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邮政储蓄还卖保险?是否合法?
银行,保险公司,业务为什么邮政储蓄还卖保险?是否合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可回溯制度执行不到位。
邮储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存在销售行为可回溯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一是销售人员未出示投保提示书、产品说明书、投保单、保险条款等材料,无消费者签字过程;
二是销售人员未出示展业证等身份证明或视频中展示不清晰;
三是销售人员未征求投保人对录音录像的意见,或是未提醒投保人注意投保信息不如实填写后果;
四是销售人员未向投保人宣读或未完整宣读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
五是视频中未清晰展示投保提示书、产品说明书、保险条款、投保单等材料,未清晰展示消费者签名;
六是销售人员未告知健康险观察期、合作医疗机构等。
(二)制度落实文件制定滞后。
一是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制度于2017年11月1日开始执行,但邮储银行直到2018年2月才根据原保监会可回溯管理相关制度,制定并下发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代销与理财业务录音录像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版)》,对保险业务营销关键环节、营销参考话术和录音录像资料保存时间等进行完善。
二是未将可回溯制度落实情况纳入总行统一制定的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三是保险公司质检结果无法与邮储银行实现线上交互。邮储银行传输给保险公司可回溯视频后,保险公司质检的结果无法通过系统回写到邮储银行录音录像资料调阅及传输平台,只能由保险公司基层机构与邮储银行基层网点通过电话、邮件或当面沟通质检结果。
(三)可回溯视频未传递给保险公司或缺失。
2018年1月至10月,邮储银行代理的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寿险”)业务中,10164笔可回溯视频应由人保寿险质检却未向人保寿险传输。未传输视频中,4700笔数据目前保存在各省平台,没有发送给总行录音录像资料调阅及传输平台,5464笔业务省平台通过生产流水没有找到对应的双录数据。
(四)质检不合格业务占比较高。
邮储银行代理的人保寿险涉及可回溯管理的业务中,人保寿险共质检60226笔。其中,最终质检不合格59083笔,质检不合格率98.1%;合格件仅1143笔,其中包括经补录合格的566件。(这个绝对令人发指啊!)
(五)欺骗投保人
邮储银行如东县支行销售人员存在对分红型保险产品承诺固定收益的问题,在投保单号为003717626859319和003717626966319(人保寿险鑫禧两全保险)的业务视频中,销售人员介绍“这是一款收益保证型产品,2年不退保,且中途不领取,年化综合收益率可达3.2%-3.4%”,但实际该产品的分红是不确定的。(是不是只有这一单,就不好说了)
你猜,这么多问题,最后银保监会的处罚金额是多少?
第1-4项,邮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根据该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对邮储银行总行罚款50万元。
第5项,上述欺骗投保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根据该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我会决定对邮储银行如东县支行罚款30万元。
仅陈述事实,不对处罚的合理与否评价!
所以~你会在邮储银行买保险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合法,银行是保险公司的一个销售渠道,属于兼业代理,受银保监监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不单是邮政储蓄才卖保险,大部分银行都在卖保险,当然是合法的,但里面的坑太多,不了解的情况下坚决不要购买里面的保险,银行里卖保险是有专人负责的,有一大部分根本也不是银行的正式职工,只是临工,可能忽悠一部分人后就走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合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邮局卖保险是员坑人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虚拟金融赚大钱,就是利用不劳而获的心理,那些在电话里忽悠“退旧买新”卖保险的,纯粹是一种骗局,他们非法买卖用户信息,诱导中老年人退保,购买坑人的分红或返还型产品,虚假销售。赚取高额佣金,提成50%,遇到此类诈骗,应及时报警。
切记主动找上门的没有好东西,毕竟买保险的“韭菜”割不完,卖保险的“骗子”消不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