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特殊教育(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
特殊教育,残疾,残疾人中国特殊教育(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特殊教育学校要全面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特殊教育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自我约束、自主运行、自主发展的内部治理机制。一是加强学校章程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章程为基本大法(校内“宪法”)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二是依章建立校内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完善领导决策程序和依法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扩大教师、学生和残疾孩子家长及社区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逐步形成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四是建立师生校内申诉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随着随班就读的大力推进,我国特殊教育将更加走向融合
融合教育是世界教育及特殊教育发展大趋势,因而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之一。就特殊教育而言,从隔离教育到一体化教育再到融合教育,这是特殊教育按照内在逻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过程,是对人类社会走向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应答,也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未来15年,我国特殊教育要实现现代化,应顺应世界教育“包容”发展大势,加大随班就读推进力度,促进我国特殊教育走向融合。
(一)加强支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随班就读
当前,随班就读难以全面推开,普遍存在“随班就混”、“随班就坐”、质量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相应的支持保障体系。因此,加强随班就读支持体系建设,是发展随班就读的关键。
1.建立政府及教育部门负主责的随班就读管理体制。加强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和管理中心的建设,逐步建立政府及教育部门主导的省、市、县(区)、镇(乡)随班就读管理体制,这是搞好随班就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重要保证。各地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在随班就读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统筹协调残联、医疗卫生、民政和社区等部门认真做好当地残疾儿童筛查、建档(“一人一案”)和安置等工作,加强随班就读的计划、组织和管理。
2.建立随班就读专业支持和专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特殊教育学校超前考虑和实现学校功能的现代转型,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当地随班就读工作中的指导、示范、研究、培训和资源中心作用;积极开展班级授课制下的个别化教育教学、合作教育、课程调整策略、班级管理等研究,加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随班就读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培训以及家长培训,采取更加市场化、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组成专家团队,通过巡回指导等方式,为当地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随班就读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切实提高随班就读质量。
3.落实随班就读工作经费、人员编制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政策,形成随班就读运行保障机制。抓紧落实国家关于随班就读的相关政策,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规定,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生均公用经费参照特殊教育每生6000元/年的标准执行;对开展随班就读的学校和教师,在教师编制和教师薪酬、教师绩效考核等方面实施倾斜,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要以专项方式支持承担随班就读工作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或资源教室;对承担随班就读工作任务的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劳动人事和教育等部门要适当放宽人员编制比例,配齐康复师、心理咨询师和资源教师等专业人员。
(二)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不断探索我国特殊教育的融合之路
走向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大势,但是,我国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的国家,残疾人口众多,残疾程度差异很大,情况非常复杂。因此,推动我国特殊教育走向融合,绝不能搞“一刀切”和“一阵风”,而是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残疾人的本质特性及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分步推进。
1.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教育安置体系。事实上,即使在美国,尽管接受融合教育的特殊儿童已占很大比例,但依然是根据残疾孩子残疾程度,采取瀑布式安置体系安置和教育残疾儿童。所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特殊教育仍应坚持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安置原则。鉴于我国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人口基数过大,我国在大力推进随班就读的同时,还应积极提倡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开设特教班,积极进行复式教学和差异教学等方面的探索,形成梯度式、多样化的特殊教育安置体系,这应是比较合适的提高融合教育规模和效益的制度安排和主要途径。
2.积极探索,综合创新,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发展之路。随班就读是基于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中国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也在积极参与随班就读试验的过程中,总结提出包括“差异教育论”在内的融合教育的理论和观点。未来年间,我们要在总结已有实践和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通过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区的试验和创新,着力探索区域推进随班就读的体制机制和融合教育的多样化模式,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发展之路。
四、随着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我国特殊教育将以培养“现代化的人”为目标,更加注重优质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我国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之举和发展大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办好特殊教育”,这为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了特殊教育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这与《议程》所提出的2030年世界教育优质发展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培养现代化的人。因此,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的重大主题和根本任务,就是要以培养“现代人”、全面提高残疾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特殊教育优质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育人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特殊教育质量,首先要实现教育观念现代化,尤其是特殊教育目的观的转变。我们应确立以培养“现代人”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育人观。为此,在育人观上要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从对残疾生命主体性认识不足向注重提升生命主体能力的教育观转变,尊重儿童,关爱儿童,平等对待儿童,保障儿童权利,提升儿童生命的主体能力;二是从过于注重缺陷补偿向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相统一转变;三是从过于强调特殊教育“特殊性”和“一技之长”的片面教育向素质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统一的全面发展教育观转变。
(二)转变教育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的特殊教育应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内容,坚持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与特殊教育特殊性的个性要求相统一的原则,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dnf觉醒(DNF:三次觉醒立绘曝光?老玩家看完之后都懂,谣言止于智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