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连平:今年经济增速有望超预期,一季度为货币政策偏松操作窗口
连平,东盟,中国连平:今年经济增速有望超预期,一季度为货币政策偏松操作窗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是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中国当前尚未实现完全的资本账户可兑换,2021年末外资持股占比约5%,持债占比约4.3%,相对不大,很难掀起较大风浪,宏观审慎与金融监管政策也已相对成熟,中国有能力及时应对资金跨境流动的异常情况,控制其负面影响。当前中国经济稳健发展、政治稳定,具有较大的投资机会与市场潜力,且中美利差处于合理范围内,对境外资本仍具有较大吸引力。美联储加息将对中国的外资流动的影响较小。
四是对国内通胀与进出口的影响。2021年末国内供需渐趋平衡,PPI增速同步回落,通胀预期减弱,这为中国货币政策进行偏松操作提供了空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利于降低中国中上游企业生产成本;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预期也将有利于中国出口增长。
五是对经济预期的影响。中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国内经济稳健发展,有韧性很强的经济基础,较为成熟的宏观管理机制有能力维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相关政策的市场传导较为通畅,稳增长信心较强,市场预期正在逐步改善。
当然,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影响仍不能完全忽视。美联储加息预期进一步提前至3月,加之国内12月CPI与PPI同比回落,通胀预期降低,一季度将成为货币政策较为合适的偏松操作窗口。2022年全球疫情尚未明显好转、国际避险情绪上升、中美利差缩小压力与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压力,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等仍需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外部冲击对国内稳增长的负面影响。
澎湃新闻:您认为影响中国2022年经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连平:2022年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应该看到,局部、特定领域的风险,仍可能不同程度地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需要政策及时有效地加以应对。
展望2022年,尽管房地产政策正向“稳预期”“稳增长”的政策要求靠拢,但需考虑政策落地的延迟效应和2021年一季度高基数因素,总体房地产行业处于相对低迷的阶段,但下行速度有望逐步放缓。具体来看可能会有五方面的变化。
商品房销售步伐可能加快。房企希望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尽可能促进销售回款回流速度,但考虑到当前一线、重点二线城市现房库存处于极低水平,可售房产供给在上半年并不充足,下半年有望销售增速实现企稳回升,预计2022年预收款有望增长6.6%。
土地市场逐步企稳态势。除了大型房企外,预计二季度后部分中小民营房企也将逐步回到土拍市场。预计2022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逾三成,土地成交价格同比上涨,土地购置费同比轻微增长0.1%,较2021年有所改善。
新开工或将触底反弹。考虑到住房金融环境边际改善,预计今年上半年新开工情况表现依旧不容乐观,而下半年新开工有望在开发贷边际改善的推动下,增速料有所回升,全年跌幅将较2021年有所收敛。
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结合2012年、2015年以及2018年类似周期的情况来看,预计伴随着商品房销售增速放缓、土地购置较为低迷,以及融资环境边际小幅改善,预计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同比增长3.5%,两年平均增速降至4%左右。
房价可能呈现先下后上的态势。在高基数和二、三线城市购房需求放缓的影响下,房价涨幅在今年大部分时间处于负值区间。在住房信贷政策边际改善将对房价带来支持作用,考虑到信贷环境通常领先销售6-9个月,预计信贷滞后效应将在今年三季度开始显现,房价可能在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初触底回升,全年新房价格同比下降1.5%左右,二手房房价与2021年基本持平。
同时,全国地方政府债券偿债压力不小。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存量高达30.3万亿,城投债存量为13.1万亿,合计地方政府债务达到43.4万亿。若按照去年地方政府债券(约3.5%)和城投债(约4.5%)发行平均利率测算,全年利息支出的偿债规模为1.65万亿,大约较2021年债务增长21.7%。从偿债的角度来看,2022年一季度城投债到期规模达到7266亿元,上半年到期1.45万亿元,还款压力不小,因此地方债发行前置对地方政府偿债和缓解经济下行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澎湃新闻:您如何预判2022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连平: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性力度将加大,重心有望提前至上半年。2022年预算赤字率可能在3.2%左右;主要会在以下五个方面积极作为。
一是保市场主体、保收入和保就业将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落脚点。2022年,中小微企业依然将面临较大生产经营压力,积极财政政策需要首先做好保市场主体、保收入和保就业的相关工作。
二是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相关支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将加大对水利、城市管网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社会政策要托底,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运行。
三是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数量可能小幅增长至3.8万亿元左右,加上2021年结转上1万多亿,全年实际可用的专项债资金可达约5万亿,是去年的200%,规模大幅增加。全年将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注重“早、准、快”,提升专项债券对投资的“拉、带、撬”的作用,引导市场化资金重点支持新基建、生态环保和民生项目,多用于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建设,明确负面清单,细化专项债券使用要求。四是有望出台新的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即在保持原有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延迟退出的情况下,进一步加码减税降费力度,更大限度助力企业减轻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实体经济部门的活力。
五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借鉴试点经验分区分批统筹推进隐性债务清理工作,进行常态化监测,稳妥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健全监督问责机制。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通胀预期总体上行、主要发达国家加息预期持续增强的内外部复杂情况下,2022年货币政策不存在大幅宽松的条件和操作空间,但仍会保持灵活适度,维持偏松操作,加大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相结合的力度,助力稳增长目标的实现。全年可能小幅降准1至2次,约0.5至1个百分点;MLF和LPR可能会有小幅下调。通过改善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资金供给,降低资金成本,提升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意愿。
一季度是全年信贷投放的重要阶段,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保持前瞻性,配合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满足市场的季节性需求。财政政策超前发力将会占用较多银行流动性,需要进一步降准加以配合。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将进一步发挥其在总量、价格、结构三方面对信贷扩张的政策优势,推动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平稳运行。2022年如何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是货币政策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2022年优质房企的信贷需求与居民的刚性按揭贷款需求将会得到合理满足,房地产信贷收紧情况会有所改善。
上一篇:“不指望冬奥国际游客带来的收入,中国有更长远目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