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二郎上学)-小二郎上学)-儿歌)-原唱)-app
老师,都是,作业(小二郎上学)-小二郎上学)-儿歌)-原唱)-app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小二郎上学(小二郎上学 儿歌 原唱 app)
【康红舒专栏】
突然想回忆小时候读书的光景
原创作者|康红舒
题记
从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到现在,已近三十年了。教育从传统到创新,从理念到模式,从各地纷扰到名师林立,从资源问题到政策出台,一直走在改革和探索的路上,可谓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不过到今天,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分数决定人生依然是王道,师德败坏事件还是层出不穷,学生悲剧也是屡见不鲜,教育已日趋商业化,教师这个职业竟然从万人敬仰走到全民指责,孩子身心严重“不全”。
教育成了当代一个沉重的话题。
突然,就很想念小时候读书的日子。一想起那时的光景,心里莫名地就泛起了快乐和回忆——多彩的童年,温暖的家乡,纯真的读书时光。
起心是因为对教育的痛困,动念是因为童年的情结。观照现在孩子的教育和童年,或许可以从中思悟点什么吧。
一、进学堂
我是七零后,出生于是湖北红安的一个小山村——康家塆。塆前一口方塘,塆后一座长着各种草木的小山,塆周围就是人们开垦出的田地。康氏人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刀耕火种。这是中国大地上一个普通而贫穷的农村小村落。
出生时还是大集体年代,家家的孩子多(大都三个以上,我上面有个哥哥,后来下面又有个弟弟)。我出生时就没有爷爷奶奶,而父母都要出工,早出晚归,所以基本上我是由姥姥带大的(姥姥塆离康家塆大约一里半路,姥姥每天一清早来接我过去,傍晚时分再送我回来,稍大后就经常住在姥姥家了)。
到六岁半的时候,父母突然决定要送我上学。其实是因为我是男孩,很淘气,夏天总是跟着大孩子跑去玩水,所以把我送到学校是去关水的。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看到好多哥哥姐姐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放学,好像很神气似的(我那个时候还大字不识,数也数不齐几个。农村孩子都不曾上过幼儿园,都是在玩中长大的)。
到了九月一日,那天的天气格外晴朗,我背着母亲缝制的一个花布书包(里面装着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乐颠乐颠地随着母亲朝学校走去。树叶在向我招手,知了一路欢唱。
穿过一段山路,就到了银子桥(就是我们的村小。那时的村小都很近,便于孩子入学)。学校里有两排土坯青瓦平房,由于刚过暑假,房前长满了杂草(开学后,学校就会组织劳动,孩子们就把草拔干净了)。学校正面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其它三面是小山坡,长满杉树、茶树,环境秀美幽静。母亲走进一间办公室,我就躲在山墙根,看着墙上的几个大字(“农业学大寨”,当时不认识),扭扭捏捏不敢过去。一会儿,母亲就自己走了(那时学费都是先欠着,到学末时才交)。然后一位身材微胖,满脸笑容,一头齐耳短发的中年女老师走过来,轻轻牵着我的手。顿时,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自然而然地跟着她,走进了一间教室。领了书本,坐到前面的一个座位上。
老师姓吴,我们喊她“五老西”(一年级的孩子只会说方言)。
第一天,还出了一件糗事。下课了,我尿急,去上厕所,可是急中出错,把裤腰带(那时我们不是系皮带,都是一根布带子)扯成了死结,怎么也解不开。站在厕所门口,小脸憋得通红。吴老师就走过来,蹲下身子,一边帮忙我解裤腰带,一边安慰我说:“不要急哈,老师在呢。”顿时,感觉老师特别亲,像母亲一样。一会,老师就给我解开了,我连忙冲进厕所。等我出来时,老师还在门口等着,她帮我系好裤腰带,然后摸摸我的脑袋,牵着我的小手,回到教室。
她牵着我的手走路的时候,我特别地得意,就像自己是全班最受宠的小王子(吴老师几乎牵过所有孩子的手)。
就这样,我入了学堂。
二、课程和老师
那时候,我们村小是五年制,一个年级就一个教学班,整个小学就五个班。不过学生还不少,一个班大概有四五十人(到四五年级时学生会少一些,因为有些女孩子辍学了)。上学的日子,小小的校园里总是热闹非凡的。
当时,学生可以留级(有的孩子在一个年级蹲了好几年),有的是因为年龄小,有的是因为成绩太差被老师留级。
课程只开两门,一门语文,一门数学(可能是农村缺老师),没有早晚自习。
老师基本都不是国家正式编制,他们是本村初中或高中毕业(1977年恢复高考)没考上后,在家务农,然后被村干部请到学校来当民办教师的。但他们都非常愿意,因为比在家务农好。
虽然老师们都不是师范毕业,没有学过教育学,也没有修过哪门专业学科,但在记忆中,每位老师都很敬业。他们认真备课,备课本上都是工工整整书写的教案,每学期有厚厚的两大本;认真上课,声情并茂(声音都很大),关注每一个孩子;认真批改作业,每一道题都仔细批阅。
在那个年代,好像只要当了老师,良知、责任,就自然成了他们的职业标配。
到现在,小学的每一个老师我都还深深记得。
三、上课
记得每天快到上课的时刻,学校的一位老师傅就拿着一个小铁锤,敲着一个悬着的铁片(敲钟)。“当、当、当”的声音一响,孩子们就撒丫子往教室里跑。
孩子和老师都是很敬畏铃声的。
牵我进学堂的吴老师教一二年级,她上复式班(语文、数学都她带)。先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语文,然后在一年级背诵的时候再给二年级的孩子上数学。刚开始,孩子们什么都不会,连握笔的姿势都要手把手地教,读拼音的口形都要一遍遍地纠正。但吴老师总是很耐心,很和蔼,轻声细语,教了这个孩子再教另一个孩子。当她握住我的手教我一笔一笔写字的时候,我感觉她是世上最美的老师。吴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非常工整漂亮,她教我们念生字时字正腔圆,清脆动听。
清晰地记得,我刚开始在生字本上写字的时候,总是把一排字从左慢慢斜到右边顶上去了。吴老师就把我叫到她跟前,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说:“看来你很向上哈。以后写字的时候要注意按格子写,不要出格。不然这些小兵就不听你的话哦。”
在我印象里,吴老师从来没有严厉批评过谁,但孩子们都很喜欢她,粘她。但她从来不烦,总是笑意盈盈。有一次,一个顽皮的男孩跑过来问:“老西,老西,你为什么总对着我们笑啊?”吴老师笑着说:“傻孩子,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啊,我当然要对着你们笑哦。”
这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们开始了识字、拼音、算数之旅。
可二年级一读完,吴老师就调到县城去了。
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姓万,数学老师姓吴,都是快三十岁的男老师(听说是高考后下来的)。
万老师喜欢早早到教室等着我们。在课堂,他总喜欢朗诵文章,还爱摇头晃脑,抑扬顿挫。于是我们也都跟着大声读书。“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全班几十个小脑袋都在晃动,清脆的声音似歌似咏,穿出窗外,在树林间飘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