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砭石怎么读 扁虱怎么读
标识,标记,一匹砭石怎么读 扁虱怎么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1.奴亡,以庶人以上为妻,卑(婢)亡,为司寇以上妻,黥奴婢(颜)頯,畀其主。以其子为隶臣妾┖,奴(岳麓0168)
22.奴婢自讼不审,斩奴左止(趾),黥婢颜頯,畀(其)主。(张家山135)
《说文》:“黥,墨刑在面也。”即是在刑徒脸上刺字的刑罚。而且以上律令明确说是在颧骨位置刺字。第16例简中所描述女子应该就是受过这种刑罚,脸部左侧留下针刺标识。这也可说明“剽”不是普通的标记,不能简单的读作“标”。
烙马印与实物
二、标识词语行文格式上的对应与区别秦汉简牲畜的描述中标识是重要内容。不同牲畜有不同描述词语。与不同牲畜标识的描述词语对比,也可看出“剽”的特殊,比如:
23.牛一,黑,牡,左斩,齿三岁,久在右[13](居510·28)
24.牛一,黄,涂犗,白口,腹下左斩,齿七岁,絜八尺, 角第八百九十二人,元凤四年闰月丙申,守农令久左尻,以付第五令史齐卒张秋人(肩73EJT26:13)
25.黑,牡,左斩,毋久(居512·34)
26.产一,白,牡,左斩,毋久(居520·2)
27.牛一,黑,犗,涂头,左斩,齿七岁,絜八尺五寸, 角第千一百卅三, □□白虎 (肩73EJT26:14)
28.牛一,黑,犗,白头,腹下右腹左斩,齿七岁,絜七尺九寸, 角第百,左尻白(肩73EJT26:238)
以上简文都是描述牛的情况。其中“左斩”有学者认为是左耳残缺之义[14],刘钊先生认为“左斩即斩割左耳”[15]。第24例和第28例简文中都说左斩在“腹下”,特别第28例中说是“腹下右腹左斩”,位置在腹下的右侧,说明这个左斩也未必都在耳部。《说文》:“斩,截也。”居延汉简中有“斩人发(居300.7)”,就是截断头发。那么“斩”应该是一种截断或剪割牛身体某部分的标记方式。左斩专门用于描述牛,牛马身体上的一个明显区别是牛有角,所以“斩”的标记方式很可能是从斩角而来,后文所举材料29中描述标识的位置就有“断两角端”的表述。“斩”后来可能发展为对其他部位斩割的通用词语。除了斩角,还有可能是斩割耳、割鼻、割毛。割耳作标记的例子很多,如新疆牧民在牲畜耳部用剪割的方式可以作出很多种标记。[16]《后汉书·梁统列传》:“……移檄所在,调发生菟,刻其毛以为识,人有犯者,罪至刑。”这里的“生菟”就是活兔,“刻其毛以为识”就是减掉一部分毛作标识。这些斩割的标识办法可能与秦汉简中的“斩”记类似。[17]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确定的是,左斩是专用来描述牛标识的术语。而且左斩与上举“左剽”行文位置相当。从这些材料的行文格式来看,对牛马的描述内容应该有一个比较固定的顺序。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规定过关的马匹要描述“马识、物、齿、高”(502、514),上举材料行文内容与律令顺序大致相合。不过上举简文后面都要强调是否有“久”。比如23、24前面标识描述处有“左斩”,后面再次说明“久”记的位置。而且第25、26简文前面记“左斩”后面特殊描述“毋久”。这类格式的描述还有很多,比如:
29.敬君里满猛 牛一,黄犗,断两角端,左剽,齿七岁,絜九尺, 角第八,久左尻。效 中 今[18]下。(悬Ⅰ90DXT0110①:86)
30.始昌里张免, 复。 可。 牛一,黄犗,左剽,齿十二岁,絜七尺二寸,角第卌三,久左尻。效 中 中。(悬Ⅰ90DXT0110①:89)
31.宜年里吴奉 牛予遮要置更得
牛墨将十二岁 牛一,黑,犗,左剽,齿五岁,絜七尺,角第十,久左尻。效 中 中。 (悬Ⅰ90DXT0111②:17)
