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历史长河中,宋朝军事到底是强还是弱?
宋朝,北宋,军队在历史长河中,宋朝军事到底是强还是弱?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蒙古军队最强的就是它的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但是蒙古与南宋的战争中这些铁骑却派不上用场,因为南宋是防守方,蒙古打的是攻坚战,在这样的战斗中蒙古铁骑毫无用处。加上南宋制定了比较正确的防守策略,这才能独此对抗蒙古四十余年。
总的来说,宋朝军队有强的时候,也有弱的时候,但是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比较,宋朝军队的战绩似乎并不好看,可每个时代的大环境是不一样的,无法纵向比较。那么横向比较一下就是,北宋前期军队实力稍弱于辽朝,中后期军队实力完全弱于金朝,南宋军队实力稍强于北宋,弱于蒙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初,赵匡胤要改元,令心腹大臣赵普定年号,最终名为“乾德”。当时宋军攻灭后蜀,一些后蜀宫人进入宫廷。一天,在宫中出现一块刻有“乾德四年铸”的镜子,一时议论纷纷。他问时任宰相的赵普:现在乾德三年,怎么会出现这样一面镜子呢?赵普不知。太祖再问学士窦仪,窦仪从容回答,:镜子应该从蜀地而来,蜀国最后一个君主王衍用过“乾德”年号。太祖叹息道;宰相还须要用读书人啊!
读书人懂历史,这只是赵匡胤用读书人的表面原因。更深层次原因是,鉴于晚唐、五代的教训,太祖立宋后,剥夺大将军权,削弱藩镇,重用文臣,将右文抑武定为国策。
宋人笔记《避暑漫抄》中记载:赵匡胤在太庙寝殿的夹室里,镌立了一块七八尺高的石碑,名为“誓碑”规定,春秋庙祭及新天子即位,参拜列祖列宗后,礼官要恭请皇帝恭读誓词。由于仪式神秘,除皇帝外谁也不知道誓词内容,直到金兵攻占开封后,太庙遭洗劫,碑文才流传于世。碑文内容有三条: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处以刑罚,纵然犯谋逆大罪,只可赐狱中自尽,不得在市井刑戮。二、不可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子孙有违此誓者,天必殛之。
武将地位日渐衰落,北宋前期尚有不少武将担任枢密院长官,到第四任皇帝仁宗赵祯时,枢密院基本被文官把控。行武出身的狄青因为屡立军功,仁宗准备提拔他为枢密院副使,竟遭言官激烈反对。后来狄青平定西南侬智高叛乱,被擢拔为枢密使,受到更大的指摘。最离奇说法是,狄青宅院在夜晚经常发出奇光,与梁太祖朱温称帝前情景相似。狄青终于出罢陈州,不就便郁郁而终。赵匡胤甚至对赵普说:文臣担任地方长官,最多不过贪腐些钱财,没有打打杀杀的胆子,危害不及武将十分之一。
但凡事情有两面,在辽、西夏、金列强环伺的时局下,无论外患稍息还是大敌当前,宋王朝一直谨守右文抑武国策,随着时间推移,其矫枉过正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首先其战斗力明显被削弱,即使面对小小的西夏,宋军也屡遭败绩。更严重的是尚武精神得消退,在国策的激励下,宋人甚至认为,即使统率三军,恢复幽燕,也比不上高中状元。
本文摘自陈胜利《弱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整体而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高度繁荣和发达的历史朝代,却与此鲜明对比,宋朝的军事实力确是积贫积弱,非常羸弱。与同时代相比较,北宋军队战斗力之低可谓令人目瞪口呆,难以用常理去评判。当时,宋朝北方有强大的辽国,即便西北国土面积、人口十分弱小的西夏也能够不断滋扰大宋。所以古往今来,唐宋元明清,每当我们谈到北宋军事实力的时候,也只能一笑置之,为之可怜可惜可叹可悲了。那么,我们不禁发此疑问,宋朝军队是如何越变越弱的呢?
在华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宋朝给人印象是一个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的朝代,在政治军事方面,宋朝能够给我们留下的整体印象大多是“陈桥兵变”“重文轻武”“冗官冗兵冗员”“积贫积弱”、“靖康之耻”、“皇帝昏庸无能”等负面记忆。同时,在经济领域却大放异彩,著名画家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所描述反映的繁荣景象也是为人所称道。
不可否认宋朝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已达到了封建王朝的最高峰,但是为何我们会说宋朝越来越弱,这里的“弱”并不是指宋朝的全部方面,而是仅仅代表着宋朝军队实力偏弱,而国家极为富有,形成了“国富军弱”的局面。
那么大家不禁要问,宋朝在经济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如何造成了了屡战屡败,国富军弱的政治局面的呢?那么我认为,这和统治者重文轻武、以文治国的国策脱离不开关系。具体反映如下:
1、重文抑武、以文治国。
自从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后,统治者意识到:如果武将实力过大,也会像自己一样发动兵变或者被部下推举黄袍加身,威胁政府王朝统治安定。所以,宋太祖首先通过“杯酒释兵权”,分割削除开国武将功臣的兵权势力。而且,由于宋朝将领权力太小,所以几乎没有独立领兵作战的权利,只能根据中央下达的作战指令领兵打仗,但战场战机瞬息万变,而古代交通通讯不发达,中央王朝的作战指令和一线作战部队的情况不匹配,不能出具合理的作战方案,再加上多由纸上谈兵的文臣在中央自上而下指挥打仗,这极大的抑制了武将的作战能力,不能随战机应变。
2、兵将分离、将从中御,募兵制兵员素质低下。
为加强中央集权,地方统兵将领多为中央空降派遣,没有嫡系士兵。但这造成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尴尬局面,士兵对于将军没有绝对的忠诚度,导致配合度下降,从而影响军队的作战能力。同时,由于宋朝采取募兵制,士兵地位低下,且参军人员背景复杂、多为难民、穷凶极恶之人,这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士兵也毫无忠诚度可言,军事素质极弱,导致军队战斗力十分低弱。
3、文官地位上升、武将地位下降
宋朝以前有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流言、但是到了宋朝时期却转变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至理名言。由此可见,在宋朝时期文人的地位之高,在一朝代中文武本就是两方不同的势力,而且一直都是彼消此长的趋势,因此武将的地位肯定会比文臣低,而那些主张加强边防和军力的官员和武将也因为排挤打压逐渐边缘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