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老师如何镇住学生?
学生,老师,你的当老师如何镇住学生?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三步则时继续保持这种局面,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手软,适当的安抚也可以让他们慢慢的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理解老师,任何人只要你对他花费了心血,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不心服口服吗?你也争取做到以德服人而不是简单的以暴制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学生的年龄段了。一般情况下学生犯的错要先问他原因,不要一上来就劈头盖脸的训斥他,让学生觉得老师能够理解他。其实我习惯在班级里画好底线,有什么行为是不能触及的,一旦违反从严。学脑海里就会有个意识,有什么行为是绝对不能去触碰的。
“恩威并施”就是“镇”住学生的最好方法。亲测有用,非常好用。“威”只能起到表面震慑的作用,最终是要落实到以德服人,起到内化的效果,所以还要有“恩”。
“恩威并施”最好加上“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为什么要加上“因材施教”呢?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接受事物的态度因人而异,所以,有的学生适合先“恩”后“威”,有的学生适合先“威”后“恩”。
对于胆小、内向、喜欢特立独行、不爱积极回答问题、不主动参加活动、见到老师会躲,这样的学生先“恩”后“威”,他本身是一个“逃避型”的孩子,如果一去就来一个“下马威”,只会让他离我们更远。反之,首先采取温和的态度,和他交个朋友,做这个学生可以信任的知己,那么他会感到温暖,等他慢慢有所改变,不再遇事退缩,这时候找一个机会,适当的进行“严格”的谈话,严厉完了,要给予鼓励,让他知道,即使批评了他,但仍然是他的知己,值得信任。
对于性格开朗甚至有些张扬、不遵守纪律、喜欢搞特殊、丢三落四的孩子,选择先“威”后“恩”,从一开始,要让他知道,他有问题需要纠正,有缺点需要改进,老师对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视的,不能通过打马虎眼就想草草了事,学生毕竟年龄有限,遇到严肃的老师,他自然会有所收敛,等他见到老师就会是认真起来的时候,和他谈谈心,或者在一次活动上,公开进行表扬,但是再遇到犯错,该批评的时候还是要批评。
其实每个孩子都很单纯,无论是用哪种方法,最终是要和他们达成一种默契,就是该认真对待的时候,认真对待,该轻松愉快的时候,轻松愉快,这样学生就会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说话,可以大笑,什么时候要严肃,要认真。
等这种默契形成,就会觉得轻松一些,但说实话,真要想“镇”住学生,就要分好“恩威”二者的比例,我选择的是“恩”四“威”六,因为现在的学生不比以前,主意特别大,如果对他们过于亲切,有时候会让学生觉得,不怕这个老师,就敢“造次”不听指挥,所以,威信的比重更大一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教师会面临很多考验,特别是面对学生调皮的时候,如何作出得当的反应,是最能检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
以我做过10年教师的经历来说,教师能镇住学生,是具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体现。能镇住学生,课堂纪律才有保证,学生才可能跟随教师的讲解去思考领悟,最终有所收获。这里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要镇住学生,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阅历,还需要灵活临场应变的能力,更需要有果断的魄力和较强的情商水平。
首先,说知识阅历。古人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就得有丰富的知识阅历。前辈教师最爱说这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那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样的教师才有水平,才配得上教育学生。学生最佩服的是有水平的教师,哪怕他们身上有一些小缺点,学生也是能包容的。作教师的,必须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有很高的专业水准。同时,你的渊博知识,还得能用通俗生动的教学艺术传达出来,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就能掌握。这样的教师,是镇得住学生的,因为他(她)的课学生愿意上,学生喜欢听他(她)讲。
其次,要有临场应变的能力。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方方面面。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引领者,是主心骨。上课的过程中,还得要做好组织教学,才会有好的教学秩序。光讲不管纪律,课堂闹嚷嚷的,学生听不进去,教师讲起来也没有心情。这样的课堂教学,很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管纪律,要通过你的引领,让学生安静有序地学习。课堂上镇住学生,可以在讲课的语气、声调上提醒走神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使用一定的教具,采取新颖的手法吸引学生。切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处置,这样的方法可镇住学生一时,但只要没让学生心服口服,就很难有成效。
再其次,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情商。情商是多种多样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课余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关心其喜怒哀乐。特别要关心学生的困难,设身处地帮助解决。这样就能赢得学生有爱戴和支持,自然就能“镇”住学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师是谁?“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生是谁?“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古人对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作了精彩的解读。这就是告诉我们,之所以为师是因为先知学问,之所以为学生是后知道学问者。
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每个家庭的孩子,性格都会有一定的差别。“性”即是人本性;家庭背景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孩子也是不尽相同,千人千面万人面;“格”即人格为后天培养,所以孩子要学习,要上学要拜老师,要学会与人相处。同在一个教室,不同学生,差别是有的的,作为老师要面临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同的学生,如果老师针对于某几个学生或者是一群学生,那么老师的视野是不够开阔的,如何做?
上一篇:河南有种植百香果的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