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水是什么(王水照谈钱锺书的学术人生)
学术,他的,王水王水是什么(王水照谈钱锺书的学术人生)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钱锺书先生赠予王水照先生的《宋诗选注》
《宋诗选注》的选目问题,如果要说是个“谜”的话,那还真是“不解之谜”了,因为我们确实无法真正确定哪些是钱先生自己特别想选的,哪些是受到外部影响要选的,即使和手稿集去做详细比较,也很难得出结论,这首他一定选,那首他一定不会选。另外,我们整理辑录《容安馆札记》论宋诗资料时发现,它的体例就是先总评,后摘抄分评,但在手稿集中,我们还没发现他对苏轼诗歌概括式的总评,这一点也很特别,也可以说是一个谜。
王水照:确实。《容安馆札记》里面没有,《中文笔记》我粗粗翻了一下也没找到。现在我们了解钱先生对苏轼诗的看法就是《宋诗选注》的小传。这个情况,好像总显得不寻常,与苏轼地位不相称,苏轼无论如何是宋诗里面的第一大家,为什么《容安馆札记》里没有?这样的“谜”我还可以提几个出来,比如黄庭坚,《宋诗选注》为什么选得那么少?《谈艺录》《容安馆札记》里是比较多的。我是听说,也不太确定,钱先生晚年卧病在床的时候,背诗就是背黄庭坚的诗,他对黄诗肯定是非常熟悉的。黄宝华做的《黄庭坚选集》让他题签,他就答应了。这是不太容易的,黄宝华只不过是考过钱先生的研究生,并没有考取,而钱先生愿意给他这部书题签,也许就是因为他对黄庭坚有一种偏爱。又比如关于用典的问题。钱先生在文章里、书里对用典的艺术手法批评得很厉害,但是为什么自己写诗照样那么喜欢用典,而且实际上在鉴赏分析作品的时候也很欣赏用典。最大的问题是,钱先生究竟对宋诗在整体上评价怎么样?《宋诗选注序》里面,他说:“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过了清诗。”那么潜台词到底是不如唐诗,还是可以和唐诗并肩?他没提。随后是一个比喻,“小数点后多除几位”,这个比喻,他在给我的信里面也用过,那是为了说明新材料有时用处不大,虽然多了但并不对整体起作用,这显然是从负面的意义上用的。而在《宋诗选注序》中,他用这个比喻是肯定宋诗取得的成就,宋诗有它的创造性。这有点类似钱先生所讲的“喻有二柄”,正面反面都可以说。但是,钱先生的兴趣是宋诗,这在《容安馆札记》里很明显。《容安馆札记》遍论宋诗三百六十多家,占全书的篇幅比例非常大,对宋代诗人一个一个细论过去,有那么大的兴趣。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再研究的。
我们再回头谈谈您这部书吧。这部书里最早的一篇应该是写于1989年的《关于〈宋诗选注〉的对话》,最晚的则是您今年新写的《自序》《读〈容安馆札记〉拾零四则》和两篇附记。先生以八十六岁高龄而在短短几个月中写出两篇万字长文,真是让我们后辈既佩服又惭愧。虽然书中许多文章都是我录入电脑的,编目分辑我也都参与了,但是当我拿到书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很多新东西,特别是附录的钱先生、杨绛先生给您的信,里面提供不少新的信息。
王水照:我这部书总结起来也就是钱先生其人、其事、其学,在新书发布会的致辞中我也已经谈过不少了,这里就不谈了。我想重申一下的是留下的三个遗憾:一是我和同学们合作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钱锺书与宋诗研究”虽已结项,但未成书;二是《钱锺书学术评传》未能撰成;三是奉命整理《容安馆札记》因故中停。所以我说,“钱学”的发扬光大,寄希望于新生代,希望他们能够找准方向,加强对《手稿集》的整理研究。
钱锺书先生的审稿意见
杨绛先生与王水照先生(2006年4月)
最后,我想问一个无关宏旨的问题,书里附的杨先生的信特别提到一句“烧饭人还记得我吗?”这个“烧饭人”是指谁?
王水照:哈哈。“烧饭人”在杨先生给我的信里经常被提起,信中总要问问“烧饭人”最近如何。那时我一个人带着儿子在北京,当时他也就四五岁吧,小孩在大院里面玩,杨先生呢是“反动学术权威”,组织上派给她的任务就是抄大院里的大字报。两个人在大院里碰上了,杨先生听到小孩讲上海话,觉得很亲切,两个人就经常一起聊天。问他长大了做什么,小孩就很委屈地说“他们让我做烧饭人”,就这么一件事,杨先生一直记着。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刘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