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摄影中的陪体是什么?拍摄中怎么应用?
主体,画面,作用摄影中的陪体是什么?拍摄中怎么应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对象的画面构成部分。
陪体与画面主体紧密联系,在画面中与主体形成某种特殊关系,或帮助主体进行主题思想表现得对象。
陪体也是画面的有机成分和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陪衬、烘托、突出、解释和说明主体的作用。
如在运动会的赛场,运动员沿着跑道飞快的奔跑,这时运动员就是画面的主体,而长长的跑道就是陪体。
另外,表现陪体的形式有4种方式:与主体同时出现、先于主体出现、后于主体出现和主题画面外表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摄影中的陪体是相对于摄影主体而言的。摄影陪体的主要作用就是给主体当陪衬。
摄影陪体的作用
和演戏一样,一部完整的戏剧,需要有主角贯穿故事主线,需要有配角给主角当陪衬,辅助主角完成故事主线。摄影陪体和摄影主体的关系,就好像一部戏里的主角和配角。摄影主体的出现,可以帮助摄影主体更好的诠释摄影主题,让摄影作品的画面元素更丰富。
摄影陪体怎么用
摄影陪体具体怎么用,在于摄影作品所拍摄的内容。关键在于要拍出摄影主体和陪体的关联性。
如果拍摄的作品主题是植物,可以采用“红花配绿叶”的方式。红花是主体,绿叶是陪体;
如果拍摄的作品主题是人像,那么摄影主体肯定就是人,摄影陪体很有可能是一些大、小道具。比如,模特手中拿的扇子,模特头上戴的帽子,支撑模特身体的椅子……等等。
如果拍摄的作品主题是风光,那么摄影主体有可能是山,摄影陪体有可能是水;还可以用摄影前景作为陪体,比如说,挡在镜头前面的叶子。
总之,摄影陪体是为了烘托摄影主体而存在的。摄影陪体和摄影主体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摄影陪体一定要对摄影主体起到衬托的作用。
一转自柳诗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选择前景物体,前景物体利用焦距虚化,突出主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陪体永远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有了主体,才会形成陪体。一般讲,陪体是因与主体产生某种联系而被确认。而且陪体往往独立于一般的背景或环境而存在,否则它们就变成背景,或环境了。大家应该知道,词汇单独出现,其表意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例如“枯藤”。如果两个词汇相互映衬着同时出现,效果马上就会往宽广度和纵深发展,例如加上一个“昏鸦”。当然还可以加,“枯藤”,“老树”,“昏鸦”放到一起,营造出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深遂意境。陪体的作用,就是与主体相互映衬,实现主题的细腻描述。 自然状态的生活是在不断变化的。镜头可以捕捉到任何形象,这些形象一旦成形于画面,都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捕捉什么样的形象为我所用,是拍摄需要关注的基本课题。精彩和难得当然是好的。但如果对某一主题来说精彩和难得会起到破坏作用,那还是回避为好,哪怕你重新拍一幅另外的画面。 一般讲,相似的形象作陪体,对主体的含义会起到支持和烘托的作用,而意义矛盾的陪体参与进来,会使内涵大幅度拓宽。例如,大家一起笑,比一个人笑气氛更浓。但仅此而已,如果主体笑而陪体哭,这里面的文章就丰富多了。所以摄影师常会用穷人陪衬富人,用弱者陪衬血淋淋的战争。相似的形象容易同时出现,因为他们处在同一个场中;而不同的东西捕捉到一起,更需要摄影师的智慧。因为不同的东西各有各的场,除了你想要的“矛盾”外,其它的内涵也会带过来,这个画面是否需要这些东西要认真对待。 有一点需要知道:两人打架是矛盾的双方,当然容易拍摄到一起。但他们同处在一个场中,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一般我会把这称作情节,或成组的形象,而不再分别称作主体或陪体,以后我们会专题讨论。陪体当然可以与主体处在同一个场中,但他们的内在含义越是不同,越容易体现出摄影师的表现能力。按照一定的主题,选择不同含义的形象,通过捕捉的方式把他们重新组织到一起,这是摄影师的创造。如果仅仅是事物双方本来就存在的效果,那仍是客观的记录,不过是记录的瞬间到位而已。不能说这两种情况哪个更好,哪个不好,要视需要而定。一般而言,前者主观性更强,更体现摄影师的创造力,适合于增强思想内涵或感染力的具有创造性的作品;而后者客观性更强,体现的是更为客观的叙述,更适合于需要体现“客观”,“无干扰”特点的叙述、印证类作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切为表达主体元素服务的都是陪体,可参考各种对比,软硬,虚实,色彩,光影,影调,意境等等
上一篇:最喜欢的漫画语录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