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如何科学防治黑痣病害?
马铃薯,黑痣,土壤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如何科学防治黑痣病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加强田间管理
由于有的地区土壤黏重,很容易板结,不利于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当马铃薯开始结果实的时候,就要给土壤松土,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根系的营养吸收。在松土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不能给块茎造成外伤,以免给细菌可乘之机。在除草松土以后,适当施加水肥,对于提高马铃薯抗病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若是在平时的管理中,发现有病株,要将病株拔起带离出地块深埋,拔出的洞穴内要撒一些生石灰进行消毒。
(5)适时播种,提前收获
在播种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不能过早,以免温度太低育苗的时间延长。育苗时,温度高一些,可以早出苗,幼苗在土壤里的时间短一些,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在马铃薯成熟前的半个月,提前收获,用人工将茎叶拔除以后,可以降低黑痣病的危害程度。
2、药物防治
(1)种薯的处理
在播种前,将种薯用适量的咯菌腈或甲基立枯磷乳油或菌核净进行浸种15分钟,晾干后再播种,可以杀灭种薯里面寄生的病毒。
(2)茎叶喷洒药物治疗
发病初期的时候,用甲基立枯磷乳油或阿米西达对叶面和茎杆进行喷洒,连续喷洒2~3次。
(3) 土壤处理
对于马铃薯的垄沟,用阿米西达、噻氟菌氨或百菌清喷洒到土壤表面和芽块上,在收获马铃薯的8~10天应停止用药。
小结:随着马铃薯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连续种植,黑痣病的病害逐年增加。为了降低病害造成更大的损失,除了用药物防治外,最主要的是要做好预防措施。从播种的种子开始严格管控,种植1~2年以后就不要再连续种植,加强水肥管理,改善土壤环境等这些措施做好了,才能避免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选用脱毒种薯和轮作田,低氮发病重,及时补钾。
(2)菌核能长期在土壤中越冬存活,可将马铃薯与玉米、大白菜、胡萝卜、圆白菜和禾本科作物倒茬,来降低土壤中的病菌数量,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避免迎重茬。
(3)择地势平坦、易排涝的地块,以降低土壤湿度。适时晚播和浅播,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减少病菌的侵染。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远离种植地块深埋并消毒。
(4)治疗黑痣病最好的方法是沟施法,薯块与土壤可同时灭菌,也可提前预防幼芽感病,防止芽腐造成缺苗断垄。
①拌种:根泰100g+滑石粉4-5kg干拌处理300-400斤芽块
②沟施:易护80ml/亩沟施,菌剂方案用改土归尊2kg/亩
③中耕:易护80ml/亩或植力健50ml/亩喷施或改土归尊纯菌液2kg/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铃薯黑痣病别名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马铃薯褐色粗皮病、马铃薯茎溃疡病。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马铃薯黑痣病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今天就来介绍一下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方法。
马铃薯黑痣病的危害
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重茬问题较为普遍,在马铃薯种植区黑痣病日趋严重,且发病较为普遍,一般可造成马铃薯减产15%左右,个别年份可达全田毁灭,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其致病菌除侵染马铃薯外,还可侵染豌豆。
马铃薯黑痣病的症状
主要危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6cm。
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灰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均和;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呈舟状,心叶节间较长,有紫红色色素出现。严重时,茎节腋芽产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或地下茎基部产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表面散生许多黑褐色菌核。
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与玉米、荞麦、豆类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倒茬。
2.选择良种。选择的表面无黑色菌核的种薯。
3.选择地块,推广垄作。
4.播种要选择适时晚播、适当浅播,缩短出苗时间,减少幼苗与土壤中病原菌的接触,降低病菌侵害几率。
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2.5公斤滑石粉兑匀后干拌150公斤种薯,或咯菌腈25毫升/升·精甲霜37.5毫升/升60~65毫升+水7~8公斤拌种100公斤。
2.沟施处理是在播种时亩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克或23%噻呋酰胺悬浮剂40克兑水40公斤处理播种沟。
3.叶面喷雾选在发病初期每亩用23%噻呋酰胺悬浮剂30克或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50克、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80毫升兑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与玉米、荞麦、豆类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倒茬。
2.选择良种。选择的表面无黑色菌核的种薯。
3.选择地块,推广垄作。
4.播种要选择适时晚播、适当浅播,缩短出苗时间,减少幼苗与土壤中病原菌的接触,降低病菌侵害几率。
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2.5公斤滑石粉兑匀后干拌150公斤种薯,或咯菌腈25毫升/升·精甲霜37.5毫升/升60~65毫升+水7~8公斤拌种100公斤。
2.沟施处理是在播种时亩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克或23%噻呋酰胺悬浮剂40克兑水40公斤处理播种沟。
3.叶面喷雾选在发病初期每亩用23%噻呋酰胺悬浮剂30克或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50克、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80毫升兑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上一篇:电脑在哪里可以下载高清电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