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外国神话人物(史前、中世纪西方二十五幅著名绘画雕塑艺术赏析)
中世纪,史前,名画外国神话人物(史前、中世纪西方二十五幅著名绘画雕塑艺术赏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幅画本是幅三翼祭坛画,左是地上的乐园,右是地狱,喻示人类从乐园走向地狱。)车后跟着教皇、国王、百姓,他们兴高采烈,有的跑到了前头,有的在车轮间奔窜,有的已被碾死。这里人兽混杂,或互相倾轧,或正在斗殴,总之忙忙碌碌,荒诞古怪,而在蔚蓝的天空里,却出现了一个瘦小的基督,他站在黄色的祥云里俯视着一切。
显然,画家正是以基督的眼在观照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它充满着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对于这个世界,波希对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了讽刺。由此可见,波希在画中所表现出的幻想,实际上来自对现实的深刻的观察,他只是给它以浪漫主义的表现,从而成为独树一帜的奇葩。
史前、中世纪西方名画《最美时祷书》赏析
荷兰林堡兄弟《最美时祷书》1412-1416年 林堡兄弟。《最美时祷书》(《Les tres riches heures du Duc de Berry》),这本书几乎没有争议的被认为是中世纪晚期书籍启蒙运动的顶峰,也是中世纪最精美的书籍。现在被保存在法国尚蒂伊的康德博物馆(Musee Conde)。
《最美时祷书》中最厉害的插图就是月历图,记录了贝里公爵上层社会一年之中12个月的生活,每个月都通过自然,人物生活动静相宜的表现当月的特征,画面里充实忙碌的人物,也体现着与宫廷生活相关的人和事的日常。
史前、中世纪西方名画《宝座圣母像》赏析
杜奇欧《宝座圣母像》1308-1311年 杜奇欧。《宝座上的圣母与圣婴》是杜奇欧 Duccio di Buoninsegna在1308年创作,不详画作品,哥德艺术作品,作品尺寸450 x 290 cm,使用材质蛋彩和木板,目前该作品由佛罗伦斯市乌菲兹美术馆Galleria保管。
这幅画构图宏伟而统一.各种色块四下分布.彷佛在空间中拓展开来.使画面气势磅礡.十分精美。其中圆形图式又如音乐节奏般再现.如光环的金色圆圈、圣母与天使的头部形态、宝座与底座顶饰的拱状图形.乃至几位跪着的天使形像。
史前、中世纪西方名画《巴黎圣母院》赏析
法国歌德式艺术《巴黎圣母院》1163-1250 歌德式艺术。巴黎圣母院平面为长形马蹄哥特式拉丁十字形制,总长约127米,总宽约48米,总高达96米 ,总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西立面置有两座钟塔,高约69米;内部共有五个纵舱,包括一个中舱与两侧各两个的翼舱,十字的顶部是祭坛,
十字长翼是圣母院长方形主殿;东端是圣坛,后为半圆形的外墙,横厅两个尽段都有开门,旁置小塔;圣坛外有标志性尖塔,高96米。
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本体的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及堂内珍藏的大量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蜚声中外的世界声誉,是法国巴黎的象征,世界主流宗教基督教圣地。
史前、中世纪西方名画《比萨斜塔》赏析
意大利仿罗马艺术《比萨斜塔》1063-1272 仿罗马艺术。意大利的仿罗马式建筑因为得以直接参考古罗马建筑的范本,比其他地方的仿罗马式建筑更具有古罗马式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比萨﹝Pisa﹞斜塔、主教堂与洗礼堂。这几栋建筑厚重的壁体与结实的穹窿,充分表现了古罗马式建筑的古拙样式。
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8年首次发现倾斜。
史前、中世纪西方名画《耶穌钉刑》赏析
拜占庭艺术《耶穌钉刑》 1085拜占庭艺术。自从哥特式教堂兴起之后一个世纪,绘画艺术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席耶纳开始出现。相对于拜占庭或仿罗马式绘画,哥德式绘画更具有写实风格,其代表画家首推契马布耶、杜奇欧和乔托。而乔托将拜占庭艺术中人物与建筑的僵化形式,赋予自然与写实的立体感,并将热情与想像注入其中,这是西洋绘画史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后人称他为西方绘画之父。
史前、中世纪西方名画《奥古斯都雕像》赏析
古罗马《奥古斯都雕像》-前20年-古罗马。创作于约公元前20年,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奥古斯都即古罗马著名的独裁者屋大维,这尊大理石雕像是罗马帝国前期非常有代表性的帝王全身像,是罗马全盘复制希腊文化中最具有创造性的一件作品。
它完全以古希腊雕塑家波利克里特斯的作品《持矛者)、一个公认的理想男性形象的典范为蓝本来创作的。所不同的是罗马皇帝屋大维威严的肖像替换了年轻男子的相貌,再配上罗马将军的服饰、带上“王权神授”寓意的胸甲,最后在站姿上做了些许的调整。
屋大维高举右臂成为指挥姿势,他通过凝视和手势,以他个人的力量支配着他面前的整个空间。在他的右脚边,有一个小爱神丘比特的形象,表明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统帅,同时也是一位仁爱之君。
尽管古典雕像的理想理性和自我克制的节奏在这里已不复存在,但新的节奏,即作为皇帝抓住帝国臣民的权力的节奏却被创作出来了。
持矛者变成了奥古斯都屋大维,古典结构罗马化,波利克利特斯的理想化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一种真实的庄严神态。这是罗马人的折衷方式,也是罗马艺术成就的真正特性。
据说这种仿效古希腊并将人物理想化的艺术特点是奥古斯都本人所倡导的,所以美术史上就将这种风格称为“奥古斯都古典主义”。
史前、中世纪西方名画《古埃及家庭和乐图》赏析
埃及《古埃及家庭和乐图》-前1980年第十一或十二王朝,约公元前 1980 年。石版画,阿曼连罕王的坟墓出土,埃及博物馆,开罗,埃及石版画中的人物从左边开始,依序为母亲、儿子、父亲和媳妇。中间餐盘上至放了肉、葱等食物。
史前、中世纪西方名画《掷铁饼者》赏析
古希腊米隆《掷铁饼者》圆雕,约152厘米,原作为青铜,现存为大理石复制品。-前450年-古希腊。《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于约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铜雕塑,原作已经丢失,复制品现收藏于罗马国立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也是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上一篇:沛国(三国揭秘:曹操背后的大势力丁氏一族,为何最终惨遭灭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