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金鹰基金:春季躁动虽会有迟到,但不会缺席
美联储,市场,疫情金鹰基金:春季躁动虽会有迟到,但不会缺席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目前全球免疫群体已达到较高水平。全球免疫人口占比已经过半,多国超过80%;Omicron变种传播速度高,在多国例如加拿大和欧盟国家近两个月的感染总数接近疫情爆发至今的一半,叠加疫苗接种比例,全球将达到一个较高的免疫群体水平。若以确诊和疫苗接种作为具有免疫能力的人群计算占比,在不考虑抗体衰减的情况下,全球已经有56.1%的人口具备免疫能力,除了亚洲和非洲等地区,中、英、美、日、欧免疫人口比例已经超过80%。若确诊患者和未接种加强针人群免疫能力会随时间衰减,以衰减30%作为简单测算,则全球免疫人口占比也达到了42.7%。
免疫群体扩大叠加病毒致病性减弱,重症和新增数据差值明显扩大,特效药将进一步降低重症死亡率。本轮疫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新增确诊与重症数据之间的差值明显扩大,轻症患者甚至无症状感染者较多,一定程度上受益于较高的免疫群体和病毒致病性的减弱。在免疫群体扩大的背景下,即便病毒具备逃逸能力,但通过疫苗等获得免疫也能够对预防重症提供保护,同时叠加病毒重症的致病性下降,在2021年开始的几轮疫情中,我们都观察到新增病例抬升但死亡人数峰值逐渐降低的规律。
总体来看,在新冠疫情从2020年初以来持续反复已持续2年过后,2022年疫情对经济扰动的逐渐降低仍将是基准情形。在这个背景下,全球边境开放进展更多取决于这两个变量的组合,加强针接种比例和药物进展是增加医疗系统应对能力的关键,也将是各国政策决策的重要标准。
图表5:新增病例抬升
但死亡人数峰值逐渐降低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整理
除了疫情以外,近期市场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关注度也有所提升。
站在投资的角度,地缘政治风险、特别是区域性的军事冲突,其爆发时间具有突发性,因此很难提前做出准确预判。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此类事件的发生通常都会对全球风险资产和市场造成脉冲式的冲击,因此值得密切关注。
从影响程度和时间范围来看,除非大幅超出预期且有蔓延到更大范围的风险,否则局部战争对主要资产价格的影响不会特别显著、持续时间也较短暂。
局部战争的冲击往往是脉冲式的,并不会完全改变原有趋势。因此危机和冲突过后,各类资产往往也会迅速反弹而修复失地。
图表6:局部战争的冲击往往是脉冲式
数据来源:彭博,金鹰基金整理
2、全球宏观政策:美联储加息落地,未来力度仍具变数
在1月26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中,3月美联储加息将得以落地。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表示,“由于通胀远高于2%的目标并且劳动力市场强劲,预计将很快加息”,显示美联储将计划在3月加息,此外也对加快Taper有所布局,将于3月初加息前完成缩减购债;关于缩表,本次会议公布了《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准则》,其中提到将通过减少再投资的方式进行缩表,与2017年的缩表方法一致,鲍威尔表示将在首次加息后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来就缩表做出决定,这意味着最早的缩表时点也在今年6-7月年中。未来几个月,市场关于美联储紧缩货币操作的担忧仍主要围绕加息。总体来看,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内容本身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
但市场依然受到惊吓,更多反映出当前市场对鲍威尔“鹰派”取向的放大。在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三大股指仍交投于盘中高位,显示议息决议并未超预期,而在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期间美股由涨转跌,可见,对市场预期形成明显打压的因素,主要与鲍威尔相关表态有关。其中,主要是鲍威尔在回答记者“加息会怎样在各个会议之间分布”问题时,回应“每次会议都可能加息”,由此被市场解读为“可能每次联储议息会议都将加息”,传递出“偏鹰”信号。此外,由于此次1月议息会议,并未对未来美联储加息、缩表有远期时间计划、力度安排,鲍威尔在面对记者时也传递出更多相关方面的不确定性信息,由此市场针对“不确定性”也进行了悲观定价。
图表7:1月议息会议前后,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隐含的美联储加息次数变化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整理
但放长来看,债务负担或将限制美联储加息的力度。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估计,若美联储在2025年将基准利率升至1%以上(目前0-0.25%),利息支出将会在2026年之后大幅增长,成为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主要部分。由此,若美联储在2022年即加息3次,那么联邦政府的预算很可能会在2023或2024年因巨大的利息支出而陷入困境。可见,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方面会对美国经济需求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会限制美联储的加息力度。
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和通胀仍有不确定性,致使美联储加息力度或有预期差。美国周度初请失业金人数由2021年12月底的20万人反弹至2022年1月15日的28.6万人,持有失业保险人群的失业率也从2022年1月1日的1.1%回升至2022年1月8日的1.2%。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周度家庭调查显示,因感染新冠或害怕感染新冠而没有工作的人数由12月中旬的552万人大幅飙升至1月10日的1197万人。显示本轮疫情自12月底以来大幅恶化,未来1-2个月非农就业可能较前期出现走弱。此外,目前由于疫情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引发的供应链阻塞问题,导致美国通胀中枢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高位,随着疫情的好转,以及3月加息后对经济需求端也会有所压制,届时经济活动趋弱或令美联储调整政策节奏。由此,二季度将成为观察美国就业和通胀变化的关键窗口。
图表8:1月前两周美国因疫情原因
不工作的人数大幅增加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整理
国内重要基本面情况
1、 国内经济: 内需趋弱,有待“稳增长”发力
当前国内经济已反映出内需不足的压力。从最新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看,包括终端消费、投资在内的有效需 求不足依旧是当前经济一个典型的特征:一方面,12月社零实际同比首次转负,保持明显收缩(前值11月/10月0.5%/1.9%),在细分品类中,仅有烟酒、日用品类较前期加速提升,其他多数品类均放缓,12月餐饮收入同比仍未负增长,呈现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均疲弱。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低于GDP增速。2021年实际GDP增速8.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4.9%,结构上,地产、基建投资无论是累计同比,还是复合增速,仍延续下行。
开年以来,“稳增长”相关部署正在加快落地。至今离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稳增长”已经一个多月,我们观察到在不同政府部委层面已推出了相关措施。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年初以来,地方债券发行有所加快,截止1月底,已发行近7000亿;此外,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表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显现相关基建投资有望加码,从目前部分省市的重大项目开工情况来看,2022年项目开工、施工等落实工作明显早于2021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