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存天理,灭人欲”与“无欲无为”一致吗?
天理,人欲,无欲"存天理,灭人欲”与“无欲无为”一致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存天理,灭人欲”与“无欲无为”一致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不一样,“存天理,灭人欲”是宋儒思想体系,人为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乱世)应克制个体的贪婪私欲,一切要有规矩(周礼),以达到规范治理的状态,当然其核心价值主要对封建帝制有盖,为奴役百姓多了理论支撑。
而“无欲无为”则是道家核心思想,“无为无不为”、“道法自然”、“天然率真”,本质是反对权威,尊崇自由,追求自然真性情,以达到天人合一,性命双修的至上大道。
所以说二者是不同的哲学理论,根本不是一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致。
存天理灭人欲,扭曲的儒家思想,是宋代朱熹等道学家为了压制人性,稳定社会秩序,为官方服务而虚构出来的规则法条。孔子的学说是“克己复礼”,是要人懂得自我克制,类似我们现在说得自律,这也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所在。而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忽视人的天性之下的一刀切。同样要扼制人性,但是比孔子的程度更重,更不合理。例如对女人贞洁的无理要求,“饿死事小,失洁事大”。
无欲无求是佛教思想,佛教无欲无求的初衷也是要压制人性的欲望,强调人要清心寡欲,规避人性中的贪嗔痴。佛教的本质是万物虚无,皆由心生。因此世界万物都在你的心里,而不应该执着于外面的俗物。它是一种哲学思维,思考如何看待和理解人的一生,与道德、为人处世关系不大。
所以前者讲的是压制人性,后者讲的是自我超脱。
前者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后者是为个人服务的。
前者要求你怎样活着,后者告诉你怎样活着。
(评论说我自相矛盾,我就修改一下,说明白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由宋明理学的儒学家提出。确切说是朱熹总结二程的思想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 这句口号后续引发心学学派的很多争议。一个是心学异端李贽崇尚童心真心,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另外一派是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把天理直接当作自然,支持自然欲望的自由表达,吃饭穿衣即是日用人伦。至此已完全违背二程的“天理”宗旨。后期清朝理学家戴震,也对“存天理,灭人欲”不满,提出血气心知,支持合理的欲望诉求。反对无欲无求和以理责人。希望我的解答能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致,这个一个是朱熹篡改了儒家本意的说法,另一个是道家的说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存天理灭人欲,这是宋代朱熹的理学思想。而无欲无为从时间上追溯,是老子的道家思想。二者是明显不同的。朱熹强调的是天理,即万事万物本来就有的原理规律,要想认识天理,首先要格物致知,就是要认识事物,知道掌握事物生成发展的一系列特征和原理,尊重客观事实,剔除主观干扰,尽可能最真实地反映事物本来面貌。而人的欲望杂多无序无度,往往掺杂着个人主观。人的感觉和日常经验同样有此弊病,它们只能从某个侧面认识外部世界,揭示和提出的往往偏离客观本真。人的感觉经验让我们处于现象世界,无法进入本质的存在世界,从而也就无法认识证实事物本身的原理以及生发过程。朱熹正是看到了欲望的多变和不可靠,同时理清了天理的恒定和有序,才提出了这个观点。而老子的无欲无为倡导的是见素抱朴,回归自然,清心寡欲的同时,让事物自然而为,不人为干预,不违背事物规律作为。大道至简,大河自流,万物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朱熹和老子的这两点观点,其认识的角度和起点都是不一样的,由此发展出的理论学说也不同。在中国留传下来的优秀思想中,道家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而朱熹的理学只是漫长儒学历史中的一个分支。不能混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存天理、灭人欲与无欲无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思想,严格来说是宋儒思想,也是程颢、程颐这“二程”与朱熹的思想。这种思想确实禁锢了很多人的思维,天理是道,人欲是人性,将道与人看成了对立二元,说明就是有很大的分别心。
无欲无为是道家思想,很多人理解为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抱很大的希望,甚至不抱希望,随遇而安,不被环境所左右。这是一种消极的思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