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名胜古迹的意思(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
地名,有的,中国名胜古迹的意思(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迹的意思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迹的意思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地名不仅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它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或社会文化内涵‚所以地名的译写不仅仅是符号的转换‚同时还具有传递各种文化内涵的功能。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为主之外‚“等效原则”则是实现文化有效传递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文化内涵;音译;等效原则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是人们在相互交流中为了识别周围环境对位于地表特定位置上的地方所赋予的名称,是由一定的词和词组构成,英语权威字典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对toponymy的解释为:“the place-names of a region or language or esp. the etymological study of them.”从以上中英文对地名的解释来看,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符号,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意义,尤其是词源意义。地名的命名都有其原因,或依据自然地貌特征,或依据某社会人文特点。如“海参葳”,其指称意义是指前苏联与中国、朝鲜接壤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其词源意义是“盛产海参的港湾城市”,又如Europe,其指称意义是欧洲大陆,而其词源意义来自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欧罗巴”的芳名。可见,地名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或社会文化内涵,它还可以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区及其某一历史阶段的地貌特征、物产、经济、历史史实(事件或人物)、生存范围、历史变迁以及宗教信仰等。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对地理位置的命名更是丰富多彩。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01中国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地名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许多古老的地名往往负载着历史时代的许多印记。地名可以告诉人们朝代的年号、官府的名称、皇帝用字的避讳等。而且一般都会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如:古城苏州,有十几个别称:春秋时期,是勾吴的首府,称为吴中,也称吴都。战国时建立吴国,别称吴门。秦属会稽郡,郡县连称吴会。隋朝以后才以姑苏山为由改称苏州。
在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如有地名与帝王及其皇族的名字相同,就必须更改,也就是避讳。这种避讳在历史上非常流行,唐宋时期达到高峰。如河南省洛阳市的宁人坊,原名为宁民坊,因其讳唐朝李世民的名字,而更改为宁人坊;湖北咸宁县,原名为永安县,但在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因避太祖父赵殷永安陵讳而更名为咸宁县。
另外,地名还能够折射出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各行各业,各种市集的集散地。如北京的马厂、羊房等地名可以看出老北京兴旺发达的畜牧业;北京的沙锅刘胡同、豆腐陈胡同等地名可以看出老北京的手工业情况;北京的瓷器口、帽儿胡同等地名可以看出老北京的经销的商品。北京的周口店、长城、天安门、紫禁城、十三陵等地名都能折射出古老北京的悠久历史。
02中国地名的宗教文化内涵
中国自古至今曾出现过许多宗教,各种宗教名胜古迹的名称均属地名,是宗教文化产物。我国的宗教名胜大致可分四类:庙(如八仙庙、药王庙、老虎庙等)、观(如白云观、玄妙观、回龙观等)、宫(如天宝宫、后天宫)、寺(如南山寺、少林寺)。庙是人们供奉祖先、佛、神、仙、历史名人或进行祭祀的地方,如关帝庙、岳飞庙、土地庙等。这些庙名虽然简单却反映出丰富的文化含义。有的庙名是以各种神、佛、仙名命名,如财神庙;有的是以历史人物命名,如周公庙;有的是以其他神如动物神或山神命名,如老虎庙。观,在上古,是作为宫廷或宗庙大门两侧的高大建筑物。如白云观、产生观、等。这些道教的“观“名称,有的表明道教的理想,如产生观;有的表明道教的信仰,如朝天观。宫,原用于指人们的住宅,后指帝黄的高大居室。道教兴起,尊奉天上玉皇大帝、神仙,自然可以用“宫”作为建筑物名称,如太清宫、布答拉宫。这些道教的宫名称,有的表明道教的理想,如万寿宫;有的表明道教信仰,如奉仙宫。寺是佛教建筑名。禅院,佛寺的别名。“禅“的意思是“静虑 ”、“思维修”,即心中寂静、没有杂念。这是苦修成佛的途径。“院“本指宫室的围墙,后来和尚、尼姑等主处称院。明代以后,出现禅院。佛教的命名反映出所供奉的佛神、佛教文化追求的理想、倡导的修行理念以及对国家的态度。有的佛寺是以佛神命名的,如千佛寺、观音禅寺;有的是以佛教追求理念命名的如报恩寺、永泰寺等;有的是以佛教修行的理念命名的,如南华禅寺、观音禅寺等;有的是以佛教教义命名的,如菩提寺、华严寺;有的是以佛教爱国观念命名,如兴国寺、报国寺等。
03地名与社会心态
郭锦桴认为:一个民族的社会心态不仅有伦理观念而且还有社会价值观、社会共同心理,甚至有宗教信仰精神。从文化伦理的角度来审视,地名不仅反映地理的自然景观的种种特点,而且也反映人文地理景观的各种特点,甚至还反映民族的社会心态。在我国地名中,地名往往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心理、传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精神等人们所共有的社会心态,这种社会心态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如长安镇、吉安县、福建省等这些地名反映出人们对美好富裕生活的一种向往,对幸福长寿生活、富强昌盛的社会的一种追求;太平山、永安市、安定门等这些地名反映出人们希望天下太平,永远过着和平、安定、平安的日子;顺义县、武汉市、五华山等这些地名则反映出人们重义、重武卫的社会心态。另外,中华民族的历史社会是一个重宗族的社会,人们把宗族看成是社会构成的主要支柱。皇帝把天下当做自己的天,老百姓把本宗族的居住地当做本族的乐土,在地名上冠以族姓。如石家庄、李家弯、王家店等。除此之外,我国许多地名还反映人们对龙神及历史人物崇敬和敬仰的社会心态。汉代《说文》介绍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由此表明,龙并非一般动物,它变换莫测,是了不起的神物。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因为其头部像牛、马或蛇,又有蛇躯、鳞身、鱼尾、鹰抓、龟足,因此人们认为龙能反映中华多民族的融合,被作为中华民族崇拜、信仰的图腾。因此中国许多地名都带有”龙“字。如盘龙江、龙王庙、龙山等。
中国地名的翻译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交际的正常进行有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对象。源出者(origi-nator,指作者或说话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和目的传递信息,接受者(receptor指读者或听者)根据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功能来正确把握其意义。译者只有忠实完整地再现原文,尽量做到译语与原语的功能效果对等,才能使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多的信息和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感受。
上一篇:明天我们好好过演员表(84岁的最佳女主角,吴彦姝在人生舞台上嘹亮地放着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