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如何科学防治黑痣病害?
马铃薯,黑痣,土壤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如何科学防治黑痣病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灰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均和;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呈舟状,心叶节间较长,有紫红色色素出现。严重时,茎节腋芽产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或地下茎基部产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表面散生许多黑褐色菌核。
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与玉米、荞麦、豆类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倒茬。
2.选择良种。选择的表面无黑色菌核的种薯。
3.选择地块,推广垄作。
4.播种要选择适时晚播、适当浅播,缩短出苗时间,减少幼苗与土壤中病原菌的接触,降低病菌侵害几率。
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2.5公斤滑石粉兑匀后干拌150公斤种薯,或咯菌腈25毫升/升·精甲霜37.5毫升/升60~65毫升+水7~8公斤拌种100公斤。
2.沟施处理是在播种时亩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克或23%噻呋酰胺悬浮剂40克兑水40公斤处理播种沟。
3.叶面喷雾选在发病初期每亩用23%噻呋酰胺悬浮剂30克或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50克、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80毫升兑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茎基腐病、立枯丝核菌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这种病为世界范围内马铃薯产区普发性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了解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病条件和黑痣病的症状,防治上应侧重于选用脱毒种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物喷施,减少越冬菌源,切断病菌侵染途径等综合防治措施。
发病条件
黑痣病发生与气候条件、种子质量和耕作栽培措施密切相关。
气候条件:主导因素,较低的土壤温度和较高的土壤湿度,有利于丝核菌的侵染,同时,对于种薯则出芽周期长,在土中埋的时间长,增加病菌侵染机会。结薯期土壤湿度太大,排水不良,会加重薯块上菌核的形成。
种薯质量:种薯健壮,生活力强,发病轻,反之则重。
播种时间:播种期过早或过迟都会造成病菌对幼芽的侵染。
耕作栽培:多年连作的地块发病重,管理粗放、土壤板结、透气性不良,排水性差的地块,种薯出苗时间长,长势弱,发病较重。整地播种作业期间遇雨,因土壤潮湿,容易板结,不利于幼苗萌发和出土,易感染病菌。
管理措施:施用未经腐熟的肥料,常带有病原菌丝体和菌核,易导致病害发生,且肥料在田间腐熟发热,会伤害种薯及幼芽、幼苗,形成伤口,易于病害侵染。
症状
马铃薯黑痣病在马铃薯的不同生长期内都可发生:
苗期侵染顶芽和茎基部,顶芽被侵染后引起死亡,茎基部感病形成褐色水渍状病斑引起立枯;
生长期主要侵染地下茎和匍匐茎,产生褐色溃疡型病斑,地上部表现为植株矮小和顶部丛生;
成熟期主要侵染块茎,感病严重导致匍匐茎顶端不能膨大结实,感病较轻块茎畸形生长,变小。
在成熟的块茎表面形成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形状各异、坚硬的、颗粒状的黑褐色或暗褐色的斑块,即病原菌的菌核,不易冲洗掉,菌核下边的组织保持完好。也有的块茎因受侵染而导致破裂、锈斑和末端坏死等。
防治措施
对于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仅采用单一的措施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应在病害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综合措施和技术。
防治上应侧重于选用脱毒种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物喷施,减少越冬菌源,切断病菌侵染途径等综合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选用脱毒种薯和抗病品种。选用无菌种薯或用多菌灵等杀菌剂浸种,可有效地阻断病原菌的侵染。
2.适时栽植,栽前催芽,实行地膜覆盖,促种苗早发,降低病害发生。发病重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
3.及时拔除病株,并在根际土壤中施用石灰等士壤处理剂处理土壤。
4.适时采收:在结薯根未干枯前提前2周前收获,可有效地降低薯块上黑痣的发生。
5.轮作:马铃薯与小麦、玉米、豆类作物轮作,可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含量。
(二)化学防治: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薯量的0.2%浸种或拌种;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开花前灌根,每株60ml,效果较好。
利用三唑类杀菌剂、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等处理土壤,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生物防治:
许多对土传病害有高效生防效果的生防菌株可以应用于丝核菌的防治,如假单胞杆菌、芽孢杆菌、木霉属、青霉属等,可以通过增强拮抗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及改变土壤菌落结构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轮枝孢属真菌对丝核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AG3融合群(马铃薯黑痣病的病原菌群的名称)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且从栽植到收获以至贮存,均可发挥有效的生防作用,可用来作为丝核菌病害的生防菌。
马铃薯适应性广,对水肥要求不敏感,因此成为一些干旱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但由于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轮作倒茬年限逐渐缩短,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我们既然找到了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病条件,在播前我们就要在源头上去遏制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避免造成减产。
上一篇:电脑在哪里可以下载高清电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