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流浪的孩子也有春天”,三峡水利:并购“胖”三倍,有喜也有忧
亿元,水利,电力“流浪的孩子也有春天”,三峡水利:并购“胖”三倍,有喜也有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021年三季度末,收现比首次降至94%,低于100%;而净额利润比更是锐降至37%,较年初的145%大幅下滑。
从这些数据来看,三峡水利并购联合能源,到目前为止,除了资产规模、业绩规模扩大,其他财务指标似乎都不怎么好看。
2 8亿资金被占用
并入联合能源后,三峡水利的应收账款增加非常快。
为并购之前,三峡水利主营产品为电力和电力工程设计安装(占营收比重小),主要客户为国网分公司和部分用电企业,结算周期短,使得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较小,2018年、2019年均在1.2左右亿元。
上文提到,联合能源除了配售电力业务外,还有电解锰业务,后者是其应收账款的主要贡献者。截止2019年三季度末,该公司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近7亿元,最终合并到三峡水利财务报表中,这就导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大幅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该公司应收账款中账龄在2至3年的有一定规模,2021年中报披露有6530万元,占应收账款余额的6.5%,因账龄时间较长,有全额计提的风险。
2021年三季度末的应收账款增至11.3亿元,较二季度末继续增长近8千万;同时,信用减值损失近0.77亿元,相当于前三季度净利润的9%。
应收账款的增加必然占用其部分现金,而2021年三季度经调整的经营性规模小于经营性资产,这也就意味着资金压力不能有效地传递给客户和供应商。
有意思的是,并购联合能源之前的2018年、2019年,三峡水利的经调整的经营性负债规模大于经调整的经营性资产规模,说明其可以占用客户和供应商的资金(主要是供应商)。而在2020年,经营性负债与经营性资产的规模相当。
2021年三季度末,经调整的经营性负债规模比经调整的经营性资产规模少8亿元,说明上市公司在经营活动中至少有8亿元资金被占用。
看来发电企业跨界去挖矿冶金,还是吃了不少亏。
继续往下看。
3 短期资金压力大
随着并购的完成,三峡水利似乎打开了业绩增长空间,同时也打开了大笔资本支出的阀门。
三峡水利的在建工程2021年初规模为4亿元,二季度末为7.3亿元,三季度末增至9.4亿元;根据其投资性现金流计算,三季度末净流出超14亿元。这说明,该公司正处于资本开支加速阶段。
从披露的相关信息来看,未来两年内对资金的需求量仍然很大。
根据上市公司2021年中报披露的情况来看,目前在建工程规模增加主要是万州热电项目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等。
上文拓展新业务部分提到,上市公司投资11.10亿元建设万州热电项目,计划于2022年2月建成投产。从在建工程情况看,2021年是该项目主要的建设期,二季度末总投资额已达2.1亿元,还需投入近9亿元。
此外,农网升级项目启动于2016年,相关公告显示,预算总额为约11亿元,目前投资完成进度为75%,未完成投资额3亿元左右。根据此前的披露的公告,也应在2021年完成。
而2021年中报的建工程项目预算总额为29.3亿元,累计完成额仅仅是6.3亿元,若三峡水利在2022年内完成在建工程中的全部项目(以转固定资产为准),还需投资至少23亿元。
必须指出的是,这还不包括位于贵州松桃县的武陵锰业二期年产8万吨的扩产投入。
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8.4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只有3.2亿元),不考虑分红的情况下,三峡水利至少还得筹资十几、二十亿元。
但,与此同时三峡水利还必须面对40多亿元的短期债务偿还问题。
一边是急需大笔资金投入,一边又是巨额短债偿还压力,三峡水利这个“娃儿”的日子不太过哦。
截止三季度末,三峡水利的资产负债率为46%,不算特别高,但是其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近44亿元,而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只有17亿元,无法完全覆盖。因此,短期内的偿债压力属实不小。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要保证万州热电按时于2022年2月建成投产,那么,三峡水利还得继续借钱,既有的短债只能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循环——股权融资时间太长,来不及。
并购联合能源到底是不是一笔好生意,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文章最后提下三峡水利的募资分红情况:该公司自上市以来坚持分红,截止2021年12月底,累计分红17次,合计8.9亿元;累计募资5次,合计82.5亿元。
从分红的次数来看,自1997年上市以来的24个年头里有17个年头分红,说明分红意愿还是比较强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央行孙国峰: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