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凤凰长什么样子(养殖凤凰多少钱一只)
凤凰,玉器,文化凤凰长什么样子(养殖凤凰多少钱一只)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有一件装饰玉器,出土于墓主右眼位置,青白玉雕成,土沁呈黄白色。在设计上,玉佩分为内外两圈,内圈透雕一条游龙,外圈透雕一只凤鸟,站在龙的前爪之上。龙尾和后爪伸向外圈,凤冠和尾羽上下延成卷云纹,把外圈空间填满。凤鸟回眸凝望游龙,龙凤似喃喃细语,妙韵天成。古蜀国青铜器、玉器上也出现了大量凤鸟图案。如一件凤柱斝,双柱上装饰有立体的凤鸟,鸟冠高耸,冠后部又有下垂的翎羽与尾部相接。刻有仰身回首状凤鸟,冠、喙如鸡,短翅长尾,尾羽分作两股交叉,姿态极为生动。古蜀玉器中刻画的凤鸟,均闭嘴、瞪目、卷尾,作昂首凝视状,高冠上饰鳍齿纹,形态优美,极有神韵。凤凰玉璧,直径36厘米。图案为,两只鸡头、燕颌、蛇颈、龟背、鱼尾的凤凰,玉立高空,双翼展扬,昂首而鸣。凤凰头、胸和脚,三点一线,暗示出一个强劲的直立线条,贯穿凤凰全身的,却是围绕着这条直立线条的富有动力的S线形。
图(5)坐在凤凰背上的古蜀人手托月亮
静与动、直与曲结合的造型,赋予这只凤凰庄严而又灵动的仪态,超逸雍容的气度。在歌与光的浸淫中,凤冠高扬、凤眼生辉、凤翼招展,而以孔雀尾为原型的凤尾,则无限生衍流化,仿佛是这绰约如处子的凤凰神鸟,化光为风,以大气飞旋的线条,演化出动人心魂的周天大舞——一曲生气圆满的苍穹乐舞。
雕刻凤凰的古蜀先民,从实入虚,出静入动,虚实相生,动静相守,将对凤凰的具象传神的刻画,纳入到对生生不息的宇宙神韵的呈现。凤凰图案在古蜀玉器中大量出现,有人认为,凤凰系古蜀国其中一个部族用来统一部族的精神,增强部族的凝聚力,巩固王国的统治的族属标识。古蜀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的阿波罗崇拜有相似之处。阿波罗是太阳神,也是音乐与诸多技艺之神。古埃及传说认为,凤凰和鹰一般大小,全身长有金色的羽毛,闪闪发光光的翅膀、斑斓的外表,鸣声悦耳,能给人降福添寿。同时认为世界上只有一只凤凰,而寿命为五百年。在临死之时,凤凰会采集芳香植物的树枝、香草筑成一个巢,然后点火自焚。于是,在熊熊火焰中,一只幼凤凰诞生。西方传说中的凤凰与鹰相像,而中国传说中的凤凰更近似于孔雀的形象。
在庄子的笔下,凤凰是一个气质高洁、决然不与俗浊沾染的形象,即所谓“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韩诗外传》称赞凤凰“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诗经·卷阿》描述周成王出游,其中一段专门描写凤凰的文字:“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形容梧枝繁叶枝繁叶茂枝繁叶茂的景象;雍雍语言,形容凤凰鸣声和谐悦耳。在高岗之上,梧桐树朝阳而生,百鸟之王凤凰栖于梧桐高枝,逸然鸣唱,天高地迥,气贯苍穹。这是一幅超然出世,而又生机盎然的图景,是阳光与音乐、大美与永生、生性高洁与本质纯朴的精华荟萃。
实际上,凤凰在较早的先秦文献中,正是作为一种祥瑞的歌王和舞神出现的。《山海经·南山经》中描述:“有鸟焉,其形如鹤……名曰凤凰。……是鸟也,自饮自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左传昭17年》中曰,“我商祖少吴挚之立地,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说文》述,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龙纹、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见关于“生凤(中鼎)”的记载,到汉代谶纬家关于重新发现凤鸟的传说,证明凤凰不是虚幻之物。《甲骨文字释林》一书说,在商代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由此看来,在商代,的确有过凤鸟。据此,则无论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确切无误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际,凤凰还是一种虽然十分稀少,但是,还是可以看到的类。
图(6)古蜀人驯养凤凰
古蜀玉凤凰作为实物资料展现在我们眼前,以一种独特的话语,一种我们至今不能读懂的史前文明,缓缓陈述它真实的过去。从自然条件看,古蜀国地处北纬30度这条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
古蜀国时代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物相对比较茂盛,温度也比较适合人的生存。《山海经》的作者这样描绘古成都平原:“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可见成都平原谷类繁多,农耕出现颇早。这里的动物也异常活跃:大象、长颈鹿、犀牛、野牛、野猪、羚羊、河马相处一地。 古蜀玉器中的凤凰族徽的产生,有其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农耕经济、神权政治、文化土壤、民俗积习等众多方面的因素。当然,也与时代原因、历史渊源、神灵观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宗教习俗相关。凤凰族徽的反复出现,说明崇尚凤凰,是古蜀时代凤凰部族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凝结、稳定、明晰、简化后形成的原型体现。并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形态出现。凤凰由古蜀时期一种真实鸟类为原型的动物图腾,演变为既有宗教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的一种灵鸟神话。
结束语
四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接受了凤凰的神话传说,凤凰成为民族共同的崇拜之 物,成为国人的精神支柱。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字的甲骨文和“风”字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我们翻捡文献典籍里记叙古蜀玉器凤凰的文字,黄河文化里找不到记载,长江文化里也找不到记载,,即使神话和传说也没留下蛛丝马迹记载。但是,没有,并不等于可以否定凤凰在历史长河中曾经存在。古往今来出现在人们身边的怪异之事数不胜数,我们不了解的事物,不代表就是虚构。
民间收藏的古蜀玉器凤凰,作为实物资料展现在我们眼前,以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一种我们至今不能读懂的史前文明,缓缓陈述它真实的过去。从动物学原型的角度分析,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国古大陆气候暖湿,凤凰等类动物在中国大陆多处存在,旧石器、新石器遗址,都有鳄鱼及鸵鸟化石、鸵鸟蛋壳化石的发现。从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见关于“生凤”的最后记载,到汉代谶纬家关于重新发现凤凰的传说之间,有着将近两三千年的一段空白。也许正是在这个时期内,凤凰的传说,由上古时期一种真实鸟类为原型的动物图腾,演变为既有宗教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的灵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