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置身事外造句)-冷眼旁观
的人,都是,房子(置身事外造句)-冷眼旁观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耳边渐渐安静下来,再怎么精力充沛的身体也会困倦。这一夜,我几乎没怎么睡,却也不困,一个闭目的男人,我不知道他是睡着还是醒着,就像有时,一个沉默的灵魂,我不知道它是去还是活着。或许,在梦中清醒,在想象中生活,不执着于醒着的时候用身体的种种行为解构生活,就能消弭两者间的隔阂,不再区分梦境与现实——这听起来相当荒唐,可世间又有什么是不荒唐的呢?尤为荒唐的是,做梦也需要能量,也要有一张做梦的床。眼下回深圳后,我在城中村租的那个单间还有一个半月就到期了,新去处我也物色好了,是一个老旧小区的一层。我去看过一次,房子是能住,但优质住户早已迁走,住户不断向下层替换,如今只剩下退休老人与像我这样的外来租客。估计是极低的物业费都收不齐,物业也就随便扫扫垃圾洒洒水做做这些最基础的维护,管道渗水,地砖裂损,缠绕的网线裸露在走廊,墙皮也早已脱落,居住体验自然不会多好。中介看我犹犹豫豫迟迟不交押金,告诉我这房子虽然房龄老,但质量不差,倒不了,位置又在老城区,拆迁难度大,开发商不会来拿地,开发新地不再拆旧建新,顶多原地翻新旧改,要是我打算长期住下去,房租就给我压到最低。我笑了,长期住?我都不知道我还能在深圳待多久,我那份可有可无的工作能做多久,我这个人能活多久。仅仅是寄身于方寸斗室,什么小区拆不拆,房子塌不塌,地皮值不值钱,我怎么不操心七十年产权到期后会不会不续租土地而是重新拍卖,三战明天会不会打,人类社会会不会毁灭呢?这些宏大叙事离我太过遥远,没立刻付押金也仅仅是因为这个月我工资还没发钱还没凑齐。“这房子也能住人?”我也曾半信半疑,但现在我告诉你,什么房子都能住人。再破败,这房子也比之前那城中村强了不知多少倍,至少我不用每天来回三小时的通勤,热水冷一点但至少能洗澡,网速慢一点也至少能上网,楼上吵一点嘛……我还有耳塞,我可真没那么挑挑拣拣。我连多看几个房子的想法都没有,爬上爬下,问东问西,再货比三家……累了,真的累了。在单位唯唯诺诺谨言慎行,生怕被老板炒了,回家还要每日观察电表数字,担心一不留神又被房东坑。租房的繁琐我不想回忆了,搬家更是折磨,瓶瓶罐罐地整理打包,货车上载着我和大包小包的蛇皮袋,一路上叮呤哐啷,那场面活像一个赶街的农夫,滑稽啊!过去我身体也真扛造啊!好在我是个男的——这想法怎么有点讽刺?我已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以解除别指涉的诸多条约,就像“男的”这个身份,于我究竟是优势还是桎梏?我不知道。记得张罗结婚时,林穗惊讶于我连房子的首付都凑不出来,我才清醒得知彼时社会主流思想是男的婚前买房。这普适却生疏的场面令我措手不及,当然,时过境迁,现在早就不是了,房产证上写谁就是谁的婚前财产。林穗说她可以买一套房,但是我要出装修钱:“不然呢,你买得起房子么?不至于腆着脸拎包入住吧,好意思不出钱免费住我买的房子?装修钱就当你房租了。”我虽然钱不多但数学不差,做个防水,铺个地砖,刷个白墙再走个水电,添一堆家具家电,按最一般标准装修一套毛坯房的钱都跟首付差不多了,我们那时还没领证,还没到商议以后谁月供房贷谁拿生活费的阶段。算计写在脸上,结不结婚房产证都是林穗的名字,我等于去她家租房,分手了或者离婚了,她都能理直气壮冲我吼:“赶紧收拾东西,有多远滚多远,这是我的房子,你还有脸赖在这?”到那时我就真的背着装修的债被撵出门了,什么也带不走,继续租房子——她还真把我当给房东装修房子的房客了。买房买车选一个用来投资,我相信傻子也会买房,车落地贬值,装修贬值更快,有这钱买房自己住或是当投资不好么?非要上赶着给别人倒贴?给别人装修或者买车,还扯什么彩礼或嫁妆,摆出一副很老实很贤惠的样子。房子首付各出一半,写两个人名字,这是最公平的——倘若你非要结婚。当然,这些只会消耗能量且毫无意义的问题我今后也不会再牵涉了,思考我都无比嫌弃。