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存天理,灭人欲”与“无欲无为”一致吗?
天理,人欲,无欲"存天理,灭人欲”与“无欲无为”一致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个人认为,无欲无为有两个层面,一种是世俗里的认知与为人处事,得而不喜,失亦不忧。不追求名与利,放下欲望。第二种是修行,修行者为可为之事,做完就放下,做而无所求,不是为欲而做,而是顺应天道规律而做。做完不止是外表的放下,还要在心中放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欲无为,贵在天人合一。
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与无欲无为的不同。
与大家分享一下[祈祷]
@坐井观天象9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存天理,灭人欲”与“无欲无为”有一致的地方。
首先,“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出自出南宋的理学家朱熹。现在的有些人断章取义,说这句话是禁锢人自由的,其实人们错了。朱熹的原话,“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这就说的很明白了,正常的家常便饭,一日三餐,谁也不能不吃,这是天理,要保持。而整天山珍海味,胡吃海塞虽然饱了口腹之欲,但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是人欲,不要做!正常的夫妻生活,是人类繁衍的需要,是正常身体心理的需求,是天理,要保持。而古代娶三妻纳四妾,现在的嫖娼狎妓养小三是人欲,不要做!
“无欲无为”,这句话来自《道德经》的“无为无不为”。人要吃饭,要睡觉,要正常的夫妻生活,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这是人类的正常欲望。而无欲是对过分的口腹之欲,色欲,以及对名利的过分追求说的。为了满足上述过分的欲望,他就会想尽千方百计,不择任何手段,以致丧尽天良,伤人越货。最后,恶有恶报,搭上自己的性命。
所以,“存天理,灭人欲”也好,“无欲无为”也罢,都是说人这一生,凡事要有度,不要心生过分的欲望,以致胡做非为,害人害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思想,无欲无为是佛道思想,但世界所有关系都是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就看人怎么想。
人欲与天理的区别:
1、有度,适度是天理,过度是人欲。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2、真诚,爱是爱本身。
王阳明说:“我真的很不喜欢年轻时候的自己。因为年轻时的我只关注私欲,从未专注天理。以前做事只为了赚钱,赚钱是目的,做事是手段,就反了天理。”
3、纯粹,做好事出于好心的是天理,做好事为了好处的是人欲。
做好事本身就是目的,做好事非要让人知道,这就是人欲。
天理与人欲不能并存:
人心正了就是道心,道心歪了是人心。
分清主次:一心专注在天理
我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一一不可以
我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一一可以
专注:时时想它,事事为它,念念存天理。
佛讲无欲是,既不“喜欢”,又不“不喜欢”。这种状态就是不在乎。
佛讲无为是,有为法与无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讲一切皆是短暂的!无为法讲不再条件反射,摆脱因果束缚,而是自由选择,达到无条件涅槃境界。
我要幸福,只要你能做到将我和要这两个字去掉,就只剩下幸福了。因为无我无欲无为的人最幸福。
道家讲无欲无为:通过先放弃自己想要的来达到自己想要的,以不争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达到无所不为。
万物要找不同,皆有差别。
万物要找相同,皆有合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者有很大区别:
存天理,灭人欲,宋代儒家一句口号,是假设天理(既某种道德感)是本已经存在于人的心中的,而人心时常是蒙上了一层人欲,遮盖了天理,于是无法活出人神圣的一面。
这句话是不科学的,世上的天理,都是后天的意识,而人欲(为了获得生存的本能)才是根本所在,所以,天理的本质也是有人欲的成份,人构成了世界,人的所有心理生理意识行为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复杂意识,不应该是存什么就必须灭什么的简单的一刀切的道理。
无欲无为,显然是道家思想成份,为的是修行能够提高,逐渐减少人的欲望,意图恢复人先天的自然状态,这个是可以有的,而且只是一种修行的说法。
道家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一切都是自然地减少,自然地觉悟,不是强烈的要求。
所以说,两句话的原理是不同的,应用也不同。
当宋代儒生用存天理灭人欲的方法去看世界时,一切都是萧索坚硬的,没有人性。可以看到历史上多少妇女贞洁牌坊的悲剧。
反而,“无欲无为”更多的是自然的升华,只为自己的修行提升,而没有对世界对别人产生多大的要求,更多是和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冲突。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他人哉?
人欲在随时代变化,礼也在时刻变化,不能规定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