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2022好听的古风歌曲(祝允明《草书五云裘歌卷》)
草书,书法,笔法2022好听的古风歌曲(祝允明《草书五云裘歌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傅申先生认为鉴定有数种途径:
“最直接的途径是集中一切号称是他的作品的作品,进行书体、风格的分析并通过文献、题跋、印章等核实论据,在此基础上逐渐地把真迹甄别出来。另一条途径是把这位大师的书法论著和他的书法作品结合起来研究,旨在弄清他的书法理论和渊源--无论是古代的大师、同时代的前辈、师长或平辈。与他同时代的文人、摹仿者以及后世的评论家所作的评论,对于判定他的书艺所及的整个领域也是有价值的。此外,如果对他所处的时代及其前、后一段时期内书法的主要趋向和各个书法大师,有了透彻的了解,那就能从另一方面掌握关于书体风格的背景资料。通过这些主要途径研究一位大师,将会最终获得对他的艺术个性更深刻的理解”[4]。
祝允明《草书五云裘歌卷》局部
因祝允明存世至今的书作数量众多,所以借鉴前辈的研究成果,选取对比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数件祝允明书作真迹进行分析、比较,更容易使人快速理解和应用。这也是傅申先生提出的鉴定的第一种途径。在《古书画过眼要录·元明清书法》中,徐邦达先生认为上海博物馆藏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草书自书诗卷》(编号:京1-123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草书曹植四诗歌(杂书诗帖)卷》为真迹;其他众位鉴定名家大多数也持相同观点;而林霄先生则认为,除此三件外,南京博物院藏《草书自作诗词卷》(编号为苏24-0038)亦为真迹。
祝允明《草书自书诗卷》(编号:京1-1233)
故宫博物院藏
从创作风格来说,《草书前后赤壁赋》《草书自书诗卷》《草书曹植四诗歌(杂书诗帖)卷》皆为晚年力作[5],《草书自作诗词卷》与《草书五云裘歌卷》虽未有年款,但依风格视之,亦为祝氏晚年所作。从结字和笔法来看,本卷《草书五云裘歌卷》与上述《草书前后赤壁赋》《草书自书诗卷》《草书自作诗词卷》《草书曹植四诗歌(杂书诗帖)卷》中的用字在结体、笔法多有近似之处,如“清”、“如”“山”“瑶”“是”“非”“诗”“风”“方”等字。
其次,祝允明于草书中善用“点”画,并且与长线完美融合。文嘉在《草书前后赤壁赋》总结道:“枝山此书,点画狼籍,使转精神,得张颠之雄壮,藏真之飞动。”即说祝允明草书有张旭雄伟壮阔,有怀素之灵动飘逸,可谓一语破透祝允明草书玄机。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中言:“世人知真书之妙在使转,而不知草书之妙在点画,此草法之所以不传也。”《前后赤壁赋》中的点画飞花烂漫、星辰摇曳,比较精彩的点画写法如“之下,江流有声”句,“呜呼!哉嘻!”句,“临皋之下,揖予”句。《草书五云裘歌》从“花落金粉”行至“林壑敛暝色”部分,多用“点”画,精彩之处如“赠我我不违”句以及“下窥夫子不可及”之点画。而多用长直线、曲线的部分如开篇至“所为轻如松”行以及“袖上烟霞”至卷尾,如《草书曹植四诗歌(杂书诗帖)卷》的“长线”,用笔速度极快,飘舞灵动,本卷“花露”二字的连带缠绕,牵丝劲挺,如单人滑之冰刀回旋划过冰面,令人激动。
左1选自《草书五云裘歌卷》局部,234选自《草书前后赤壁赋卷》局部
《草书五云裘歌卷》中“花露”
再次,以整体风格论之,王世贞评价祝允明的草书风格为:“(祝允明)以大令(王献之)笔做颠史(张旭)体,纵横变化莫可端倪,虽考之八法不无小出入,要之铁手腕可重也,然书道止此耳,过则牛鬼蛇神矣。”[6]王世贞认为祝允明草书的风格是以王献之草书笔法写张旭的体势:王献之用笔遒劲奔放、快捷灵动,宛转姿媚,畅达空阔;张旭草书体势纵横狂逸,来去自如,在章法上打破行与行之间的界限,逸势奇状,莫可穷测。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以一种笔法写另外一种书体,只是一个整体感知的概述。
