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谷歌为什么在中国被禁(美国禁华为与当你中国禁谷歌)
中国,李开复,施密特谷歌为什么在中国被禁(美国禁华为与当你中国禁谷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谷歌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谷歌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李开复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李开复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谷歌成立于1998年9月4日,是公认的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对谷歌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早在2000年9月就开发了其主网站的中文界面。com。
2005年7月19日,谷歌宣布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李开复任谷歌中国总裁。次年4月,谷歌CEO施密特在北京宣布谷歌中文名称为“Google”,谷歌正式进入中国。
然而,就在几年后的2010年3月,谷歌高级副总裁大卫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发表公开声明,宣布谷歌关闭中国大陆市场的搜索服务,将搜索服务从mainland China转移到香港。
从关注中国到高调录取,再到后悔退出,这几年你经历了什么?
目前很少有文章有勇气把这段历史完整地展现给世人,但历史的真相是不会被忘记的。
本文通过参考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写的《谷歌十年发展的传记《In the Plex》、《重新定义公司》、《硅谷记者理查德勃兰特(Richard Brandt)写的《谷歌小子》、《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等来整理那段历史。我希望你能从那段历史中吸取教训。
2004年1月-2005年 考察与尝试
早在2000年,谷歌就已经看到中国正以高速增长的速度向前发展,作为使谷歌搜索在全球范围内可用的总体努力的一部分,谷歌开始生产其旗舰服务的中文版本。即使雅虎提供中文搜索,并在一年后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他们仍然充满信心。
因为产品性能好,谷歌搜索在没有花费太多运营精力的情况下,在中国获得了25%左右的市场份额。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希望通过谷歌获得外国信息。然而,这种上升趋势在2002年9月3日突然停止。谷歌的网页信息未能通过审查,访问者在浏览器中输入“www.google.com”只会得到一条错误信息。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谷歌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从亚马逊买了一堆关于中国的书来训练自己,并向有国际经验的名人求教。他们希望与中国当局建立联系,并正在尝试所有可用的方法。9月12日,谷歌神奇解禁。
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左:拉里佩奇,右:谢尔盖布林)
直到2004年1月,谷歌才正式提出中国的战略作用。
谷歌内部的一次会议提到“中国对谷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个国家太大了,不容忽视。拉里和谢尔盖布林会对我们不介入中国的想法感到沮丧,因为那意味着放弃十几亿人。”不久,谷歌派米群(现任光速创投董事总经理)前往北京,考察谷歌能否在北京设立工程中心。
2004年春天,米群的老板麦克劳克林带着一个小型谷歌代表团来到中国进行一系列访问。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中国政商人士、技术专家、学者进行会谈。从中国回来后,时任谷歌CEO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请麦克劳林做了一个报告。施密特说,“不要管营收,在假设没有商业考虑的情况下做最好的分析。”maclaurin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份报告,他每六周带着它去中国一周,有时会请布林和佩奇一起讨论。
2004年10月,本来打算去意大利的布林和佩奇,在马克劳林的要求下,游览了东半球,他们来到了中国。他们拜访了当时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搜狐,新浪。
“我们受到精心治疗,”麦克劳伦说。“他们不确定我们是朋友还是敌人。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选择在国庆节会见两位谷歌创始人,让他们不知道他雇佣了多少工程师。”
-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当时,Google位于中国的智囊团希望以20亿美元的价格竞购百度,但Google管理层最终只给出了16亿美元的报价。此后,Google只是收购了百度的部分股份,在当时百度的最新一轮1500万美元的融资中,Google投入了500万美元,占股约4%。2005年6月底,百度上市前夕, Google全球CBO施密特曾经到过李彦宏在中关村理想大厦12的办公室,双方进行了相关沟通。 Google透露过进一步合作乃至进行资本层面合作的意图。李彦宏定地告诉施密特,那就是百度不卖,我们要自己上市。
施密特去过李彦宏的办公室后, Google也曾经公然宣称其对百度有两种选择。一是 Google单纯地持股百度二是双方展开深入合作, Google将拥有百度更多股份,甚至成立合资公司。
当然,百度上市也充分预防了Google可能会在二级资本市场上的图谋,他们制定了著名的“牛卡计划”,以抵御强大的Google。
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这次中国之旅唤醒了两位创始人,让他们意识到那里的变化有多快,也让他们看到了如果Google进入中国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 “审查” 也让Google当时的高管团队争论不休,但是佩奇相信Google的进入会给中国带去很多变化。
随后,Google决定在www.Google.cn上承接Google的中国服务,准备在中国大干一场。
2005年5月-9月 欲开疆扩土,先选将
从198年到2005年,李开复在微软服务了七年。其中两年在北京,五年在美国总部。在总部工作的最后一段时间他感觉到很煎熬。
在自传《世界因你不同》中写道:“在一个庞大的体系里,我的声音已经无法发出,关于对产品的方向与想法,总部鲜有倾听,我如同一部庞大机器上的零件,在中规中矩、没有任何发挥空间的环境下运行着。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被替换的光鲜零件。那种价值的缺失感以及精神上的落寞占据了我的内心。”
他开始有了想要离开微软的念头,所以从2005年3月开始,他开始思考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但是他的一次个人工作变迁,在后来竟演绎了业界两大巨无霸之间一段激烈的冲撞,这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
2005年5月初的一天,准备离开微软的李开复在新浪网上被一条标题吸引,“Google在中国将大有作为”。他打开这个专题网页,得知Google在中国购买了google.cn的域名,也准备在上海开设办公室,他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李开复在网上搜索了施密特的邮箱,发出了希望加盟Google,愿意到中国工作的想法。他写道:“我想让你知道,如果Google在中国有雄心大志,我很想和你谈一次话。”
当天晚上,Google的一位高管给李打来电话,表达了对李的肯定和兴趣。
Google很快意识到李开复能够加快它在中国立足的计划。时任Google高级副总裁的乔纳森·罗森博格在写给高管的信中对李开复表示肯定,“他是一个全明星队员,可以做出很多贡献,远不止是对中国。” “我坚持认为,我们需要用一切方法,像狼追逐猎物一样把他争取过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