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羁縻怎么读-羁縻与抚绥是什么意思
畏途,可畏,敬畏羁縻怎么读-羁縻与抚绥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畏明,◆1.謂畏懼明法。○《詩‧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鄭玄]箋:“曾不畏敬明白之刑罰。”○[孔穎達]疏:“當用正法刑罰而禁止之。”○[陳奐]傳疏:“明,猶法也。不畏明法,即是寇虐,言為政者用以遏止之。”◆2.謂事態彰明才知所戒懼。○《管子‧霸言》:“聖人畏微,而愚人畏明。”○[尹知章]注:“愚人近火方知熱,履冰乃知寒,故曰畏明也。”參見“畏微”。
畏路,◆猶畏途。比喻艱難的世道。○[明][袁宗道]《初春和陸放翁韻》之一:“嬾向時人爭巧拙,久游畏路耐鹹酸。”
畏龍(畏龙),◆見龍而懼。傳說古代有個[葉公子高]非常愛好龍,器物上畫着龍,房屋上也刻着龍。有一天,龍真的到[葉公]家裡,從窗口把頭探進來。○[葉公]見了,驚惶無主,拔腳就跑。見[漢][劉向]《新序‧雜事五》。比喻對某些宣稱愛好的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南朝][梁][蕭統]《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又愛賢之情,與時而篤,冀同市駿,庶匪畏龍。”
畏令,◆遵守法令。○《墨子·所染》:“其友皆好仁義,淳謹畏令,則家日益,身日安,名日榮,處官得其理矣。”○《吕氏春秋·贵当》:“對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觀人之友也。觀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純謹、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榮矣,所謂吉人也。’”○汉贾谊《新书·藩伤》:“然而權力不足以徼幸,勢不足以行逆,故無驕心,無邪行,奉法畏令,聽從必順,長生安樂,而無上下相疑之禍。”
畏口慎事,◆說話謹慎,做事小心。○[宋][蘇軾]《答吳子野書》之二:“近日始畏口慎事,雖已遲,猶勝不悛也。”
畏敬,◆尊敬;敬重。○《禮記‧大學》:“﹝人﹞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舊唐書‧輔公祏傳》:“初,[伏威]與[公祏]少相愛狎,[公祏]年長,[伏威]每兄事之,軍中咸呼為伯,畏敬與[伏威]等。”○[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十五章:“[靜子]慧骨天生,一時無兩,寧不令人畏敬?”
畏景,◆1.夏天的太陽。○[唐][劉言史]《廣州王園寺伏日即事寄北中親友》詩:“曲池煎畏景,高閣絕微飆。”○[唐][劉得仁]《和鄭校書夏日游鄭泉》:“太虛懸畏景,古木蔽清陰。”○[宋][文天祥]《七月二日大雨歌》:“積陰綿五旬,畏景淡無光。”◆2.指夏天。○[唐][白居易]《旱熱》詩之二:“持此聊過日,焉知畏景長。”○[宋][柳永]《郭郎兒近拍》詞:“新霽,畏景天氣,薰風簾幕無人,永晝厭厭如度歲。”○[金][元好問]《同白兄賦瓶中玉簪》詩:“畏景眾芳歇,仙葩此夷猶。”參見“畏日”。3.比喻艱難的處境。○[宋][梅堯臣]《范景仁紫微見過亦謁不遇道上逢之》詩:“朝遊[翔鳳池],暮直中書省。無由見顏色,況乃當畏景。”
畏驚(畏惊),◆畏懼驚恐。○[漢][王充]《論衡‧訂鬼》:“初疾畏驚,見鬼之來。”
畏謹(畏谨),◆小心謹慎。○[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五:“[紹聖]初,以詩賦為[元祐]學術,復罷之。○[政和]中,遂著於令,士庶傳習詩賦者,杖一百。畏謹者至不敢作詩。”○[元][劉祁]《歸潛志》卷五:“﹝[馮叔獻]﹞屢為法官,臺察彈劾,不避權勢。時[高琪]當國,察其畏謹,數以公推考貴人,所擬輒稱旨。”○[清][魯一同]《關忠節公家傳》:“公容貌如常人,悛悛畏謹,而洞識機要,口占應對悉中。”
畏戒,◆畏懼戒惕。○[漢][張衡]《東京賦》:“勸德畏戒,喜懼交爭。”○《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始皇]不畏戒自省,反夷滅其旁民,而燔燒其石。”
