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名胜古迹的意思(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
地名,有的,中国名胜古迹的意思(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关于地名的翻译问题,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新华社、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等单位。在20世纪中叶,各自制定了英、俄、法、德等语种的地名译音表。1989年中国地名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统一制定了《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和英、法、西、德、俄、阿等语种的地名汉字音表以及罗、蒙、捷、匈等54个语种的地名译章表草案。199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颁布了英、俄、法、德、西、阿等地名译写规则。中国地名委员会撤销后,这方面工作由民政部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司负责。1999年我国又颁布了《地名标牌城乡标准》,明确规定用汉语拼写我国地名。
笔者认为“等效原则”(Principle of Equivalence)最适用于地名的翻译。所谓等效原则并不是指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对等关系,即“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等效原则强调的是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应该大致相同,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而非形式对等。地名是某一文化中特有事物的名称,属于专有名词。翻译时究竟采取什么译法,必须视具体情况而作灵活处理。
01 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transliteration)为主,力求准确规范
过去我国地名、人名译写均使用威妥玛式拼法。威妥玛式拼法是由英国外交官、汉学家 Thomas Francis Wads(威妥玛,1818-1895)所创,他在中国从事了四十多年的侵略活动,与1888年创造的威妥玛式拼法影响很大。威妥玛式拼法拼法译写我国地名人名是不准确的,如用英语的清辅音“p t k“拼写汉语的爆破音“b d g”,如青岛(Qingdao)-Chingtao 北京 (Beijing) -Pewking等。1979年后,我国政府规定使用汉语拼音译写我国地名和人名,这是符合“以标准音为依据”的国际通用惯例。音译要严格遵守源语和译语的标准发音规则,如英语发音要根据通用的国际音标,汉语发音则要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地名的音译可参照《英汉译音表》、《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或《世界地名译名手册》(辛华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如果一个地名的专名和通名都是单音节词,翻译是应根据汉语的读音规则,将通名看作专名的组成部分进行音译,然后再意译通名,分开书写。如:泰山 (Mount Tai) 长江 (the Changjiang River) 太湖(Tai Lake)等;对于那些同字不同音的汉字,由于他们在具体的地名中读音却是固定的,在翻译这类地名时,我们必须按照中国地名词典标注的汉字读音进行翻译。如:洞庭湖(the Dongting Lake),洪洞县(Hongtong County),六盘水(Liupanshiu City)六合县(Luhe County)。
02
蕴涵丰富文化内涵的地名应以意译为主,音译加意译为辅
地名的基本义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能够反映出该地名的地域特征意义,或表达人们对地域的吉祥期待,或人们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纪念等。由于有的地名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旅游点名称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地名时,为了引介地名的文化涵义,激发游客的好奇心理,引发人们对地名的联想,所以地名的翻译除了采用音译法外,还采用意译的方法。所谓地名的意译是指翻译时可将不易为英语读者理解的地名先化解为意义相当的词或词组,然后再译成英文。所以钱钟书先生说过:“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许渊冲教授也认为“翻译甚至可以说是‘化学’是把一种语言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由于英汉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即使将我们所熟知的地名搬到译文中去,英语读者也会莫明所以。
如: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虎妞着了慌。到娘娘庙,她求了个神: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味草药。(老舍《骆驼祥子》)施晓青将其译为:Xiangzi was dead to the world for two days and nights and Tigress began to panic .She went to the Temple of the Goddness of Fertility and asked formag-ic prescription,which called for a little incense ash and two or three medicinal herbs.
如果把娘娘庙按照音译的方法译为“Liangliang Temple”则无法把我们崇尚神灵的宗教文化内涵表达出来,而施晓青将Liangliang转化为the Godness of Fertility,国外读者就会对中国这样的宗教文化一目了然。又如“聚仁巷”体现了中华民族讲仁义道德的心理所以Paul White将他转化成”Gathering Benevolence Lane”,“妙峰山”转化成”Fantasy Peak”等。
结语
由上可见,地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点已引起了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学家的重视,它可以帮助人类了解某一地区、某一阶段的经济、文化、地理、宗教等。在翻译地名时,探析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地名翻译的关键在于译名究竟以何种合适的方式在目的语中指称源语名称之所指。由于地名解释中,译者实际处理的对象是源语名称的所指而非名称本身,因而可译性在很大程度上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相关。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实际上执行着一个对源语名称的所指进行重新命名的行为,从而实现语符——所指关系在目的语的重构。
来源:《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作者:王利军
编辑:罗舒平
校对:邬卓晶
责任编辑:郝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