32.益光里左遂成, 牛一,黑,犗,左剽,齿五岁,絜七尺,角第卅,久左尻。效 下 中。(悬Ⅰ90DXT0111②:18)
33.牛一,黑,犗,耳左剽,齿八岁,絜八尺(敦1166)[19]
34.牛一,黄牝,齿十岁,久[20]右□ (肩73EJT25:102)
这些简也全部是描述牛的情况。29至32行文格式也都是前面有标记方式的描述,后面再次描述“久”的情况。不同的是“左斩”变成“左剽”。33说“耳左剽”,说明剽记的位置不一定是臀部。34后面说了“久”的情况,但前面没有说“剽”。综合23至34各简文可说明剽并不是对“久”的描述,剽、久有别。剽、久同时出现的情况也见于描述马的简文中,比如:
35.传马一匹,白句,乘,左剽,齿八岁,高五尺七寸,久左脾尻,名曰肥回。病卖骨肉,啬夫昌所贾钱四百。(悬Ⅰ90DXT0114③:48)
36.官酒泉会水候官,不知何马二匹,骆牝,齿四岁,久左脾。(肩73EJC:315)
这两枚简是描述马的记录。35的行文格式与前面牛籍描述相似,同样是前面有“左剽”,后面还要再描述“久”的情况。36前面没有剽记的描述,但后面仍要再描述“久”的情况,与34情况相类。不仅是牛马,在驴身上也可见同类行文格式。比如:
37.□钟政■私驴一匹,骓,牡,两,齿六岁,久在尻□(敦536)
降归义乌孙女子
38.复帬,献驴一匹,骍牡,
两抾,齿二岁,封颈以,
敦煌王[21]都尉章。 (敦1906)
第37例简文中的
,《中国简牍集成》注曰:“
,采也,见《字汇补》。采,拚除,见《荀子·王制》。两
,去掉两齿。”还有文章认为两
就是两剽的异写。[22]《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解释为:“两齿,描述牲畜的口齿常用此术语,不详何意。可能是两个特定的牙齿出现或缺失后,表明牲畜的年龄。”[23]其实这个
就是“捶”字之俗,《集成》认为它是《字汇补》中的
字,可知《集成》整理者并没有把它当成“捶”字。《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虽作了修正,但解释存在很大问题。第38例简文中所谓的“抾”,实际也是“捶”,只是原简笔划墨迹较轻,右侧上面的“丿”划无法看清楚而已。这是一枚封简,上方有封泥槽。从内容看,应是密封进献物品的清单。《集成》说“两
,去掉两齿”。用去掉牙齿的驴作贡品,这种解释应该存在问题。从第37、38例简文的格式看,两捶与左斩、左剽位置相当,应该是专门用来描述驴子的标识术语。第37例简文也同样是前面有标识词语,后面还有“久”的描述。可知驴身的“两捶”标识,也与“久”有别。
从行文格式上看,左剽、左斩、两捶所处都是用来描述标识情况的位置。这个位置不仅有专用的标识术语,还有可以作为标识的身体特征描述,比如:
39.传马一匹,駹,乘,决右鼻,左剽,齿九岁,高五尺九寸,·名曰青(释粹ⅡT0314:305)
40.私财物马一匹,駹,乘,左剽,决右鼻,齿十五岁,高五尺七寸半寸,名曰秋霜。(释粹ⅡT0214:204)[24]
41.马,骊,乘,齿十六岁,攦右耳,决有(右)鼻,已收头、革、齿、耳、臧(居新EPT59:81)
这三简和上举材料中的3、5,都出现了“决鼻”,陈伟先生认为是外伤描述,并指出这可能是以鼻外伤作标记,非常有道理。前举材料29的“断两角”也是对外伤的描述。但决鼻也不排除是人为的标记方式。《唐会要》:“骨利干马,本俗无印,惟割耳、鼻为记。”其中就有割耳鼻为马标识的记载。“决鼻”不论是外伤还是人为标记,既然处在描述标识的位置,应该也是标识特征的描述。还有25中出现了“攦右耳”。攦有折断之义,如《庄子·胠箧》:“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攦右耳”也可能是对具有标识作用的身体特征描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