扬正能量,应当歌颂英雄,应当歌颂那些在疫情发生的时候逆行到湖北、逆行到武汉的英雄们。
每当这时候,心里特别感激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奋斗在防疫一线的所有的人。
什么是英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真正有思想、有新意的文章,在阅卷中不会被埋没。
无论高考作文的命题是什么,要做到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就要把他看做你作文的读者,想象一下,这个人正坐在你的对面,此刻,他需要从千百份文章中迅速刷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他有什么期待?他会怎么做?
第一、阅卷老师期待看到一篇完整的文章
这里的“完整性”,不仅指完篇且字数充足,还指形式上的完整感。
要体现形式上的完整感,有一种方法,就是以一“物”贯之。此物,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物象、一个镜头、一个细节等。800多字的文章因为有一物贯之,会更添整体感。因此,在整体构思时,我们应学会用一句话提振全篇,用一物贯穿全文。
第二、阅卷老师期待看到一篇层次分明的文章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文体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
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说:
“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
这段话形象地揭示了文体结构对于文章的重要意义。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脉络,我们把它叫作“文脉”。体现文章脉络的句子就叫作脉络句。脉络句,能够体现出文章的层次感,体现文章的结构。因此,写好脉络句意义重大。
有体现整篇文章的脉络句,也有体现一个段落的脉络句。
把这些句子摘出来,连接在一起,可以看出它们起着贯通全文或者全段的作用。在叙述文中,交代时间的变化;在议论文中,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此外,还可以多运用体现思维层次的关键词,比如,阅卷老师比较喜欢看到以下这些关键词:
“何谓”“然而当下”“究其原因”“但是”“话又说回来”“当然”“往深处想”“也许有人会说”……
因为阅卷现场的时间所限,老师们实际作文阅卷时往往是“眼球打分”,思维往往慢于眼球,多出现这些关键词,至少告诉阅卷老师:这位考生还是蛮会思考的。
第三、阅卷老师期待获得新认知、新体验
你要知道,阅卷老师在读到你的作文时,他已经读了不少同题作文。如果你的作文与其他作文并无两样,分数自然不会高。作文分数是“比”出来的。你的作文要能在一大堆千篇一律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必须具有个性,给阅卷老师带来新鲜的感受。
“期待视野”包含三个层次: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懂得这三个层次的期待,我们在行文时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1 文体期待
虽说如今的高考作文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考生写得最多的仍是一般议论文。其实,议论性文体的种类很多,除一般议论文外,还有杂文、时评、影评、书评、随笔、议论性散文等。除此之外,像书信、小小说、游记、咏物散文、抒情散文等,也都可以成为不错的选择。
因此,在文体选择时,不必一窝蜂地扑向最常见的文体,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字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
2 意象期待
写作的过程是一种艺术创造,从阅读的终端来看,读者是通过文中的意象去反推作者的情意。阅卷老师在评阅作文时,期待看到的是有文化气息或有生活气息的意象。
朱光潜先生说:
“说理文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
即便是议论文写作,也可以运用形象思维,“化意为象”。
写作归根结底是表达的艺术。文章的立意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时候立意难分高下,这时,就要看你的表达,看你的材料运用、结构安排、语言艺术等。
限于年龄、阅历等因素,阅卷老师并不特别期待看到多么深刻的思考,他们更看重的是你如何表达。
3 意蕴期待
好的文章往往有多重意蕴,如同多层景深一样。我们可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文章摇曳多姿。要使意蕴丰厚,我们可以在篇末往深处去想,以宕出新意。
当然,我们提倡猜测老师的阅卷期待,并不是鼓励大家盲目顺从老师的审美标准。说实话,老师与同学们大都存有代沟,认知与审美上的差异是一定存在的。理想的方式是,懂得老师的阅卷期待,但不刻意逢迎,保持本色,自然发挥。
关于押题内容上的准备,网上有很多优秀范文可以借鉴,这里就不赘述了。
在这里只着重聊些落笔时的小细节,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参考。
1 搜集写作素材的注意事项
关于疫情的素材,全网铺天盖地,但如何以优质素材取胜,还在于自己如何从文章立意、素材贴合度、以及“新鲜感”三个方面去挖掘。毕竟所有考生都是用的是同类素材,容易发生“素材撞车”,难以令判卷老师耳目一新。
这些素材大致分两方面,一是可以引用的事例,二是可以引用的格言、诗句等。
如果你持续关注疫情发展的后续,在高考作文中使用了考前一两个月或一两周,甚至是一两天发生的新事例,这会让人觉得你的作文紧贴生活现实,很生动。
注意,不光收集主流事件,也要收集一些非主流的热点事件。具有新鲜感的素材会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搜集素材的同时,还要留意网上一些比较客观的好的评论,这样在使用到素材时能表达出较为成熟的观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完整的范文看看就好,主要学习范文的文章架构,叙述方式,指望押题背范文没有意义。
2 “破”题以小见大,反之亦然。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老师说:
“在你无法把‘常理’说出‘新意’的情势下,巧妙地、恰当地运用‘由头’,是写作议论文的一种‘诀窍’。”
上一篇:卖保险的亲戚总是纠缠已买保险的父母买保险,最近还以利益诱惑欺骗父母加入卖保险,这种行为合理合法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