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孟子》一书中提到的孟子的弟子都是谁?能否谈谈关于他们的事情?
孟子,弟子,公孙《孟子》一书中提到的孟子的弟子都是谁?能否谈谈关于他们的事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孟子》一书中提到的孟子的弟子都是谁?能否谈谈关于他们的事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 《孟子》一书中提到的孟子弟子有十八位:万章、公孙丑、乐正子、公都子、充虞、高子、孟仲子、子叔疑、季孙、彭更、桃应、咸丘蒙、匡章、陈臻、陈代、陈仲子、屋庐子、滕更。
最有名的有万章、公孙丑、公都子、屋庐子、孟仲子
万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为博兴伯,从祀于孟庙西庑。万章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关于他的事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七篇中有“万章章句”凡十八章,万章名字出现22次之多;对孟子有“尧以天下与舜”、“伊尹以割烹要汤”、“敢问友”、“敢问交际”等之问达38次之多。《史记》载,孟子晚年,经常同万章等弟子谈论经书,并和万章等弟子一起著《孟子》一书。
公都子:孟子弟子也。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官守,以官为守者。言责,以言为责者。绰绰,宽貌。裕,宽意也。
屋庐子:姓屋庐.名连.孟子弟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孟子门下授业弟子众多, 最有名的有万章、公孙丑、乐正子、公都子、屋庐子、孟仲子等。
一、乐正克
乐正克,复姓乐正,名克,鲁国人,曾为鲁臣,是孟子弟子中唯一的官员。据现代教育家郭沫若考证,《礼记》中系统地总结论述先秦时代教育理论的《学记》为其所作,其中“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等理论至今被教育界奉为圭臬。孟子称赞乐正克为善人、信人。乐正克在孟子弟子中地位最高,于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被封为利国侯,配享孟子于孟庙,这是孟子有配享之始。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贤乐正子。时至今日,在孟庙亚圣殿东侧神龛内供奉着乐正子塑像,是殿内唯一陪祀孟子的弟子。
二、公孙丑
公孙丑,复姓公孙,名丑,齐国人,北宋政和五年被封为寿光伯,从祀孟庙,一直位设东庑之首。公孙丑勇武好学,直爽磊落,“有政事之才”和“不动心”之问。尝慕管仲以期孟子。而孟子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跟他相比的人,你以为我是愿意学他的吗?”因此其论不动心于孟子。孟子又对他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一书中有《公孙丑篇》,多与孟子谈论政治问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揠苗助长”等名言出自此篇。
三、万章
万章,姓万,名章,齐国人,北宋政和五年被封为博兴伯,从祀于孟庙,一直位设西庑之首。万章博学好问,“尝与孟子辩论尧舜禹禅继,伊尹、孔子、百里奚出处,与夫交际之礼,不见诸侯之义” 。万章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孟子》一书中有《万章》篇,是《孟子》一书中与孟子问答最多的弟子,与万章问答共有十五处,其中九处世关于古人行为上的疑问,可见万章是一个喜欢尚论古人、热爱研究历史的人物。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史记·孟轲荀卿列传》云:“退而与万章之徒,序作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的孟子唯一的一个学生。孟子晚年,经常同万章等弟子谈论经书,并和万章等弟子一起著《孟子》一书。
四、公都子
公都子,复姓公都,其名不显,“楚有公子田,食邑于都”,疑为楚人。能言善辩,勤于思考,学养深厚,连孟子都赞“公都子有学业”,“有好辩之问,有性善之问,又与孟季子有义内之辩”,是孟子得意门生之一。他的关于“人性善恶重要与否”的发问,引发了孟子“四端”德行的阐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标志着孟子思想的成熟。北宋政和五年被封为平阴伯,从祀于孟庙,一直位设东庑。清乾隆二十一年改称先贤公都子。
五、陈臻
陈臻,姓陈,名臻,齐国人。性格内向,颇有心计,北宋政和五年被封为蓬莱伯,从祀于孟庙,一直位设东庑。相传是孟子出游列国时负责保管钱财和生活保障的弟子。《孟子》一书中载有陈臻与孟子关于“辞受、去就、收予之礼”等问题。齐王开出“在都城里给孟子一所房屋,用一万钟粮食供养他的弟子(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的优惠条件,并由陈臻转告孟子,但仍未能挽留住孟子。在《公孙丑章句下》中,孟子对陈臻提出的“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作出了完美的答复,提出了“君子不可货取”的著名论断,形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观念。
六、陈代
陈代,姓陈,名代。温文尔雅,长于伦理之学。北宋政和五年被封为沂水伯,从祀于孟庙,一直位设东庑。《孟子·滕文公下》中载,陈代见诸侯来聘请孟子,孟子不去谒见,劝之“委屈一尺却能伸直八尺,好像是值得去做的(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七、屋庐连
屋庐连,复姓屋庐,名连,任国人。由《孟子·告子下》“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 知之。北宋政和五年被封为奉符伯,从祀于孟庙,一直位设东庑。对礼颇有研究,曾有著作,“笔自为书,其中似凿”,但未见传世。“尝著书言彭聃之法。后学于孟子。与任人辩礼与食、色轻重,及论季子储子之交际”。任国曾有人问他 “礼节和吃饭哪样重要?”、 “娶妻和礼节哪样重要?”。 屋庐连不能圆满回答,第二天就到邹国求教老师孟子。
八、高子
高子,姓高,一名高齐,《邹志》记载“尝学于孟子,乡道而未明,去而学于他术。”宋政和五年从祀孟庙,位设东庑,其封爵为泗水伯。高子曾随孟子在齐,孟子离开齐国在昼停留时,尹士对别人说孟子是为了贪图富贵来齐,得不到重用而离开。高子将尹士得原话告诉了孟子。孟子说:“齐王如果用我,天下百姓都会安居乐业,我在天天盼望齐王改变态度呀。”尹士听了这话后说:“我真是个没有见识的小人呀”。高子还曾与孟子探讨《诗经·小雅》中的“小弁”那篇诗章是小人所作,而孟子则曰:“小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此处孟子将高子称之为“高叟”论之,似年长于孟子。孟子曾批评高子:茅塞其心,又论其为诗之顾。
上一篇:一年护肤品花2万,算多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