畏簡書(畏简书),◆《詩‧小雅‧出車》:“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毛]傳:“簡書,戒命也。鄰國有急,以簡書相告,則奔命救之。”後以“畏簡書”為公務羈身之典。○[唐][李德裕]《憶平泉山居贈沈吏部》詩:“昔聞[羊叔子],茅屋在東渠。豈不念歸路,徘徊畏簡書。”○[唐][皇甫冉]《酬李司兵直夜見寄》詩:“見欲扁舟去,誰能畏簡書。”
畏忌,◆1.畏懼顧忌。○《詩‧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高亨]注:“畏忌,畏懼顧忌。”○《漢書‧杜周傳》:“﹝[翟方進]﹞排擠英俊,託公報私,橫厲無所畏忌。”○[宋][蘇轍]《唐論》:“天子之大臣有所畏忌而內患不作。”○[沙汀]《淘金記》二五:“[吳監]的聲名、魔力,以及他的接近官府,她又早知道的,對他更加畏忌。”◆2.猶謹慎。○《儀禮‧士虞禮》:“孝子某孝顯相,夙興夜處,小心畏忌,不惰其身。”○[漢][張衡]《陳事疏》:“恭儉畏忌,必蒙祉祚。”◆3.厭惡。○《史記‧五帝本紀》:“朕畏忌讒說殄偽。”○[張守節]正義:“言畏惡利口讒說之人,兼殄絕姦偽人黨。”○《宋書‧謝弘微傳》:“領中庶子,又尋加侍中。○[弘微]志在素宦,畏忌權寵,固讓不拜。”
畏疾,◆畏懼憎惡。
畏懷(畏怀),◆畏威懷德。○《明史‧鄭賜傳》:“二人協力戔弊,民以寧輯,[苗][僚]畏懷。”○[清][魏源]《籌海篇》四:“外夷唯利是圖,惟威是畏,必使有可畏懷,而後俯首從命。”
畏後生(畏后生),◆《論語‧子罕》:“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何晏]集解:“後生,謂年少。”後用作稱頌青少年之典。○[唐][李白]《上李邕》詩:“[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畏害,◆謂畏忌其害己。○《戰國策‧趙策二》:“且[秦]之所畏害於天下者,莫如[趙]。”○[鮑彪]注:“言[秦]於天下,獨畏[趙]害己。”
畏附,◆畏懼依附。○《新唐書‧盧簡方傳》:“徙[大同軍]防禦使,大開屯田,練兵侈鬥,[沙陀]畏附。”
畏服,◆1.因畏懼而服從。○《逸周書‧武稱》:“夷厥險阻,以毀其服,四方畏服,奄有天下,武之定也。”○[晉][袁宏]《後漢紀‧桓帝紀一》:“[匈奴]、[莎車]、[烏孫]、[鮮卑]諸國常不賓附者,聞[膺]威名,莫不畏服。”○《紅樓夢》第五五回:“若少有嫌隙不當之處,不但不畏服,一出二門,還說出許多笑話來取笑。”○[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所謂耀武,就是對外國人誇耀[中國]的富強文明,使他們畏服。”◆2.敬服。○《北齊書‧廢帝紀》:“以[常山王]地親望重,內外畏服,加以[文宣]初崩之日,太后本欲立之,故[愔]等并懷猜忌。”○[宋][曾鞏]《尚書都官員外郎王公墓志銘》:“初為[建安]主簿,時尚少,縣人頗易之,及觀公所為,乃皆大畏服。”○[清][陳天華]《警世鐘》:“無論甚麼國,都要贊嘆我[中國],畏服我[中國]。”
畏伏,◆敬服。伏,通“服”。○《陳書‧程靈洗傳》:“[靈洗]素為鄉里所畏伏,前後守長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盜。”○[宋][葉適]《故樞密參政江公墓志銘》:“試辟癰太學,鋒銳涉敏,同舍畏伏。”
畏法,◆1.懼怕犯法。○《荀子‧王霸》:“百官則將齊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則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繩矣。”◆2.猶嚴法。○《後漢書‧祭遵傳》:“一眚之故,以致感憤,惜哉,畏法之敝也!”[李賢]注:“畏法,猶嚴法也。”○《新唐書‧崔衍傳》:“[衍]儉約畏法,室無妾媵。”
上一篇: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100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100字六年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