事实上,祝允明遍学诸家,并融会贯通,所以王世贞在《弇州山人四部稿》中也说:
“行草则大令(王献之)、永师(智永)、河南(褚遂良)、狂素(怀素)、颠旭(张旭)、北海(李邕)、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襄阳(米芾),靡不临写之绝。”
祝允明《草书五云裘歌卷》局部
《草书五云裘歌卷》通篇纵横跌宕之态尽显,融诸家笔法写张旭纵横气象:开笔写“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伊始,欹侧多姿之态尽出,虽略有中规中矩之姿,而后自“日没青山空”行起,纵意自如,任意挥洒,有数行如王献之的“一笔草”笔法,连续书写四五字者、三四字者,缠绕纵横,牵丝不断;偶尔又见笔意贯通,却字字貌似独立者,如“素娥玉女之”行,点画狼藉,处处精神;部分短横不作留顿直接上提的收笔处理,“金”“江”“造”“凌”等字的用笔结体,又似乎有米芾的影子;愈往后则愈加舒展,最后段的书写尤为精彩,用笔更加轻松,结字更为舒朗,轻重对比更加强烈,体现出风樯阵马般的烂漫;“袖上烟霞收夕霏”一句两行如神来之笔,结字奇伟,妙道自然;“上朝三十六玉皇”句至尾,忽如黄庭坚之长枪大戟,驰骋奔突。
晋唐风韵 自然法度
祝允明的整体书风折射出他其草书的骨子里蕴含着晋唐风韵和自然多变之美。祝允明说:“仆学书苦无积累功,所幸独蒙先人之教,自髫丱(幼年)以来,绝不令学近时人书,目所接皆晋、唐人帖也。然不肖顽懒,略无十日力,今效诸家裁制,皆临书以意构之尔。”[7]祝允明幼年以晋唐为宗,其后经外祖父徐有贞、岳父李应祯耳提面命,仍以晋唐法帖为要,间以唐宋,所以其骨子里是崇尚晋唐韵致的,如卷中“江”字、“丹”字之横划收笔是比较明显带有章草笔意的波磔;而如“所”“万”“落”“毫”等字主笔长横亦可见唐人骨力,诸多实例可见晋唐法帖对之影响较深。
《草书五云裘歌卷》中“江”“丹”
《草书五云裘歌卷》中“所”“万”“落”“毫”
书之道贵在自然出于法度,法度溶于自然。刘九庵先生评价祝允明说:“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皆是引带。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而未尝乱其法度’。祝允明正是继承了这一法则。所以他的草书尽管千变万化,跌宕奇特,却仍然符合用笔法度,无论是他的行草、小草还是狂草,都是如此”。《兰亭序》中21个“之”字体现出了书法用字结体的自然,当然,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在于上下文用字形成的笔势采用不同的结构和笔法,是一种道法自然的生理反应,是有意识的用字求变和无意识的肌肉记忆的自然书写所形成的瞬间抉择。
祝允明《草书五云裘歌卷》局部
《草书五云裘歌卷》全卷行气贯通,字体结构和笔法多变。通篇相同之字重复出现者如“我”字三次、“山”字三次、“如”字三次、“花”字三次、“上”字三次、“谢”字三次,“风”字二次、“吹”字二次、“之”二次、“天”字二次、“霞”二次、“霏”二次、“色”字二次等,同字写法各有不同。虽不如王羲之《兰亭序》写二十一个“之”字极尽千变万化之能,但也看出祝允明用笔结体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祝允明用笔能如多变,究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祝允明对各家书体笔法做到了既能皆为我用又能任意挥洒的状态;其二是他深谙同一字的不同结体和笔法在于上下文字的呼应关系之奥妙,从而改变自己的固有习惯,甚至是瞬间的调整,使得其书作多有神来之笔。
上一篇:2022好听的音乐(2022年春晚,好看!好听!好震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