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内劲一指禅(自然门内功入门功法)
动作,掌心,姿势内劲一指禅(自然门内功入门功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丹风朝阳”预备姿势同(见图38)。
动作:
两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掌、肘、肩运动,均匀地用内劲向前推出,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图38),蓄劲而收回腰际(图39),再恢复原持发势。做7遍。
要求:
推手时劲气的走向是以脚为根,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臂,臂推手。推手时呼气,收手时吸气,头颈忌用力,目视前方。
功理:
本桩势是将全身的劲气运至双手,经手三阳经而发,由手三阴经而回。久练之不仅可以增强肩、臂、掌、指的劲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双手内外气的交换,增大气量,达到能双手发气的目的。
第六节 力劈华山
预备姿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脚之间;两手腕交叉于胸前约10厘米处,上缺口对“天突”穴,指尖朝上(图40)。
动作:
手指朝上,用内劲向上举起,直插云霄,双僧伸直(图41),同时吸气;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图42),同时呼气:略停1–3秒,双手保持手指朝下,不可打弯,直线缓缓向上,肘打弯,提至胸前,同时吸气;直腰,两手松直,指尖朝上,核复预备姿势,同时呼气。做7遍。
要求:
下劈时腿要挺直,劈下后不低头,目视前方。
功理:
本动作劲发于腰部,力运四肢末梢,气走手、足三阴、三阳经。久练之则百脉通畅。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忌用力过猛。
第七节 海底捞月、怀中抱月
预备姿势:
同“力劈华山”的预备姿势(见图40)。
动作:
两手掌心朝前,成拉幕状缓缓向左右水平分开,贯气于掌指,坐腕,用力向两侧平推成“大字桩”(图43),同时吸气;松腕,手指朝下,弯腰,缓缓下落捞月(海底捞月),屈腕,指尖相对(图44)。同时呼气,向上捞起,上身随势而起,直腰屈肘,两臂运动,掌指着力,似抱重物状,缓缓端起至胸前(怀中抱月),同时吸气(图45);两手交叉于胸前,同时呼气,饶复预备姿势。反复做7遍。
要求:
弯腰捞月时两腿要挺直,不低头,目视前方;上身随势而起时,要垂肩百思特网坠肘,颈部不僵直。
功理:
海底捞月,气贯掌指,蓄劲待发;向上捞起,则锻炼腰背,通手六经脉,并可提升“中气”,对内脏下垂疾思有一定疗效。
第八节 霸王举鼎
预备姿势:
继“海底捞月”中的“怀中抱月”势(见图45)
动作:
接上式,两手缓缓上托至锁骨处后,小臂内旋,翻掌向上,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中指相对,用内劲徐徐上举,腰、腿、臂均用力挺紧勿松,成“举鼎”状(图46),同时吸气;随即两臂放松,从两侧缓缓下落–“八卦圈”,同时呼气;当两臂落至与肩平时坐腕,运劲外撑成“大字桩”(见图43),同时吸气;停1—3秒钟,再放松,徐徐下落,恢复原势,同时呼气,做7遍。
要求:
上举时臂要挺紧,并保持指端相对。成大字桩时,要收腹挺胸,两腿夹紧,劲往下沉至脚心,上肢用多大力,下肢也用多大力。
功理:
双手托起上举,则导引气在胸腹中运行,以升举阳气,充养髓海,调理三焦。
注:第七、八两节通常合在一起练习。
五、调气功
第一节 拉气
预备姿势:
两脚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两手在腹前约10厘米处,“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左手在下,平“神阙”穴,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和右手相距约10厘米(图47)。
动作;
滚气:左手在里向内、向上滚动,右手在外沿左手背向下滚动(图48),滚至右手心向上,并和“神阙”穴平,左手心向下,在右手上约10厘米,两“劳宫”穴相对;
拉气: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下方同时缓缓拉开,停1–3秒(图49);
压气:两手按原路线缓缓合拢,恢复抱球状。
然后再“滚气”、“拉气”、“压气”,要领同上。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做3–5遍。
要求:
两手成斜对角拉开,并始终保持掌心相对;拉开时吸气,合拢时呼气。
功理:
久练之则手掌“气感”日益增强,蓄积内气,导至掌指,即能“内气外放”,为人治病。
第二节 转气
预备姿势:
同“拉气”预备姿势(见图47)。
动作:
右手心向外向上、左手心向里向下一齐翻转,右手向上推成“托天势”,左手向下成“按地势”,两手再用力上下推按到尽头,同时吸气–谓之“顶天立地”或“金刚托天”(图50);向左体侧弯腰,找开气门–谓之“转气” (图51)。放松,直腰,右手从右侧向下转,左手在左侧向上转–谓之“八卦圈”,同时呼气。两臂转至与肩平时,掌指上翘90度,用力向左右平推,气贯“大陵”穴,同时吸气–谓之“大字桩”(图52)。放松,同时呼气,“八卦圈”–右手向下转,左手向上转,成左手托天、右手按地势;向右体侧弯腰–“转气”,再放松,直腰,“八卦圈”–左手向下转,右手向上转,至两臂与肩平,坐腕,掌指上翘90度,左右用力推成“大字桩”。做3—5遍。
功理:
调整阴阳,练气、练力。久练之自能运气外放,造福人民。
六、收 势
接“转气”结束时的“大字桩”0势(见图52)。小臂外旋,掌心向上,屈肘,手向头上方划弧,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吸气;掌心向下,经头前慢慢下落,同时呼气,导气至“涌泉”穴(图53、54)。提手、落手反复做3遍,恢复直立。
要求:
1、收势是防偏、纠偏的基本方法,因此,每次练功完毕,都必须认真做好收功导气的动作。如选练功法中的某桩势,在结束时先将左脚收回,手心向上从两侧提起至与肩平,然后再按上述动作做即可。
2、两手内收时,手心不可对着耳朵。
第二节 压气–雷声
动作:
做完收势后,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在挥右臂用手猛击左手的同时,收服提气,发出一声短促有力的“咦!”字声(图55);随即全身用劲,两脚用力抓地,后腿猛蹬起,瞪眼,直颈,大有怒发冲冠、排山倒海之势,其形好似战士在演练刺杀中的“跃进刺”一样,表现出一股神威。
作用:
虎有抖毛之威。每次练功完毕,大喊一声“咦!”不仅有先声夺人之感,表示练功完毕还有余力–振奋精神,更重要的是使你的五脏六腑震感憾一下,从而避免有气阻、气塞现象留在体内,以防止出偏差,同时,这也是“内练一口气”。
七、坐功
第一节 平坐式
平坐(也可盘坐)于凳上,两腿交叉。起势和其他有关要求同马步站桩—样(图56),在收功前也可做扳指法。
收势:
站起,同第七章收势。
要求:
凳子不宜过高或过低,两脚不能悬空;背部不靠椅背;不要意守,不需入静,自然呼吸。
功理:
其作用同马步站桩,只是得气较慢,适合于体弱而无力练站桩者,也适合于坐着看电视等情况下练功。
第二节 单手合什式
动作和要求:
平坐(也可盘坐)于凳上,两腿交叉。右臂屈肘内收,掌心朝左,拇指对准鼻尖,相距约10厘米,其余四指松直朝上;同时左臂屈肘,小臂和地面平行,五指放松,掌心朝上,“劳宫”穴对准右肘尖,成单手合什式。两眼睁开,平视前方,虚领顶颈,舌舐上腭,含胸拔背,收腹提肛,自然呼吸(图57)。时间不要少于30分钟,两手可交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