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皮内注射操作流程视频(皮内注射护理操作流程视频)
针头,药液,部位皮内注射操作流程视频(皮内注射护理操作流程视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皮内注射操作流程视频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皮内注射操作流程视频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皮内注射法的操作要点有哪些?求解
(1)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
(2)无菌注射器及针头必须用无菌镊子夹取,针筒内面、活塞、乳头及针梗与针尖均应保持无菌。
2.严密消毒注射部位皮肤用棉签蘸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螺旋形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后用70%酒精以同法脱碘,酒精干后,方可注射。
3.勿于炎症部位进针,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不能在有炎症、化脓感染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
二、防差错1.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到注射前、中、后三看标签,仔细查对,以免遗漏或错误。
2.严格检查药物质量严格检查药液有无变质、沉淀或混浊,药物是否已失效,安瓿或密封瓶有无裂痕等现象,有则不能应用。
3.给药途径准确无误注射用药可供皮下、肌内、静脉途径给药。注入体内吸收最快是静脉,次之是肌内及皮下,但必须严格按医嘱准确按时给药。注射药液应现用现配,无论是皮下、肌内、静脉注射,进针后注入药物前,都应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皮下、肌肉注射不可将药液直接注入血管内,但静脉注射必须见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
4.同时注射几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三、防意外1.防过敏详细询问过敏史,尤其在做过敏试验时,要备有急救器材和药品,如氧气、盐酸肾上腺素、灭菌注射器等,以防万一。
2.防空气栓塞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以免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栓子。
3.防断针(1)注射前备有血管钳,以保证急用。
(2)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痕,空筒与活塞号码相一致,以防漏气、注射器乳头与针栓必须紧密衔接。
(3)针头大小合适,针尖锐利无弯曲(尤其注意针梗与针栓衔接处有无弯曲)。
(4)不宜在硬结和疤痕处进针。
(5)掌握正确的进针方法,如肌内注射时应以前臂带腕部力量垂直快速进针,并注意留针(针梗)于皮肤外三分之一。
4.防损伤神经和血管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四、掌握无痛注射要点
1.针尖必须锋利(无钩、无锈、无弯曲)
2.注射部位选择正确。
3.肌肉必须松弛,注意说明解释,分散注意力,取得合作,使肌肉松弛,易于进针。
4.掌握“二快一慢”(进针及拔针快、推药慢)的方法。
(1)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且注药速度应均匀。
(2)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无刺激性的,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并且选择针头宜粗长,进针要深,以减轻疼痛。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注的具体部位在哪里
常用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法(ID)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一)目的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二)部位
1.皮肤试验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
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三)用物
注射盘内放无菌1ml注射器和4.5~5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做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应和医生取得联系,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
2.用1ml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内(图10-5)。
4.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
图10-5皮内注射法
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五)注意事项
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二)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图10-6)。
图10-6皮下注射部位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图10-7),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
(五)注意事项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图10-7皮下注射法
三、肌内注射法(IM或im)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二)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图10-8)。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图10-8)。
作者:天使也美丽2006-2-2022:51回复此发言
--------------------------------------------------------------------------------
2第三节常用注射法
图10-8臀大肌肌内注射定位法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图10-9)。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