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心理学实验设计)-心理学实验设计范例
保罗,记忆,洛夫(心理学实验设计)-心理学实验设计范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斯科特·尼芬和布伦达·尼芬夫妇被他们的儿子指控,各自被判刑240年。后来证实,他们两个儿子的指控是在心理医生的强烈诱导下得到的。尼芬夫妇入狱12年后,两个儿子才推翻了之前的证词,他们得以释放。尼芬夫妇的一个儿子表示早年的催眠回溯也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损伤。
近几十年来,科学界对于记忆的研究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日本神经生物学教授利根川进(Susumu Tonegawa)和同事们利用光遗传学(Optogenetics)技术,成功地将虚假记忆植入小鼠的大脑中,并将实验结果发表在了「科学」杂志上。
实验中,研究人员先将小鼠放置于房间A中。小鼠悠然自得的转了一圈,对A房间产生了情景记忆。研究人员用光敏感通道蛋白对形成记忆的细胞进行标记。记录A房间记忆的神经元在这里用红色表示。
第二天,小鼠被放置到了完全不同的房间B中。记录B房间情景的神经元用灰色表示。此时,实验人员给小鼠电击,让小鼠产生了恐惧的记忆,小鼠整个身体都僵住了。同时,研究人员利用蓝光激活了昨天记录A房间记忆的神经元。
第三天,小鼠故地重游A房间。而在原本悠然自得的A房间中,小鼠也因为恐惧而僵住了,尽管它从未在A房间被电击过。这表明,小鼠产生了虚假记忆,认为自己曾经在A房间也遭受过电击。而当小鼠被置于C房间时,则不会因恐惧而身体僵硬。
科学家成功地将一段根本不存在的“恐怖”回忆植入了小鼠的大脑。这不禁让人头皮发麻,在未来,人脑的记忆的植入或篡改也会变得如此轻而易举吗?
洛夫特斯(Elizabeth F. Loftus)教授曾经将人脑比作一个维基百科的网页。你可以自己上去修改,同时别人也能帮你修改。在普遍的认知中,记忆与我们的真实生活紧密相连。某种程度上来说,记忆就是你的身份。你所看到的,所经历过的,所记得的定义了你是谁。而这些关于记忆的实验似乎在告诉我们,那些你坚信不疑,曾经发生过的事,也许根本就不存在。这,可能才是曼德拉效应的正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