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羁縻怎么读-羁縻与抚绥是什么意思
畏途,可畏,敬畏羁縻怎么读-羁縻与抚绥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羁縻怎么读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羁縻怎么读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尊畏,◆敬畏。○《新唐書‧韋安石傳》:“[安石]方重,不苟言笑,其政尚清嚴,吏民尊畏。”○[孫犁]《澹定集‧吳泰昌<藝文軼話>序》:“貶抑之中,有尊畏之意。”
周畏,◆謹慎怕事。○《新唐書‧郭鏦傳》:“﹝[鏦]﹞周畏,不立赫赫名。有諫於上,退必毀稿,家人子弟無知者。”
重畏,◆深畏,十分害怕。○《史記‧蘇秦列傳》:“且夫[韓][魏]之所以重畏[秦]者,為與[秦]接境壤界也。”
憂畏(忧畏),◆憂慮畏怯。○[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宜乎與大塊而榮枯,隨中和而任放;豈能戚戚勞于憂畏,汲汲役于人間。”○[唐][元稹]《班肅授尚書司封員外郎制》:“馳競之徒,能於寒暑之際,不以憂畏移其薄厚之道者鮮矣。”○[宋][范仲淹]《同年魏介之會上作》詩:“心存闕下還憂畏,身在樽前且笑歌。”◆补证条目■忧虑畏怯。○《普曜经·商人奉糗品》:“〔佛〕爲施法藏寶,敷慧甘露珍,令從憂畏解,危厄得以安,迷惑見正道,邪疑睹真言,一切皆願樂。”
抑畏,◆謙抑敬畏。○《書‧無逸》:“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孔]傳:“言能以義自抑,畏敬天命。”○[唐][韓儀]《授成汭上谷郡王制》:“薀雄特之標,中能抑畏;抱介潔之操,外富通明。”○[明]徐渭《陳山人墓表》:“山人雖外豪宕,然事父母至抑畏。”
疑畏,◆1.猜疑畏懼。○《宋書‧檀道濟傳》:“[道濟]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並經百戰,諸子又有才氣,朝廷疑畏之。”○[宋][蘇舜欽]《論西事狀》:“近者,朝廷拜置[夏竦]、[韓琦]、[范仲淹]等,此皆平定外夷,人所屬望者。賊[昊]姦譎,故必疑畏,疑畏則將以事驗之。”○[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林四娘》:“以君高義,托為燕婉,然實不敢禍君。倘見疑畏,即從此辭。”◆2.指遲疑畏縮。○《南史‧劉穆之傳》:“一失權柄,無由可得。公功高勳重,不可直置疑畏,便可入朝共盡同異。”
嚴畏(严畏),◆猶敬畏。○[宋][蘇軾]《代滕甫辨謗乞郡狀》:“疾痛則呼天,窮窘則號天……豈以號呼之故,謂無嚴畏之心。”
險畏(险畏),◆險阻可畏。○[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養生》:“涉險畏之途,干禍難之事。”
夏日可畏,◆《左傳‧文公七年》“[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晉][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後常以比喻人的作風嚴厲,難以親近。
無畏施(无畏施),◆佛教語。謂持戒之人以無畏之心施於眾生。○[章炳麟]《建立宗教論》:“故一切以利益眾生為念,其教以證到涅槃為的……等而下之,則財施、無畏施等,亦與任俠[宋墨]所為不異。”
無畏(无畏),◆1.無所忌憚。○《書‧泰誓中》:“勗哉夫子,罔或無畏,寧執非敵。”○[孔]傳:“無敢有無畏之心。”○《新唐書‧隱逸傳‧孫思邈》:“慎以畏為本,故士無畏則簡仁義,農無畏則墮稼穡,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貨不殖。”◆2.無所畏懼。○《禮記‧表記》:“無欲而好仁者,無畏而惡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晉][張華]《女史箴》:“玄熊攀檻,[馮媛]趍進。夫豈無畏,知不吝。”○[楊朔]《英雄時代》:“他們那種大無畏的忘我精神,更是驚人!”◆3.不要害怕。○《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寡君命[恒]曰:‘無及寡,無畏眾。’”