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白灵菇如何栽培管理?它与其它菌种栽培有何不同?
白灵菇,菌丝,温度白灵菇如何栽培管理?它与其它菌种栽培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发菌期间,培养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0~26℃。发菌初期温度可略高(24~26℃),以利于菌种定植萌发。当菌丝封面后,可将室温降至20~23℃,以菌温不高于28℃为宜。
(2)湿度管理:发菌期间,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为好,避光培养菌袋。
(3)通风换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培养室空气新鲜。一般10天左右翻堆1次,使菌袋发菌均匀,同时捡出污染菌袋。正常条件下,白灵菇菌丝一般40~50天可长满菌袋。
六、码垛与催蕾
1、菌袋码垛
(1)时间安排:一般情况下,12月上旬完成菌袋码垛。即用经过催蕾,且有显著征兆的菌袋垒砌菌墙码成菌垛。码好一个菌垛,在菌垛一侧距离60~80厘米处再码第二垛,依此顺序进行,最好两天内将棚内菌袋全部码完。
(2)垒砌菌墙:把菌袋一端薄膜切除2/3,将脱袋一端相对,垒砌成双排菌墙,菌墙须稳固严实。菌袋在菌墙上露头约1.5厘米,菌袋上下左右间距3指以上。
(3)填充营养土:菌墙每垒砌三层,其间凹槽填营养土一次,营养土填平菌墙后需均匀浇足水,然后方可再往上垒砌。
(4)封顶:菌墙垒砌至第六或第七层止,填充营养土需高出菌袋3厘米左右。然后,在码好的白灵菇菌垛顶部用泥巴围成约10厘米左右深的水池,每隔40~50厘米打3厘米大小孔。
△码好的白灵菇菌垛呈“馒头”形,下面宽120厘米,长280厘米左右,上面宽80厘米,长250厘米左右,菌垛由6~7层菌袋堆砌而成。
2、催蕾
白灵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给予适当的刺激,不仅可加快原基形成,而且能使大部分菌袋现蕾一致。这种人为刺激就叫做催蕾。
(1)催蕾的条件:菌袋已达生理成熟,表层菌丝色泽浓白,手触有坚实感,拍打发出类似空心木的声响。外界环境条件适合白灵菇原基的分化形成,一般日最高气温为15~22℃,最低气温为5~10℃的季节最适合。
(2)催蕾
①搔菌:解开袋口,用小铁耙扒掉原菌种块及周围2厘米范围的老化菌皮,其他部位不要搔动。搔菌有利原基早现,出菇点定位于中央。搔菌面不能过大,否则现蕾数目多,需要疏蕾,且消耗养分。搔菌后,将袋口向外拉一下,重新扎好,扎口不要太紧,使里面形成一个既保湿又通风的小空间,以利原基形成。
②低温和温差刺激:菌袋生理成熟后,还需在0~13℃的低温条件下刺激8~10天,在此期间连续进行5~7天10℃以上的昼夜温差刺激,迫使原基分化和菇蕾发生。
③增大湿度:空气湿度提高到85%~95%。
④加大光照:光照强度在500勒克斯以上。
⑤加强通风:保持菇房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在各个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一般搔菌10~15天即可在料面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粒状原基。
七、出菇管理
1、幼蕾期的管理
①松口:原基出现后,将扎绳解掉,拉一拉袋口,但不使袋口散开。
②疏蕾:原基长至蚕豆大小时,散开塑料袋袋口,使袋口形成圆筒状(“散口”)。此时如发现幼蕾较多,应进行疏蕾,每袋留一个健壮的小蕾。
③挽口:当幼蕾长至乒乓球大小时,及时将袋口挽起,露出幼蕾。
④控温控湿:在整个幼蕾期,温度应控制低一些,以8~12℃为好,空气湿度为85%~95%,空气新鲜,氧气充足,光照500勒克斯左右。
2、子实体发育期的管理
(1)温度:气温应控制在5~20℃,低于5℃生长停止,高于20℃子实体易发黄腐烂。适宜温度是8~15℃,低于8℃菌柄粗长,高于15℃菌盖易反卷。最适于形成盖大柄小优质菇的温度是12~13℃。注意预防低温冻害。
(2)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5%~90%。低于70%时,菌盖易干燥龟裂;高于95%,易缺氧,造成子实体腐烂。湿度低时应通过往地面或空气中喷水来调节,一般不宜直接喷水,以免引起子实体发黄萎烂。湿度过高时,应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3)光照: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500~600勒克斯为适。生产中可通过拉稀棚顶草帘,创造花花阳光照菇房(棚)的环境。
(4)空气:当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形成柄粗长、菌盖小的长柄菇。因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以便子实体的正常发育。
八、采收
白灵菇从现蕾到采收约需10~15天。应在菌盖内卷边缘圆整且未散射孢子时采收。采收时用手指捏住菌柄,轻轻旋下即可。白灵菇以盖大柄小,每个150克左右最受市场欢迎。白灵菇生长周期较长,产量较低,一般采一潮菇的生长周期要120~170天,生物学效率为30%~40%。如采收后采取覆土栽培,有相当比例的菌袋还能出第二潮菇。
白灵菇与其它菌种栽培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只要有以下两点:
1、发酵熟料:白灵菇发酵熟料的制备程序,与平菇、杏鲍菇发酵熟料的制备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白灵菇为高氮配方,为不让氮素营养过多消耗,一般在倒数第二次或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氮源辅料为宜。
2、发菌管理:与其他大多数食用菌不同的是,白灵菇菌丝长满基质后,不会立即出菇,而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生理后熟期。后熟期的长短,与品种的种性有关,同时也与发菌期温度的高低有关。菌丝后熟培养非常重要,只有当料内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白灵菇才能正常出菇。后熟期应将温度控制在18~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适当给予少量的散射光,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35~40天,菌袋即可达到生理成熟。外界气温适宜时,将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搬入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或专用菇房内顺码成墙式两面或竖放一面催蕾出菇。
☞【结束语】:白灵菇色泽洁白,味如鲍鱼,质地细腻,脆嫩可口,货架期长,在食用菌市场享有“蚝菇王”和“素鲍鱼”的美称。据分析,在100克白灵菇干品中,含蛋白质14.7克,碳水化合物43.2克,脂肪4.3克,粗纤维15.4克,灰分4.8克,维生素C 26.4毫克。灰分中的钾、磷含量丰富。很受人们喜爱,是个值得栽培的菌种。
我是【鄂西小浓人】,更多栽培技术方面的问答,请关注我。感谢您的阅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