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得胃癌吗?
幽门,胃癌,螺杆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得胃癌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注意日常餐具的清洁消毒。
注意饮食卫生,少食生冷食物,即使食用也要做好清洁消毒。
避免食用街边卫生资格不过关的路边摊等。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避免聚餐,或聚餐时选择分餐制或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
家长避免口嚼食物后再喂给孩子,加大儿童的感染风险。
幽门螺杆菌该如何检测和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主要方式有两种:
尿素C13/C14呼气试验:这是临床中最广泛使用和简易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无创,灵敏度高等优点。
粪抗原检测:以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基础,对抗体进行标记或显色的方法进行检测
胃镜活检:该方法在胃镜检查时,可顺便取样检测。
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意味你就一定会得胃癌,但确实与胃癌的发生有关。最近10多年,新的研究结果纷纷出炉,覆盖多个有着不同胃癌负担的国家和地区,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能把胃癌的发生降低34%~53%不等。
治疗方面,目前临床的一线治疗方案普遍采用克拉霉素三联治疗方案或铋剂四联治疗方案等,具体治疗方法还需临床医生视病情而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不一定就会得胃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只是胃癌的一种诱发因素,而且常常是在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发展成胃癌。或者说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同时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那么也是容易发生胃癌的。但是如果只是轻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也可能没有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特别轻微,再严重一点的,有可能会进展为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所以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遵医嘱积极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定得胃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幽门螺杆菌阳性,就一定会得胃癌吗?
并不是这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间有相关性。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人群患胃癌危险性几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发生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菌株有很大关系,只有含有CagA基因、具有空泡毒素活性的幽门螺杆菌才有毒株,才有可能导致胃癌。一般的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并没有很大影响。所以,对幽门螺杆菌没必要格杀勿论,更不用过度恐慌。
不少人听到幽门螺杆菌后闻风而变,乱服药。其实,幽门螺杆菌没必要逐个杀死。多数学者主张,若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者,即使幽门螺杆菌为阳性,也不一定要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定期观察、根据医生建议来决定如何治疗。如果盲目一味使用抗菌药,无疑会造成该菌耐药菌株在人群中传播,将来根除会更加困难。同时,不是所有幽门螺杆菌都是产毒菌株,没必要因怕得胃癌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值得提醒的是,阳性慢性胃炎者,若伴明显异常(有胃黏膜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不典型增生或现在称为高、低级别内瘤变)时,应进行根除治疗。通过规范治疗,幽门螺杆菌治愈率可高达90%。
选择清除幽门螺杆菌的适合疗法
目前标准的三联疗法(即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在全球多数地区的根除率已远低于80%,不能满足治疗需求,其主要原因是检测和治疗的不规范导致幽门螺杆菌对治疗方案中的抗生素耐药率不断上升。
因此选择适合的疗法,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关键。运用四联疗法,发挥铋剂作用四联疗法是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铋剂联合应用。有研究表明,联合应用铋剂可有效降低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而短期(1~2周)服用铋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我国仍可普遍获得铋剂,所以治疗方案中首推铋剂四联疗法。用药时间建议10或14天。选择不同的抗生素组合调整四联疗法的用药方案,将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分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中。所以,经验治疗推荐了7种铋剂四联方案,除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外(作为补救治疗备选),方案不分一线和二线,所有方案中均含有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因此选择方案就是选择抗生素组合。
抗菌药物的搭配可分为: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四环素。
上一篇:重疾险如何挑选比较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