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连锁旅馆(疫情之下,连锁酒店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酒店,锦江,如家连锁旅馆(疫情之下,连锁酒店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郑南雁深谙此理。因此,从2005年第一家「七天」连锁酒店开业起,他就开始实行一套以「快」为核心的打法。事实上,当时的七天确实也是以黑马之势杀入了整个酒店市场。
首先,在发展模式上,七天采取的是「多区域核心城市第一」的打法 。不同于其他的品牌连锁酒店,七天的大本营是在广州,因而其以广州、深圳为本,在其他酒店还未大规模扩张至岭南一带时,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再逐渐将地盘扩展至西南部、中部地区,最后北上。
而在每一个城市,七天往往一开就是十家店起步,以高密集度打响名号。
其次,在销售模式上,七天主打会员直销。据说一向以品牌影响力为尊的何伯权还曾建议郑南雁前期要给七天大力做广告推广,但郑南雁坚持先实打实地占领市场,并且牢牢把握住会员这个流量入口。
为此,在2006年底,为了摆脱对中介渠道的依赖,七天曾一度与携程划清界限。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得很对,渠道对酒店的掣肘在往后几年愈演愈烈。
而七天建立起了一套电子商务系统支持的会员制,深入发展会员体系,培养会员的消费习惯,以至到2008年左右,其84%的收入都来自老会员。
不过,最奏效的打开市场的方法,还是价格战。早期七天推出了会员首住77元 、经济房137元、大床房157元、双床房177元这样的价格体系。
经济酒店平均200左右的定价本来就不算高,但七天还能往下再抠出几十块的价格差,关键就在于其成本更低。彼时七天每个房间成本为5.2万元 ,而业内平均价是6.25万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其毛利在初创的两三年里达到了85%左右。
不得不说郑南雁是真会抠。
或许大家也有一个大概的认知,比起其他经济酒店,七天的房间面积更小,窗户也更小,房内设施更简单,大家图的就是能睡个觉。这一套在当时确实好使,毕竟在零几年的时候,大部分消费者对价格还是敏感的。
平心而论,很多酒店的运营理念,像会员模式之类的,七天都不是首创,但它却是最先利用互联网去进行完善包装的,从而实现了后来者居上。
一方面,郑南雁自己就做过酒店系统,多年的从业经历,更让他明白酒店自有体系的重要性,因而七天在创立之初,就是系统先行。而像其他的连锁品牌,比如如家,是在2005年才建立起中央客源系统。
这点,应该很多人也深有体会。早期订房,我们不是得直接去前台碰运气,就是靠打电话预订,而各店的全国客房资源也无法统一,以至于光订个房就特别麻烦。
另一方面,郑南雁还找来了很多IT高手跨界运营酒店,这点和其他酒店也大有不同。比如其师弟林粤舟,主管IT系统的开发,而这为七天后来规模化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七天的种种打法激活了整个行业,出于生存压力,其他品牌也不得不开始内卷。
事实上,从2006年如家上市之后,经济型连锁酒店这一市场就进入了群雄逐鹿的阶段。从原先大大小小加起来只有20来家品牌,到迅速扩张到100家,再到近千家,不过是两三年的时间。
04
和「七天」同一年诞生的「汉庭」,其实是季琦出走如家之后创办的。关于这段「恩怨情仇」的过往,坊间也是众说纷纭。
简而言之,2004年,季琦在完成了0到1的积累之后,董事会为了如家更好的发展,邀请有着零售企业连锁经营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孙坚加入团队。
新人空降,旧人季琦只能带着两年的竞业协议退位。
当然,季琦也不是吃素的。2005年,他就带着汉庭杀回了市场。
但鉴于竞业协议,汉庭一开始走的是中档酒店路线,定价在300元以上,主打商务而非经济。但这个价格对于当时市场而言,还不具备太强的竞争力。
2007年,季琦重回经济酒店领域,此前主打中档酒店的汉庭也全面转向经济型酒店,与如家、七天以及一直稳步前进的老大哥锦江之星共同分食市场。
总而言之,那几年是各大经济型连锁酒店战况最激烈的时候。抢地盘 、抢市场、甚至抢人才,各方拼的是资本,拼的是谁能占领先机,谁能有最全的系统保障以提供更具品质的统一性服务。
在这其中,我认为资本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毕竟连锁酒店的各种运营、管理经验,大家可以互相偷师,哪怕是某家引以为傲的IT系统,大家也可以学着去开发,区别只在于时间先后。
但要想在一个尚是蓝海的市场里,快速提高占有率,必须得扩大规模,而且越大越好。这点,从这几大品牌后期疯狂跑马圈地,从只做直营到主推加盟也可以看到。
比如七天,因为创始之初的迅猛打法,以连续三年300%的速度增长,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而后获得了9500万美元的破纪录投资金额,在2007年开始走加盟模式,其开店规模在此之后更是突飞猛进。
而如家,因为最早上市,本就拥有雄厚资本做后盾,除了走加盟模式之外,其还先后收购了北斗星、莫泰等酒店。相对而言,汉庭虽然扩张势头没有同期的七天这么猛,但有季琦坐镇,实力也不可小觑。
回过头来看,从世纪之初到2010年,确实是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黄金十年,不过这背后不得不承认有时代红利、人口红利所带来的机遇。
从1999年第一个国庆黄金周开始,国内的旅游市场就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巨大的市场需求,倒逼着酒店行业的发展。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今天的这些品牌,在那个年代也会有其他的品牌闯出一片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能够夺得先声的必然是对整个行业带有一定创新性和破坏性的。
就像季琦和郑南雁这两位在这一领域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某种程度上就是以「颠覆者」的形象出现的。
两位都不是酒店管理专业出身,但所学都和计算机这一大类有关,在携程之前,也都有过国企的工作经历,不知道是不是某种命定的巧合。
05
既然是时代红利庇佑,总有过去的时候。而这其实在酒店发展的辉煌期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连锁酒店这门生意是带有特殊性的,它依托于房产。大家都知道,过去这十几二十年来,房价的涨势堪比火箭,这无疑影响到了酒店行业。
酒店的最大成本之一,就是租赁成本。一个数据对比,2002年,如家世纪公园店开张的时候,日租还只有0.7元/平方米,但到了2005年,汉庭要开新店的时候,上海的日租普遍涨到了1.5元/平方米,2006年则涨到了2元/平方米。
这还是在整个酒店产业刚刚爆发的前期,更别提在这之后。
另一边,从2010年开始,国内逐步进入了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时代。一句话,大家口袋里有钱了。
原先选择去经济型酒店,可能只是为了有个看上去还可以的睡觉的地方就行,不会想着要求其他附加的服务,但现在,就会想要更大的房间,更舒适的床品,更全面的设施。
再加上经济型酒店的种种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人们对此的好感度也在不断下降。
上一篇:莲出淤泥而不染(张爱玲: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盛开在遗世独立的风雨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