○《孟子‧盡心下》:“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朱熹]集注:“王謂[商]人曰:無畏我也。”◆4.指[唐][五代]間皇帝賜臣下在御前直言無須忌憚的一種特殊待遇。○[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白]頓首曰:‘[寧王]賜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賜臣無畏,始可盡臣薄技。’”[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俗說[唐]、[五代]間事,每及功臣,多云‘賜無畏’……無畏者,許之無所畏憚。”◆5.佛教語。指佛於大眾中說法泰然無所畏之德。○《法苑珠林》卷八一:“我能飛行遊虛空,已過汝界心無畏。”○[許地山]《綴網勞蛛‧命命鳥》:“願勇猛無畏[阿彌陀],俯聽懇求接引我。”
無所畏忌(无所畏忌),◆沒有什麼畏懼和顧忌。○《漢書‧王尊傳》:“﹝[顯]﹞縱恣不制,無所畏忌,為海內患害。”○《晉書‧齊王冏傳》:“[董艾]放縱,無所畏忌,中丞按奏,而取退免。”
聞而生畏(闻而生畏),◆聽見就怕。○[茅盾]《雨天雜寫之五》:“[姚興]這種禮賢的作風,使得[佛陀耶舍]聞而生畏。”
畏罪,◆畏懼罪刑。○《韓非子‧問辯》:“是以愚者畏罪,而不敢言,智者無以訟。”○《史記‧酷吏列傳》:“是時民樸,畏罪自重。”○[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孝女》:“廟主畏罪,與其徒終夜巡視。”○[茅盾]《清明前後》第二幕:“現在,[唐文君]的恐懼和悲痛,使他畏罪之心突又占了上風。”
畏之如虎,◆像怕老虎那樣害怕。形容懼怕到極點。○[宋][龔明之]《中吳紀聞‧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則以違上命文致其罪,[浙]人畏之如虎。”
畏約(畏约),◆謂窮困而畏縮。○《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筑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司馬貞]索隱:“約,謂貧賤儉約,既為庸保,常畏人,故云畏約。”
畏語(畏语),◆指恫嚇他人的言詞。○[宋][洪邁]《容齋隨筆‧六十四種惡口》:“《大集經》載六十四種惡口之業,曰:‘麤語……錯語、惡語、畏語、吃語。’”
畏友,◆在道義上、德行上、學問上互相規勸砥礪,令人敬重的朋友。○[宋][陸游]《病起雜言》詩:“起居飲食每自省,常若嚴師畏友在我傍。”○[清][昭槤]《嘯亭雜錄‧詩龕》:“先生與余最善,每相見勵以正身明道之詞,坐談終日不倦,實余之畏友也。”○[冰心]《莊鴻的姊姊》:“我覺得她不但是我的愛姊,並且是我的畏友。”
畏影而走,◆見“畏影避蹟”。
畏影避蹟(畏影避迹),◆《莊子‧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後以“畏影避跡”比喻不明事理,庸人自擾。○《陳書‧蕭允傳》:“時寇賊縱橫,百姓波駭,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獨不行。人問其故,[允]答曰:‘夫命之道,自有常分,豈可逃而獲免乎……[莊周]所謂畏影避跡,吾弗為也。’乃閉門靜處,并日而食,卒免於患。”亦作“畏影而走”。○[宋][歐陽修]《六一居士傳》:“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畏義(畏义),◆謂怕失道義。○《禮記‧表記》:“是故君子……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義,以求事君。”○《韓詩外傳》卷四:“君子大心即敬天而道,小心即畏義而節。”○《後漢書‧朱穆傳》:“夫道者,以天下為一,在彼猶在己也。故行違於道則愧生於心,非畏義也。”
上一篇: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100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读后感100字六年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