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金鹰基金:春季躁动虽会有迟到,但不会缺席
美联储,市场,疫情金鹰基金:春季躁动虽会有迟到,但不会缺席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金鹰首席每月谈 | 拨云见日 静待躁动
来源:金鹰基金
上期的月报,我们给出的标题是《春季躁动,蓄势待发》。过去一个月,随着降息落地,A股市场并未出现明显上涨,且核心赛道股出现明显回调,部分投资者对春季躁动是否还有提出疑虑,我们认为近期市场行情疲弱主要是受到外围货币紧缩预期的压制,以及年初机构资金调仓和春节前市场情绪保守的影响,我们认为春季躁动虽会有迟到,但不会缺席。1月以来,我们在市场观点方面多次提示“待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明确,以及春节过后,预计外围和国内资金的压制因素将有所消退,后续银行信贷、基金发行等‘开门红’效应将提振市场。‘经济下+政策上’背景下,春季躁动仍可期待”。
1月期间,我们在一份周评——《“经济下+政策上”,跨年行情仍可期》中重点提示,“春节前,在‘稳增长’政策尚未充分落地时,A股资金风险偏好总体仍倾向于防御。短期,更偏向预期政策催化下的低估值‘稳增长’主线,即银行地产链、新老基建链和大众消费等”。此外,在1月期间,我们曾多次外发市场快评,重点提示“近期A股市场短期的较弱表现,并不意味着春季行情的不复,或只是‘躁动’的推迟”,我们建议“经此轮调整后,在随后的年季报密集披露期,业绩高增、性价比合适的景气方向仍可为,当前调整或有望提供年内较佳的低吸机会”。希望投资者们在春节节前做好防御的同时,在节后的投资中能多有收获。
实际市场表现回看,1月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弱,沪指向下突破3400关口,创业板指跌破3000点。外围货币紧缩预期的压制、地缘紧张局势的加剧,以及国内机构资金年初调仓、春节前投资者情绪保守等,对开年来的A股市场走势,共同形成压制。A股重要股指在本月均有明显回落,市场人气趋于低迷。
具体风格板块上看,周期中主要是“稳增长”相关领域表现较强,银行、煤炭、房地产、建筑涨幅靠前;消费中地产后周期、行业反转、疫后复苏品种表现相对较好,包括家电、农林牧渔、商贸零售;科技成长普遍偏弱,军工、传媒、电子等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回调,电气设备相对偏稳。
即将进入2022年2月,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本轮疫情已演绎到什么阶段?突如其来的地缘政治将如何影响市场?美联储加息落地后,后续我们要等待观察什么?国内“稳增长”将要怎样发力?一季度国内货币宽松还有空间吗?本期月报中,我们将逐一展开讨论。
1月市场回顾
1、 市场特征:全球普跌,科技走弱
回顾1月全球主要股指表现,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带来美债收益率快速上升的影响,全球股迎来调整,除港股、英国富时指数收涨之外,其他主要经济体股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海外方面,除了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行、全球通胀预期抬升、美联储鹰派加息以外,地缘政治风险也一度引发全球股票市场波动。国内方面,虽然当前国内基本面依然承压,但“稳增长”政策逐渐落地,政策端对A股仍有支撑,不过国内机构资金年初调仓、春节前投资者情绪保守,A股国内内部对市场情绪也有所压制。A股整体迎来阶段性调整,仅有低市净率板块录得正收益,大盘风格占优。
图表1:2022年1月全球重要市场
指数累计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整理
从风格表现来看,周期>消费>成长。自去年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以来,国内国币政策经历了MLF、OMO和LPR的一轮降息,目前进入货币宽松、稳增长政策发力阶段。
从1月的市场表现来看,随着稳增长预期的升温,周期板块表现明显走强,背后对应的是当前市场预期房地产和基建是稳增长的抓手;虽然国内货币环境宽松,但1月成长板块受限于外围流动性预期而出现回调,表现为创业板指与纳斯达克联动性显著增强;大消费方面,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适时启动入境旅游促进行动,地产后周期、行业反转、疫后复苏品种表现相对较好,包括家电、农林牧渔、商贸零售。
总体来看,1月多数行业下跌,市场悲观情绪浓郁。行业层面,除银行板块上涨3.98%之外,其他行业在1月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其中,煤炭(-0.99%)、房地产(-1.32%)、建筑装饰(-1.52%)跌幅相对较小;军工(-18.26%)、医药生物(-15.10%)、传媒(-14.94%)、美容护理(-13.11%)跌幅居前。A股日均成交额由月初的1.2万亿左右的水平降至月底的8000亿附近。
图表2:1月市场风格:周期>消费>成长
数据来源:Wind,中信风格指数,金鹰基金整理(曲线向上,表明分子端指数表现更强,反之更弱)
图表3:1月银行一枝独秀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整理
2、资金情况:年初内外资金流入均放缓
资金流入方面,截止1月27日,偏股型公募1月发行611.11亿,较去年12月发行的925.06亿大幅减少。1月北上资金净流入292.40亿元,净流入额明显逊于去年12月的899.92亿,反映出开年外资对投资A股市场的谨慎。截止1月27日,两融余额达1.76万亿,较去年12月减少750亿,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68万亿)。
资金流出方面,一级股权市场1月合计融资2157.87亿,较去年12月减少435.44亿。其中,IPO募资1132.56亿,定增募资423.94亿,可转债募资566.36亿。2021年以来,产业资本月减持规模普遍大于增持规模,呈现持续净减持,今年1月继续延续此趋势。1月净减持286.26亿(减持规模为354.41亿,增持规模为68.15亿),较去年12月净减持规模(94亿)大幅增加。
图表4:偏股型公募月度发行规模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整理
海外重要影响因素
1、 全球经济方面:疫情有望缓解,地缘政治脉冲性冲击
多国新增确诊见顶,本轮疫情至暗时刻或将过去。截止1月23日这一周,美国日均新增确诊73.4万人(上周80.1万人)见顶回落,但由于重症和死亡指标相对时间滞后,当前美国住院人数筑顶,但ICU和死亡人数仍在上升。英国持续回落,西班牙小幅回落,意大利新增确诊同样相对筑顶,但德国和法国仍在持续上升。整体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迎来疫情拐点。此外,新兴市场中部分国家疫情同样筑顶,如此前升级较早的阿根廷和土耳其等,但由于大多新兴市场本轮疫情传播时间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以及疫苗接种比例相对更低,大多国家可能在稍晚时间迎来曙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