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穆勒五法(穆勒五法例子)
归纳法,结论,归纳穆勒五法(穆勒五法例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某种意义上,第一原理是用物理学的视角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你会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找到其底层的真理,问‘我们能确定的真相究竟是什么’?然后由此出发进行推演。”
一个广为人知的的案例,是马斯克使用第一原理,解决了电动车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在马斯克介入电动车领域时,市场上电池组的价格大概是600美元每千瓦时。一辆电动车至少需要85千瓦时的电池,这意味着每辆电动车仅电池成本就超过5万美元。
马斯克从第一原理的视角出发,首先对电池组进行拆分,从元素层面将其拆解为碳、镍、铝、钢等不同材料。通过计算,如果直接从金属交易所购买这些材料,仅需花费82美元每千瓦时的成本,是之前成本的14%左右。也就是说,电池成本高昂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原材料,而在于原材料的组合方式。
明确问题之后,马斯克主导了特斯拉与松下的合作,通过采用松下18650钴酸锂电池电池管理程序,重组了特斯拉的电池,一举将电池成本降低至全行业最低水平(2020年,约100美元千瓦时),使得特斯拉“平价电动车”成为可能。
3. 演绎法方法论
常见的演绎方法,除了上文提到的(直言)三段论,还有假言三段论、选言三段论、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等等等等。光是看到这些新的名词,就难免让人心生抵触,想要解释清楚,还要引入更多难以顾名思义的新词(如周延、大项、中项、小项、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等)来说明。
新词叠新词,无穷尽也。本文从可沟通的角度出发,选择较为基础的演绎方法,使用逻辑表现形式简要说明。其他更为复杂的方法,其实只是这些基础方法的变种和套娃。
上文提到的肯定前件式(大前提:如果p,那么q;小前提:p;结论:q)、否定后件式(大前提:如果p,那么q;小前提:非q;结论:非p),实际上就是高中数学里的充分必要条件,本文不再赘述。下面着重介绍直言三段论、假言三段论和选言三段论。
(1)直言三段论
上文提到的“苏格拉底也会”的例子,就是使用直言三段论(肯定和否定不需要限制条件)得出的结论,这个例子出现的次数太多,以至于大家普遍认为直言三段论的逻辑表现形式应该就是这样。实际上,直言三段论的逻辑表现形式是:
大前提:所有P都是M。
小前提:所有Q都是P。
结论:所有Q都是M。
在一个直言三段论中,如果前提是真实的、准确的,那么不仅可以保证结论的正确,还可以保证结论本质上也是一个直言命题。
(2)假言三段论
假言三段论对对象的判定是有条件的,得出的命题也受限于某些条件、环境或者假定,其逻辑表现形式是:
大前提:如果P,那么Q。
小前提:如果Q,那么R。
结论:如果P,那么R。
例如,张小龙曾在被提问到是否“觉得微信有硬伤”时,回答说:
“......什么是硬伤我不太懂,如果我们把硬伤定义为致命的缺陷的话,那么我认为任何一个人做的产品都不会有致命的缺陷,因为一旦有了,你肯定不会继续往下做了。如果有致命的缺陷,你还做它吗?所以它是不会存在的,一旦出现你是肯定会发现和弥补的。所以我认为任何一个产品里面都不应该有硬伤,它应该很早就被弥补了。所以微信也一样。”
张小龙的回答稍稍有点绕,但实际上使用就是假言三段论的演绎推理结构。我们可以对推理过程分解如下:
大前提:如果做的产品有致命的缺陷(“硬伤”),那么一定是不可接受的(“不会继续往下做”)。
小前提:如果不可接受,那么一定会发现和弥补。
结论:如果产品有致命的缺陷,那么一定会发现和弥补。(因此,“任何一个人做的产品都不会有致命的缺陷”)
在假言三段论中,每个前提的Q,都是下一个前提的P,无论有多少个前提,假言三段论在逻辑上都是有效的。
(3)选言三段论
选言三段论对对象的判定是有选择的,如果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可供选择的对象被否定的,那么剩下的对象,则是可以被肯定的。其逻辑表现形式是:
大前提:要么P,要么Q。
小前提:不是P。
结论:Q。
例如,市场传言孙正义决定投资某家企业时,往往采用一种“胁迫投资”的策略,即警告对方要么接受软银的投资,要么软银就会转而投给对方的竞争对手。潜在的被投企业往往考虑再三,认定后者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最终都会选择接受软银的投资,如Uber、滴滴。这里,孙正义就构建了一个选言三段论的结构(或陷阱),给出了一个并没有选择的选择。
产品工作实操中,对于归纳法与演绎法的运用,一定是交织综合的,而不是割裂分离。
有时产品经理会先通过归纳,得出结论,作为演绎的前提,之后再演绎推断出结论。例如,互联网流量的“开学效应”,指的是随着9月份学生开学返校,互联网整体流量会暂时回落。其中,“9月份互联网整体流量会暂时回落”,就是根据不完全归纳法中的统计归纳得出的普遍命题,而将其归因到“9月份学生开学”,则是通过演绎法中的选言三段论推理得出。
有时产品经理又会“通过直觉把握大量复杂事实的本质”,在没有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先行演绎推理出确定的需求,推进开发,之后通过快速上线或ABTest,来验证需求的有效。在下面这张截图中,张小龙那句“按钮可以长些,不怕”,自信笃定,让人印象深刻。
【张小龙:“按钮可以长些,不怕”】
四、写在最后
张小龙在一次采访中说:
“在产品里,当我们在说这个东西代表了人化,或者代表了其他,它背后需要的是非常复杂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个是大家看不到的一面。我们平常的工作真的不是每天胡思乱想就可以了,是需要非常系统化的思考。”
打造好的产品,复杂的逻辑推理和系统化的思考是不可或缺的。在很多时候,产品经理还要承担思考的孤独和可能存在的外界阻力。在此,有两句话分享给大家:
一是罗曼·罗兰的“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二是加缪的“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应该设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与大家共勉。
主要参考资料:
[1]《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刘擎,新星出版社
[2]《第一原理》,李善友,人民邮电出版社
[3]《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周濂,上海三联书店
[4]《把自己作为方法》,项飙,上海文艺出版社
[5]《逻辑十五讲》,陈波,北京大学出版社
[6]《吴军数学通识讲义》,吴军,新星出版社
[7]《世界观》,理查德·德威特,电子工业出版社
[8]《新批判主义》,邓晓芒,北京大学出版社
[9]《西方哲学史》,罗素,商务印书馆
[10]《猜想与反驳》,卡尔·波普尔,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黑坝(ID:HolylandofKalin),作者:许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