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2012年大事(这一年,这些大事值得铭记)
科技,野生动物,中国2012年大事(这一年,这些大事值得铭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平凡的2020,行至年末。
这一年,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科技的加持下,中国10天建成了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让世界见识了“中国力量”;这一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全球创新指数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居首,还成为了国际专利申请的最大来源国;这一年,我们发展绿色快递,减少了快递包装造成的垃圾,发展“非接触式”经济,有效阻断了新冠病毒“人传人”链条……
无论何时,无论以哪种方式,中国科技的脚步从未停歇。
正是历史长河中的这一朵朵浪花,成为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中国甚至改变世界的印记。
站在2020年年尾,我们回望,为了铭记,也为了更好地出发。
记者 操秀英
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
“中国速度”背后蕴含科技力量
在火神山医院之前,在中国从未有过一座医院的建设被人们如此挂念过。
1月24日,除夕,上百台挖掘机抵达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开始土地平整。
1月25日,大年初一,火神山医院正式开工。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拔河”比赛,建设者们分秒必争。
10天时间,一座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正式交付使用,让世界惊叹、让中国振奋,彰显了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一座医院的建设,仅靠“刀耕火种”不可能,必须有科技加持。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刻。在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各种科技手段迅速集结,于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大大提升速度,稳稳保证质量,成为医院“火速”上马,“神速”完工背后一支强大的“奇兵”。
火神山医院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作为其建筑主体,箱式房安装是医院建设的核心环节,箱式房极速安装靠的是高度模块化装配式建造新技术,而实现拼装改装的无缝对接则依靠的是建筑信息模型。
此外,运用5G、AI、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出的智能化运维管理平台,链接医院五大类17个信息系统,形成“智慧大脑”,实现了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能审片、“零接触”运维。
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打赢疫情阻击战,保障生命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发了全社会对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反思。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用法治革除吃“野味”陋习,从而促进形成健康、文明、良好的生活习惯。
长期以来,滥食野生动物一直是诱发乱捕滥猎、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主要原因,不仅危害野生动物种群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很大隐患。但由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管理范围有限,不少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很大风险的陆生野生动物没有纳入该法管理范围,制约了打击滥食野生动物行为的效能。在相关法律修改之前,先及时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做法,为打赢疫情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法律规定只是起点,每一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与野生动植物共享美好地球家园。为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我们除了拒食野生动物外还可以做到:拒绝非法来源的药用野生动植物制品、拒绝饲养野生动物作为宠物、拒绝购买保护名录中的野生动植物工艺品等,把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日常生活,让鸟儿在林中欢歌,鱼儿在海里遨游。
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领跑全球
我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迈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4月7日公布的2019年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显示,中国在这一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体系申请了58990份专利,超过了美国的57840份,拿下了美国占据40年的榜首之位。
要知道,1993年,中国只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交了1份专利申请,1999年提交了276份。到201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58990份,在短短20年间增长了200多倍。时任WIPO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迅速跃升至首位,突出表明长期以来,创新地理格局在向东方转移,亚洲申请人提交的申请现已占全部申请的半数以上。
毫无疑问,这是令人鼓舞的数据,见证了中国知识产权30多年来的巨大成就。但正如一些专家分析,应理性看到,PCT国际专利申请只是一种向外国申请专利的途径,数量的多少只代表申请人对本国以外的海外市场的重视程度,不能简单的代表企业甚至国家的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已经走完了专利数量的原始积累阶段,无论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还是PCT国际专利,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从量到质的转变,才刚刚开始,还要继续创造高质量知识产权产品,包括核心专利技术、版权精品、知名品牌,实现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转变。
疫情带火“非接触式”经济
依赖新兴科技手段,深入渗透生活
今年,“非接触式”经济火了。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有效阻断“人传人”的传播链条是关键,于是“非接触式”经济应运而生。“非接触式”经济是基于人与人或人与物接触有限或没有接触的经济。
事实上,“非接触式”经济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也不局限于某个行业或领域,它是实实在在由需求生发出来的各种应用。研究显示,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催生了第一次“非接触式”经济的热潮,带动了以电商为代表的“非接触式”经济发展。而“非接触式”经济在2020年的暴发,则依赖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兴科技手段,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面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覆盖——小到点外卖、上网课、在线办公、视频开会;大到火车站的人流无感测温、各区块的无人机巡检、医院内的智控消毒送药、公共场所的执法、征税等……“非接触式”经济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过也有人担心,疫情过后,“非接触式”经济能否持续发展?正如业内专家所说,一种新业态要得到普遍接受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包括消费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非接触式”产品的成熟度。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基建的兴起加快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非接触式”经济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
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强大支撑
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经初步研究认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近来大热,相关概念股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但什么是新基建,此前并没有权威概念和范围。此次,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3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
上一篇:周跃进(现实版《搭错车》:长沙聋哑父亲帮20岁养女寻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