大学临毕业收走学生证那天,我第一次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不再是学生,不再能在教室上课,不再能有问题就问老师,也不再能端着餐盘挤在食堂排队打饭。三十岁那年我离婚了,我也感觉自己时间真的不多了,而我有很多事都没做,所以,好好活着不好么?非要借婚姻打发时间?装修那件事,后来我跟林穗讲我没钱装修,结婚也不是非要结。我也确实没钱,有时候没钱反而让我有了勇气。那房子最后自然是没买,我却阴差阳错地结了婚。最后我搬进了结婚前林穗家给她买的那套两居室,这也是令我们都悔恨万分的错误一步,当然,于我更是耻辱。
林穗父母后来很多次跟她讲,要是她是个男孩,当年他们可能会加倍努力,而不是有些短视,一辈子安逸地当个公务员。那个年代公务员还没有当下这般趋之若鹜,竞争也没如此激烈。这个时代最诡之处在于,除了,其他事都是越早越好,“如果回到十几年前,我一定多买几套房”,08年之前房价低得不可思议,房价收入比跟现在比实在太低,其实就是十来年前也没暴涨,也都没有限购。除非你把钱都拿去花了,或者因灾返贫,只要老老实实上班,注意,仅仅是普通上班族,不是说什么自己当老板做生意,全款买一二线城区稍偏一点的房子,都绝不成问题,贷款的话几年就挣出来首付了。不说公务员阶层的人,那些只是早几年来城市打工的人,一年存款除去所有开销都能买十几平,如今也两三套房子,“我就一进城打工的,分不到房子,也没有拆迁,但是我可以买啊对不对!”普通商人生意好点的一年赚一套房都正常,更别提那些还有宅基地的土著了。最佳时机,投资了城市最优质的资产,因而获得了城市化过程的红利。“当年除了买房也不知道干嘛”,讽刺就在于,这一最单一最惯常的投资方式,也最不需要多么聪明的脑袋与超群的智慧。01年时,上车深圳的房子怎么讲都是容易的,尤其是关外。她父亲跟同事去看房,各方面都中意了却在最后关头放弃了:觉得家里是个女孩没太大必要必须买。那个同事老老实实买了,同期资产到今天翻了十几倍,这件事一直是她父亲的心结。原本幸运搭上了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在98年“房改”之前将首套房收入囊中,不用像外来打工者还要自己挣第一套房子,可是却没把握现有资源,持币观望,瞻前顾后,这究竟是祸是福,还是不假思索归结为时代的谜团?如今,这种模板失去了任何复制的可能:没赶上刚出炉的热饭,只好在城市边缘捡别人吃剩下的冷饭,这冷饭不仅难吃还极贵,贵到要预支未来的工钱。不单是自住,哪怕是投资,想照搬建仓早、成本低,过去二十年靠房产大赚的模式也基本没戏了,能不高位套牢就不错了,所以说赶上了就是赶上了。现实总比故事魔幻太多,早些年,学习完全学不进去,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混社会的人,赶上低房价,早早在大城市买房落户,完成阶层跨越的无数例子,如今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要知道,除非遇到类似上述的特殊机遇,阶层的跃升一般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固然,她爸妈毕竟念过书,没有一些愚昧之人“庆幸生了女儿于是松了一口气,反正将来一定要结婚,嫁出去了就不需要房子”、“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招商银行”等变相的重男轻女思想,01年没买,赶在08年四万亿计划出台,09年房价暴涨之前,买了套两居室,价格比7年前翻了一倍多,咬牙上车了。后来,我结婚了,搬进了这间房子;再后来,我离婚了,搬出了这间房子。一切都荒唐得顺其自然,简直为我量身定制——因为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住进别人的房子,都是为人不齿的,无论男女。婚姻,是否更是一件顺其自然的荒唐之事?不置可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