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些勤奋的学生越学越笨?
知识,孩子,自己的为什么有些勤奋的学生越学越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传统教学的策略在初级学习上是有效的,但传统教学混淆了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之间的界限,把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如把整体分割为部分、着眼于普遍原则的学习、建立单一的、标准的基本知识表征等)不合理地推广到了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中,使教学过于简单化,比如将事物从复杂的背景中隔离出来进行学习,将本来连续的过程简单地当成一个个的阶段处理,以及忽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等等。必要的简单化对教学来说是有意义的,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过于简单化则会使得学生的理解简单、片面和僵化,这正是妨碍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迁移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发展中首先达到的是“表象中的具体”,这时形成的是混沌的整体认识。而后认识发展经历了第一次飞跃,由“表象中的具体”发展为本质抽象,在此过程中,要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事物的各种属性,并抽取出其中的本质的必然的属性,放弃那些非本质和非必然的属性,形成对事物的抽象认识。但是,认识并不就此停止,而是要经历另一次有着关键意义的飞跃:从本质抽象走向“思维中的具体”,在思维中使各方面的属性形成有机整体。这时已不再是教条式的干瘪的抽象,而是同时包含着抽象与具体、本质与非本质属性的丰富的完整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初级知识的学习,不能满足于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点的掌握,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建构深刻而灵活的理解,实现知识的综合联系和灵活变通。
心理学中关于“专家~新手”的大量研究表明,丰富的、组织良好的知识经验是专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知识经验的量的多少并不足以决定创造性思维的水平,理解的深度以及知识经验的组织方式才对创造性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对知识形成了深层的理解,而不只是表面的理解,只有在知识经验之间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形成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才是灵活的,才可以广泛地迁移运用。而当知识从初级水平深化到高级水平时,当知识技能得以概括化和系统化而形成高度整合性的心理结构时,当知识技能能够广泛灵活地迁移应用时,知识技能也就转化成了能力。
在这种意义上,培养真正有知识的人就是要培养有能力的人,这需要让学生发展深层的高级知识。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教学,但更多重视的是对表层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不是不再重视知识教学,而是要在更深的层次上加强知识教学,把知识建构、思维水平作为教学的焦点。因为在更深的层次上,知识与能力、思想和素养是共通的,真正拥有知识的人是有见识的人、有真知灼见的人、是有思想的人,是会思考、会学习、会解决问题的人,是能够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人。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以及个人看法,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从事到中国教育行业中去,帮助中国教育行业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大家如果有什么好看的观点和想法、可以分享出来,大家一起学习进步,谢谢大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学不会,学不懂之说,一些孩子只是学习不得法,中途放弃必然认为自己不行,凡事需要坚持一下,成功就在眼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方法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些学生真的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曾经带过这样一个学生,她高三,我给她辅导英语语法。我告诉她中学阶段考察的时态主要有8种,其它的时态基本不考,即使考了也可以用我列举的八种推断出来,前提是要把我列的8种时态记住。结果第二天她来的时候,做了满满十几页的笔记,我问她这笔记从何而来,她说从语法书上抄的,我真的是目瞪口呆。她的英语成绩很差,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掌握住,单词和语法几乎都不会。但是她却把时间放在了更深更细,也不会影响她做题的东西。我经常跟学生说,让基础差的学生记太多东西,等于什么都不记。这个学生的问题就是分不清主次,一把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这种事不存在,勤能补拙。千古真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有些懒惰的学生越学越笨。
上一篇:爱而不得是不是才是人生常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