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历史中诸葛亮军事能力出色,蜀国不能一统三国的原因有哪些?
蜀汉,蜀国,刘备三国历史中诸葛亮军事能力出色,蜀国不能一统三国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魏国人才储备:智力方面有曹操、郭嘉、荀彧、贾诩、荀攸、程昱等人;
军事将领方面张颌,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张辽,于禁,许褚,曹仁,曹洪,曹真,曹纯,曹休,徐晃,典韦等,都是一等一的战将,绝对与关张赵马黄处于同一水平;
吴国人才储备:文官和国家智力方面有孙策、周瑜、孙权、鲁肃、诸葛瑾、张昭等;
军事人才有吕蒙、陆逊,孙策、周瑜、甘宁、太史慈、黄盖、程普、吕蒙、徐盛、陆逊、凌统、蒋钦、祖茂、韩当、周泰、丁奉、董袭等也是一等一的,并且第二梯队的将领无论从数量和水平上来说也都远强于蜀国;
蜀国人才储备:国家智力只有刘备、法正、诸葛亮、庞统四个人,并且法正、庞统早逝。第二梯队基本上没人。
军事人才也就关张赵马黄魏六个人,最可惜的是综合水平最高的一个魏延还被诸葛亮疏远了。第二梯队的军事将领只有姜维、张苞、关兴。最衰的是小关张没几年就都挂了。
所以第一梯队人才数量远差与其他两国,第二梯度几乎没人,也就造成了蜀国第二代几乎没有可用的人才。这也是魏国到了第三代为什么不选择最好打的吴国而首选最难打的蜀国开战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蜀国最先被灭。而其他两国,第二代、第三代都非常强;比如魏国第二代司马懿,第三代司马昭、邓艾、钟会,第四代司马炎、贾充、羊祜等。吴国第二代吕蒙、陆逊,第三代陆抗等。所以老百姓才有一句俗语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因此,从人才的角度来看,魏国每一代都很强,吴国第三代也不弱,而蜀国第二代就没人了;并且,第二代君主中最有为的也是魏国,吴国次之,蜀国的刘禅就不用说了有点恶心。第三代君主也是魏国最牛,吴国虽然孙浩是个暴君但也不弱,而蜀国已经没有第三代君主了。
综上所述: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蜀国都处于绝对劣势,完全不具备统一全国领导力和群众基础。从曹操灭掉袁绍、刘表之后,三国的命运基本就决定了。
我是怀信同学,欢迎大家围观赐评,喜欢的话就点点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镜先生对刘备说:能把握住当世时势变化的俊杰,世间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卧龙孔明,一个是凤雏庞统。
刘备得到水镜先生的指点后,破费了一番功夫,终于将凤雏、庞统都纳入麾下。
既然“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为何刘备将两人都收服了,却依然不能统一三国呢?
一、诸葛亮的实力不弱,魏国和吴国同样不弱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孔明先生无所不能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从而导致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魏国和吴国真的弱不禁风吗?
从上帝视角来看,这个结论显然站不住脚,蜀国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吴国有周瑜、吕蒙、陆逊、黄盖;魏国手下也有像许褚、曹真、司马懿、贾诩这样的人才。
能够成为对手的双方,自然不可能弱,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甚至评价曹操的军事指挥能力堪比孙武和吴起: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如此情况下,诸葛先生在地狱难度开局的情况下,能够造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已是了不得的一件事。
至于统一三国,这远远不是孔明先生光凭才能就能办到的事情了。
二、蜀国地盘太小,战争潜力有限,无论是兵源、资源、劳动力数量都远远比不上魏国
魏蜀吴三国中,蜀国其实是地盘最小的一个,地盘小,意味着人口少、资源少,在三方旗鼓相当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蜀国战争潜力最差。
再者,从地里位置来看,益州固然艰险,但这也意味着敌人只要守住了出川的要塞,那么蜀汉政权等同于被限制在了四川。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明确说明: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可在吴蜀联盟宣告破灭后,蜀国少了一个盟友的同时,连荆州也给丢了,这意味着蜀国东出秦川的难度成倍增长。
当时蜀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也一直是个大问题,蜀汉人少,9个人就有一个去当兵,剩下的人还要负责从事生产工作。
可青壮年都上了战场,剩下的老弱妇孺又能做些什么呢?答:蜀锦。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很容易便能发现一个问题,诸葛丞相率军北伐时,最大的问题不是敌人太强大,而是自己拿不出粮食了。
光靠着物资供应不上这点,我们就能想象统一三国的难度。
三、蜀国人才储备不够,内政型、武将型的人才都太少了
诸葛丞相在《后出师表》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阳群……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这句话让人看着,尽显疲态,他说出了当时蜀汉政权最致命的问题——人才不够!
蜀汉建国不过三年时间,刘关张、黄盖等蜀汉政权核心人物都去世了,此时新一代的人才又没成长起来。
面对这种局面,诸葛亮毫无办法,如他所言“未解”也。
结语
《后出师表》: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面对着这一连串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诸葛亮内心很苦,蜀汉和曹魏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万般无奈之下,他做出了北伐的决定: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这是丞相最后的努力,也是蜀汉政权最后的希望。
但有以上三条原因无法解决,蜀国在统一三国的道路上,注定只能以一种令人惋惜的结局收尾。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三国志》
【2】《华阳国志》
【3】《资治通鉴》
【4】《后出师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