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2022好听的古风歌曲(祝允明《草书五云裘歌卷》)
草书,书法,笔法2022好听的古风歌曲(祝允明《草书五云裘歌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草书五云裘歌卷》同字不同写法举例
林霄先生在《祝允明书法真伪标准讨论》一文中提出:“现在分别从真迹和伪迹中提取一些相近的字和偏旁部首,进行比较,找出真伪书法结字和笔法特征。”[8]其中,他选取的偏旁部首如“三点水”“走之底”“竖弯钩”“颤笔”“个别字的比较”“内陷”“笔画的简化”七种类作为祝允明真迹的“遗传密码”,认为这七种偏旁部首和笔法种类在真迹中是多样又变化丰富的;而伪作则是单一的,如其“三点水”呈现一致的圆弧状,“走之底”大部分弧形上翘,“竖弯钩”亦呈弧形上翘,缺少力量和速度……凡此种种,在笔者看来,是目前研究祝允明草书真伪的科学方法。
故而,以下选取了《祝允明书法真伪标准讨论》中的部分图例,以备讨论。《草书五云裘歌卷》中带有“三点水”单字如“溶”“江”“海”“滋”,“走之底”的单字如“造”“违”,“竖弯钩”如“揽”“晚”“光”“氅”“此”等均符合真迹的特征。
《草书五云裘歌卷》中“风”
最后,林霄在文中总结到:“而伪祝书者,往往拘于唐楷笔法难以超脱,起笔藏锋,行笔以中锋为主,然后非常形式主义地去模仿祝允明的结字,必然过多地出现扭曲的线条、软圆的笔法,却没有祝允明的速度、力度以及高古的笔法韵味,总有一种‘软俗’之态,难以掩饰。”
书法的本质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行为,所以字体的变化和丰富性呈现在纸张或者绢素等物质上是自然特征,而不是费尽心思的巧安排,尤其是草书,绝少雷同——雷同字或者雷同笔划的出现需要认真研究,它们大部分是书写者功力未到,更主要的是未能摆脱造假者求真的心理恐慌而造成的结果。如果一篇书法只是单一笔法,字体的偏旁部首也呈现出一种方式,那么这件作品很有可能就是伪作;如果同类作品中有近似的笔触和相同的情况,此类作品也可能为伪作。
祝允明《草书五云裘歌卷》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前辈认为祝允明草书也“偶有失笔”。如清代冯班在其《钝吟书要》一卷中明确说:“枝山多学其好处,真可爱玩,但时有失笔别字。”[9]。卷中“谢朓日没青山空”,原诗为“谢朓已没青山空”;“晔如青天散彩虹”,原诗为“晔如晴天散彩虹”,应为用字之误;而如《草书五云裘歌卷》中的“烟”字“火”部,“袖”字“衣”部写完之后写右边“由”部横划,但相同的情况还见于《草书曹植四诗歌(杂书诗帖)卷》的“燿”字和“袖”字,不知这算不算是一种失笔,或者是祝允明独特的笔法。
《草书五云裘歌卷》中“烟”与《草书曹植四诗歌(杂书诗帖)卷》“燿”
《草书五云裘歌卷》中“袖”与《草书曹植四诗歌(杂书诗帖)卷》“袖”
另外,傅申针对“祝允明问题”中“根据题跋的鉴定”一段指出,祝允明的某些书法作品是在他人的画作或者书作之后的题跋,但这些题跋只是对他人作品的评论。由此推理,若附有祝允明题跋的书画作品是真迹,那其题跋自然也是真迹。“最为重要的是,这些题跋是书写在同一张纸上的。”[10]本卷《草书五云裘歌卷》中,张寰题跋紧接于祝允明款书“右酬赠五云裘歌,署院晚爽,揽笔戏书一过。枝山道人”之后,两段书于一纸。
祝允明《草书五云裘歌卷》 张寰题跋
张寰(1486-1581),明直隶昆山人,字允清,号石川,正德十六年进士。曾任济宁知州,调濮州,历刑部员外郎、通政司右参政。筑崇古楼,聚书甚富。故宫博物院藏张寰于嘉靖庚戌(二十九年,1550)《行书册》八开;首都博物馆亦藏其嘉靖辛亥(三十年,1551)所作《行书溪川唱和诗》,可资比对。
张寰《行书册》(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张寰题《草书五云裘歌卷》于嘉靖甲辰(二十三年,1544),题跋中称祝书赝作普遍,但伪书仅得其皮毛。“此卷戏书唐李翰林五云裘歌,意态超然远揽,堪称二绝,予尝谓其为天马行空,信意驰骤,岂寻常操纵者所能影响其万一耶?”,其后,“懋甫博雅之士,亟称予之评隲为当也”。
结论
简而言之,书法创作贵在自然,所以每一件书法的真迹都应该是具有情感属性和独创性的。久已失传,如今重现的祝允明《草书五云裘歌卷》,无论从个人风格到张寰的题跋等诸多方面鉴赏,都无可非议地证明其代表着祝氏草书创作的高峰。
参考文献:
[1]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792、795页
[2]徐邦达著,故宫博物院编《古书画过眼要录·元明清书法·贰》,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八八七页。
[3]启功著《启功书法从论》,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页。
[4]傅申著,葛鸿桢译《海外书迹研究》,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版,第92页。
[5]《草书前后赤壁赋》可参见卷后文彭题跋:“盖其晚年用意之书也”;《草书曹植四诗歌(杂书诗帖)卷》徐邦达在《古书画过眼要录·元明清书法·贰》中认为此卷“大概为晚年所书”;《草书自书诗卷》年款为“嘉靖癸未(1523年,时祝允明63岁)”。
[6](明)王世贞著《艺苑卮言》,《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三二,及卷154,第7031页。
[7]刘九庵著《刘九庵书画鉴定文集》,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第283页。
[8]林霄著《祝允明书法真伪标准讨论》,见范景中、曹意强等编《美术史与观念史·12》,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62页。
[9]张长虹编《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清代卷》,杭州出版社2016年版,第14页。
[10]傅申著,葛鸿桢译《海外书迹研究》,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版,第94页。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2022好听的音乐(2022年春晚,好看!好听!好震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