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药材紫苏怎么高产种植?
紫苏,生长,种子中药材紫苏怎么高产种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 病害防治
紫苏最常见的病害是锈病,它是由于田间积水过多所导致的一种真菌病病害,主要危害紫苏的叶片,植株也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导致紫苏枯黄,慢慢腐烂,且传染性极高,所以重点就是在发病初期就需要及时的将病株拔除,并且进行消毒。
五、总结
紫苏作为我国紧缺的植物中药材之一,具有多重价值与市场前景,种植紫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紫苏的选地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中药材紫苏的高产种植技术,为紫苏的高产种植提供理论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小鱼儿仙倌为你解答。紫苏,又称红苏、鸡冠苏、香苏等,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是一种唇形科紫苏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在我国华北、华南以及台湾地区均有大面积种植,具有悠久的种植及利用历史,是我国卫生部首批颁布的食药兼用的60种食材之一。
紫苏含较高营养价值,全身都是宝,其茎、叶以及种子均可以入药,其嫩叶还可以作为配菜食用,日益受消费者们的青睐,逐步成为时尚蔬菜和医药保健品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具有不错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适合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今天,小鱼儿仙倌在紫苏的生态环境及特性的基础上,对紫苏的高产优质种植技术, 包括品种选择、大田准备、繁殖育苗以及大田管理等几个重要环节进行概述,以供大家推广借鉴。
一、紫苏的生态环境及特性
1、紫苏的生态环境
紫苏作为一种唇形科紫苏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喜光、半耐寒、忌涝等特性。
▶温度:紫苏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快速生长发育,耐低温能力较强,可以在10-12℃的环境中正常生长 ,但温度长时间低于8℃以下时, 会导致幼苗出现冻害等问题,影响最终的产量及品质;
▶光照:紫苏对日照需求量较大,充足的光照才能促进其快速发育,一般保持日均8-12小时的正常光照可保证其花芽快速分化,但若光照时间过长过短,都会一定程度上抑制其花芽分化;
▶土壤:紫苏适应能力不错,对土壤条件无严格要求,适宜生长在土壤疏松肥沃 、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向阳,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地块,一般土壤PH值在5.5-6.5之间为宜;若连续降雨天气,应注意避免田间出现大量积水, 使土壤的透气性变差,导致出现烂根问题。
2、紫苏的生物学特性
紫苏植株常年为绿色或紫色,茎杆平滑直立,呈四棱形,一般高度在55-70cm之间,全身生有一种独特的芳香气味。紫苏生有近似椭圆形的对生叶片,顶端为尖状,锯齿边缘,叶柄较长,一般叶片长3-6cm,叶片初期为绿色,后期会逐渐变为深绿色或紫绿色;紫苏每年6-9月份进入花期,在茎的顶端盛开白色或紫白色的穗状花序,花序轮生6-8小花; 花谢后,生成一串黑色小果实,种子包含其中,呈卵圆形 ,萌发能力较差,寿命较短, 贮藏1年以上的种子发芽率极低。
二、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1、优选良种
紫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植历史,在江苏、安徽、湖北、山西、黑龙江等十几个省份均有栽培,因地域不同,紫苏品种也各不相同。另外,根据紫苏的叶色,可以分为赤紫,皱叶紫苏、尖叶紫苏等等。目前,栽植面积较多的品种有白苏(主要在湖南一带栽植)、陕西紫苏,上海紫苏,神农架紫苏、鹤峰紫苏以及观音紫苏等等,因此,在紫苏种植过程中,我们应优先选择邻近地区的紫苏品种进行引进,确保紫苏品种更加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
2、大田准备
紫苏种植前,对选好的地块进行深耕整理,耕耙深度为30-35cm即可,然后,每亩按照腐熟农家肥或厩肥1400-1600kg、氮磷钾复合肥或尿素40-60kg进行施肥,再耕耙一次,使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 耙平耙细土地,去除土壤中的杂草、残根、石块等杂物,进行开沟起畦,一般畦面宽1.2-1.4m,畦高25-30cm,间隔(沟宽)30-35cm,使畦面平整细碎,有条件情况下,可覆盖一层地膜进行保温保湿。
3、繁殖育苗
在我国,紫苏种植时间南北略有差异适时相差1个月左右,一般南方在3月初进行种植,北方则需要到4月中上旬才可进行种植,北方可采用覆盖薄膜的方式提前进行种植,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进行;播种前,为保持发育率,推荐采用100 mg/L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20-30分钟,或用低温处理湿种子1-2小时,可一定程度上破除种子的休眠,促使种子尽快生根发芽。
▶条播方法:在畦面按照行距30-40cm、沟深3-4cm开浅沟,为保证种子分布均匀,将种子与细沙按1:20的比例充分混合后,均匀播撒在浅沟中,然后覆一层湿润的细沙,覆土填平后,稍微压实即可,一般约5-7天即可发芽出苗;
▶穴播方法:在畦面按行距30-40cm、株距20-30cm挖定植穴,一般穴深控制在5-8cm,每穴播种3-4粒种子,然后用湿润土壤覆盖填平,保持土壤湿润,一般约5-7天即可发芽出苗。
待紫苏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应及时进行间苗。间苗一般进行2-3次,优先拔除病苗、弱苗以及矮苗,保留生长旺盛的健壮幼苗,并对缺苗的地段,及时进行补苗;最后一次间苗时,可以按照株距30-40cm进行定植。
4、肥水管理
在紫苏的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追肥2-3次,以确保种植效益。首先,进行间苗定植后一周内,进行第一次施肥,施肥时,每亩按照腐熟农家肥600-800kg进行沟施;然后,根据紫苏植株生长情况,一般2-3周后进行第二次施肥,此次施肥时,每亩按照氨水或家畜粪水1800-2000kg进行淋施;待植株进入花蕾期,需水需肥达到高峰期,为保证紫苏的长势,及时进行第3次施肥灌溉,每亩按照氮磷钾三元复合肥70-90kg以及尿素20-30kg进行施肥,并定期进行小水灌溉。
同时,在紫苏生长过程中,应保证高温干旱天气的水分供应,遇到久旱天气时,保持7-10天进行一次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5、摘叶、打杈、摘心(※)
紫苏定植3-4周,应及时进行摘叶打杈,以促进紫苏的健壮生长。首先,待植株长到5节茎时,应及时将4节茎以下的叶片及枝杈修剪掉,一般修剪后1周左右,保留的顶端枝杈上的叶片即可进行第一茬采收。每年的5—8月份为紫苏采叶期,采摘时,应顺便将茎节上生发的新腋芽抹除,避免新生幼枝消耗过多的养分。
另外,紫苏进入9月份即开始长花序,若紫苏种植以采收茎叶为目的,应及时摘除 已进行花芽分化的顶端,进而保证茎叶的旺盛发育。在紫苏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每株可采收叶片40-50片。
三、病虫害防治
上一篇:怎么能消除眼袋,眼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