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金鹰基金:春季躁动虽会有迟到,但不会缺席
美联储,市场,疫情金鹰基金:春季躁动虽会有迟到,但不会缺席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图表9:各地陆续开始重大工程开工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整理
在2022年地方两会中,呈现出对稳增长诉求较为强烈。当前是地方省级层面集中召开两会时期,会议审定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将对各省GDP增速、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布局、投资规模等指标定调,是跟踪中观层面景气度的重要风向标。截止2022年1月26日,已有30个省份召开了地方两会(天津市两会延期)。通过观察2021年如期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省份来看,包括北京、上海、辽宁、江苏、山东、广东、重庆、青海等,这些省市的2022年GDP目标仅北京更加保守定在“5.0%以上”,其余地区均是“5.5%左右或以上”,且经济体量前三名的广东、江苏和山东2022年的GDP目标均设在5.5%。综上,全国最终2022年GDP增速目标或在5.5%左右。
从具体抓手来看,各地方省份稳增长以基建投资为先。相比于2022年消费增速目标普遍下调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相对积极,多数省份将投资增速目标有所提高,且高于消费增速目标,呈现出在稳增长基调下,投资担负重任、基建相对积极。具体来看,交运、电力、水利、市政等传统基建项目被提及的比例较大;新基建项目主要集中在后发地区,重点在5G基站和数据中心建设,河南、安徽、广西、江西等明确提出2022新增5G基站数量,上海提出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广东还提出加大6G技术研发;棚改旧改力度减弱,但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新增量。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促消费主要着眼于新能源车消费、家电下乡。
图表10:各地方省份2022年GDP目标对比
2、流动性:降息落地,后续操作依然可期待
2022年1月17日央行开展7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85%、2.10%,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央行在2022年1月展现出降息等货币政策积极有为,我们认为背后主要源自:
其一,稳增长是主导因素。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稳增长已经成为贯穿今年全年的工作主线,并且列入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考核中,再加上2021年公布的金融数据欠佳,居民信贷低迷,宽信用落地缓慢,因此需要政策的持续加力。此外,1月18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发言“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通过市场预期引导,发挥央行在稳增长中的作用。
其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宽信用。降低MLF利率有利于维护银行合理利息差,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并能够引导后续LRP的调降。从事后来看,在1月20日LPR也同步下调了1年期10BP和5年期5BP,进一步验证了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视。2021年12月社融数据虽然略有提升,但结构不佳,社融增速触底回升主要依靠政府债券、票据支撑,实体融资需求不足,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均较去年同期缩减,显现出宽货币是促进宽信用改善的必要条件。后续在稳增长政策基调下,财政落地、房地产金融政策边际调整等积极因素应该也会陆续浮出水面,信用环境的改善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有确定性。
其三,在外围收紧约束下,货币政策靠前发力。虽然央行在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来,多次强调“以我为主”,但考虑到当下美联储转鹰操作的窗口愈发靠前,对国内货币政策空间较大、掣肘较小的时间窗口也相应靠前,因此国内货币宽松需要提前加快节奏。
后续一季度货币政策操作依然可期待。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答记者时,提及存款准备金率仍有空间,“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们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应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考虑到上半年稳增长诉求持续存在、专项债发行前置需要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信贷支持等一系列因素,我们认为1月LPR下调后,若信用环境与经济表现仍偏弱,一季度央行仍有可能再次降息、降准、加大结构性工具的使用等,届时将会对资本市场预期、实体经济预期均会带来积极影响。
图表11:12月社融触底回升,但结构不佳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整理
图表12:大型、中小型
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整理
A股市场观点
展望2022年2月,外围靴子落地,市场情绪有望修复,春季躁动依然可期。开年来市场持续调整,主要受到内外因素的多重压制,包括美联储、地缘政治、节前风险偏好保守等。进入2月,两会召开前,国内正进入“稳增长”和“政策发力适度靠前”的观察期,国内流动性环境趋向宽松。在美联储加息落地后,以及春节过后,预计海外和国内资金的压制因素将有所消退,后续银行信贷、基金发行和自购等存量资金情况将有所改善,市场信心也有望提振,在此之前,投资者们仍需耐心等待,消化市场悲观情绪。
后续可重点关注以下因素,边际变化或对市场产生影响:
1)2月初将公布美国1月非农就业数据,检验疫情是否对美国就业情况有明显冲击,或将影响美联储后续货币收紧节奏安排。
2)2月上中旬将公布1月社融数据,届时关注信用端能否明显放量,检验信贷“开门红”的质量,尤其是结构上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能否明显提升。
3)2月28日为科创板业绩快报或正式年报强制披露的截止日,可通过观察科创板企业业绩成色来验证科技板块的景气度情况。
4)后续美、俄等外围地缘政治风险演绎的动向。
行业配置上,建议2022年2月在均衡配置下,适时关注估值具有性价比的科技板块:
1)科技:新能源、军工等科技板块在2022年仍保持高景气,经此前调整后,在随后的年季报密集披露期,业绩高增、性价比合适的景气方向仍可为,适时买入估值具有性价比的科技板块。看好新能源产业链中下游环节(电池/光伏组件/光伏辅材/风电零部件)、高增长相对确定的军工。
2)金融地产:稳增长主线下,在政策效果和宽信用得以验证之前,基建链(财政发力)、银行地产链(稳信用)将有估值修复的机会。
3)消费:春节旺季将至,有望推动消费品提价落地、库存去化(食品饮料/农业养殖);同时,建议关注疫后反转的服务消费业(航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