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manzi(你的孩子被你“利用”了吗?- 谈谈纠缠型亲子关系)
孩子,父母,家庭manzi(你的孩子被你“利用”了吗?- 谈谈纠缠型亲子关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父亲含着泪告诉我,“你出生那天,我又一次陷入了爱河。”
—— G,33,女,第二次离婚中
G,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平面设计师,为了不让这次离婚像上一次那样痛苦,所以前来寻求帮助。在她的记忆中,童年的好友只有父亲一位。父亲每天叫她起床,吃早餐,经常坐在沙发上一起欣赏莫扎特,一起晚上跑步,晚上父亲哄她入睡。而母亲和哥哥在她的记忆中没有什么存在感。从小开始,父亲就和她聊工作压力,聊未来发展,抱怨他的婚姻。
G的父亲经常向她抱怨母亲,甚至当着母亲的面说“你比你妈妈聪明多了,或者多希望你妈妈像你这样幽默。”问及父母婚姻情况,G认为父母的婚姻相当幸福,自己幸运地拥有幸福的家庭,因为父母从不吵架,也不存在虐待或一方酗酒这些问题。事实上G的父母唯一共同活动就是公司的野餐。在G高中毕业之际,父亲开始变得抑郁和焦躁不安,一再询问G是否会真的离开自己。最终父亲一人送G到大学校园报道,在宿舍楼前,G的父亲说出了开头的那段话。(Love,1991)
人类生来就有被爱被认可的情感需求,不管是需要层次理论,还是存在主义心理学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我们都希望在生命中存在一个人——这个人可以让我们寄托真心,可以一直支持着我们,可以分享着共同的兴趣,一个真心欣赏我们的人。可是很多时候,当不能够从伴侣身上寻求到这种情感满足之时,很多父母就把这种情感需求诉求于自己的孩子身上,以爱之名,而这个孩子也就成了那个被选定的孩子。(Love,1991)
什么是“纠缠的亲子关系”?
(Enmeshed Relationship)
Minuchin (1974)在其建立的结构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理论里描述了一种人际边界过度紧密的家庭关系模式——纠缠关系(Enmeshed Relationship)。Barber and Buehler (1996 )对纠缠关系进行了定义:一种促使家庭成员间心理和情感熔合的家庭模式,这种熔合会潜在地抑制其中成员的个体化过程(Individuation Process),以及心理社会成熟度(Psychosocial Maturity)的发展和维持。而纠缠的亲子关系,则是单一父母与指定孩子间的纠缠关系。这是一种二元双向的关系模式。
首先得理解界限(Boundary)这一概念。他认为界限是管理家庭成员物理和心理距离的规则,这种规则定义了亲密,距离,等级和家庭角色的管理。结构家庭治疗师区分了三种类型的界限:明晰界限(Clear Boundaries)、纠缠界限(Enmeshment and Diffuse Boundaries)、疏远界限(Disengagementand Rigid Boundaries)。
纠缠界限和疏远界限则是家庭成员界限的两个极端。前者是过度的接近,以至于界限的侵入或者模糊,后者因为过度的疏远,界限彼此分离并且僵硬。而纠缠界限中的两位家庭成员的关系则为纠缠关系。
父母与选定的子女间(The Chosen Child)的这种纠缠关系,可能表面看起来只是一个父母与子女异常紧密的,但是却存在着很多深层的原因,最终会带来很多消极的后果。并且,由于这种过度紧密的关系又不涉及实际的性接触,另一位父母和社会也因为缺乏指责的立场而忽视这种问题的存在和影响。
一个人,特别是孩子,他的个体化过程就是他逐渐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互动而逐渐发展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和认知系统。心理社会成熟则是指一个人能够成熟地,适宜地建立和应对社会关系。但是纠缠的关系则束缚了成员与外界社会过多的接触,而未提供一个适宜和真诚的情感沟通,从而妨碍了关系中孩子的个人性格的形成和社交能力的锻炼。
1. 纠缠的亲子关系的表现
Jacobvitz, Hazen, Curran,and Hitchens (2004 )将父母在纠缠的亲子关系中的策略总结为三个方面:
· 配偶化(Spousification)——在孩子身上寻求陪伴和亲密,可以伴有反常的接触,比如反复亲吻;或使用伪装的亲密行为来控制孩子。孩子此刻处于绝对劣势,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需要与父母建立联系,但是作为父母的一方就利用了这个关系。
比如一些父母一方会与孩子养成相同的作息习惯,而忽视自己的伴侣。会长年地和孩子交流自己的工作,人生计划和抱怨,但是孩子此时并不具备能力去应对这些问题。异性的亲子双方长期下去,孩子就成了父母一方的配偶替代品。同性的亲子双方长期下去,就成为好哥们。特别是在酒精成瘾或者行为的家庭中,如果有相关问题的父母一方与孩子建立了联盟,孩子将会遭受反复无常的情感对待,对于孩子性格形成和合适的情感交往能力发展十分不利。
·父母化(Parentification)——将孩子拖至父母的角色,让其承担一部分父母角色的责任。比如说一些孩子要从小学会照顾父母,或者年幼的弟妹,而他们在同时也牺牲了自己作为孩子的自由和时间。不过一些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性和责任感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孩子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化多见于在离异家庭,以及父母和孩子一方存在长期的躯体、行为或心理问题的家庭中。
· 家庭联盟(Family alliances)——父母一方与孩子形成联盟,通过批评或无视来削弱另一位父母的权威,或者常常将另一位父母排除在他们两人的沟通互动之中。在一些家庭中,夫妻关系不好的父母通常会拉拢孩子作为自己的同盟,将孩子拖至他们之间的矛盾中。孩子将会过多承受来自父母矛盾的压力。
比如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中,父母一方长期与一个孩子形成联盟,经常借助这个孩子来抱怨和贬低另一位父母。孩子首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家庭矛盾的压力,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也会逐渐形成对另一位父母的消极评价,进而恶化家庭关系。而孩子也容易习得这种夫妻的关系模式,对于孩子将来经营自己的婚姻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这种纠缠的亲子关系有以下两个特点(Love,1991):
·此父母利用孩子来满足自己一些情感需要,但是这些需要的满足本应从其他成年人处获得。
此父母从孩子身上寻求亲密、陪伴、浪漫体验、建议、问题解决、自我实现、以及情绪的释放。但是孩子并没有能力应对和长期承受这些问题。
·此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很多需要。
当父母试图从孩子身上寻求超出孩子所能提供的情感支持时,仍给予孩子足够的保护、养育、引导、建构、影响、肯定和约束的可能性很小。这是一种健康教养的逆转:本应是孩子从父母身上寻求需要的满足,反而孩子成为满足需要的提供者。
纠缠的亲子关系存在的家庭存在以下一些特点:
·此父母缺少充分的陪伴和支持。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关系中的父母缺乏足够的成人社会和情感支持系统。这位父母可能是单身,离异,孤寡,或者婚姻不幸福。本应由其他成人满足的需要从孩子身上得到了填补。
·在两位父母共存的家庭里,被疏远的一方父母会心存不满。
当一位父母过多与孩子纠缠在一起时,另一位父母会体验到嫉妒和被抛弃的感受。但是由于这种纠缠的关系与乱伦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被疏远的一方也没有抱怨的依据。怎么能去因为如此爱孩子而指责配偶呢?缺乏生气的理由,这位父母就只能从与孩子的交互中退缩,或者恶化与配偶的关系,在一些案例中也存在虐待性反应。
上一篇:manzi(疫情致半导体芯片短缺,新车难买,美国二手车市场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