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新结构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
理论,发展中国家,结构新结构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新结构经济学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新结构经济学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光明日报记者 韩寒 史薇薇
在《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一书中,经济学家林毅夫曾多次引用当代经济学的“卢卡斯之问”——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和机制到底是什么。他表示,一旦一个人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就很难再去思考其他问题了。同行评价,这些话语,折射了林毅夫作为一个世界级经济学家所拥有的理论志向、学术目标和现实抱负。
近日,林毅夫和付才辉合作撰写的新作《解读世界经济发展》,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应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分析全球各国贫富分流以及如何走向共同繁荣的著作。在此之前,林毅夫曾多次发表演讲、出版多部著作,介绍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为了一探书中的思想,光明日报记者在北京大学百年朗润园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的林毅夫先生,听他从多国发展实践中抽绎出自己的逻辑,为世界经济发展建言。
林毅夫素描郭红松绘
1.“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光明悦读:能否向读者简要介绍新结构经济学的诞生背景和核心主张?它与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相比,新在何处?
林毅夫:在过去,我和多数学者一样,抱着向西方“取经”的心态,去学习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希望以此来帮助我们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但是,历史证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理论和经验,并不能为各国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二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始把命运攥在自己手中,探索工业化现代化之路。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哪一个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制定本国发展政策而取得了成功的例子。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必然以发达国家某一阶段的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制度安排、思想理念为暗含前提。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前提不一样。照搬西方理论,难免会有“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遗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发展经济学思潮“结构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传统文化、社会的结构刚,市场在资源动员和配置上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依靠市场自发难以发展追赶发达国家所必需的先进的制造业,因此主张由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来发展那些先进产业。但是,这些先进产业资本密集,违背了发展中国家自身资本短缺的禀赋条件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企业缺乏自生能力,只能依靠的保护补贴才能生存,导致资源错配、寻租和腐败等一系列问题。随着这一思潮主导的发展战略在许多国家失败,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观盛行。这一思潮认为干预是经济发展的“顽疾”,主张以“休克疗法”推行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将保护和补贴一下子都取消掉,以建立和发达国家一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主张的推行,导致了大量的破产、失业和政治不稳定,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绩效比“结构主义”盛行时还差,被有些经济学家称为“失去的20年”。
理论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当根据理论认识改造世界无法获得成功时,需要改变的是理论本身。
1988年,我了解到中国用砍投资、砍项目的方式,而不用主流理论主张的提高利率来治理通货膨胀的合理以后,我认识到,可能存在着另外一种发展理论。这个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变迁过程——需要依靠“有效市场”,来形成反映要素稀缺的价格体系,诱导企业进行有效生产;也需要“有为”,来解决经济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外部和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的协调等问题。一个国家,只有同时用好“两只手”,才能实现快速、包容、可持续的高质量增长。2009年,在世界银行的一次内部讨论会上,我将这个理论命名为“新结构经济学”。
《解读世界经济发展》
林毅夫付才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光明悦读: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它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哪些方面?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在目前只能说是“星星之火”,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一个新的理论提出之后,要说服在旧理论思维下成长起来的人去接受,是很难的。就像提出“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曾说的,“一个新的科学真理不能通过说服它的反对者而使其理论获胜。它的获胜,主要由于其反对者逐渐去,而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我想,目前新结构经济学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算是一个新理论,主要挑战来自接受了旧理论的人,会因为理论框架的不同而被排斥。
但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个理论,无论应用于国内还是国外,都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新疆和田,当地按照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承接东部沿海转来的制造业,解决了十几万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波兰,新组的内阁明确提出,依照“新结构经济学”,针对当地具有优势的产业,在因势利导下帮助企业做大、做强。2017年,波兰人口约占欧盟的十分之一,新增就业占整个欧盟的70%,劳动力开始回流,政党也为人民所接受,这些年来政治稳定了。
《新结构经济学》
林毅夫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光明悦读:您在《新结构经济学》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如果守着发达国家的主流理论,容易看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变成一个批评家。在您看来,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何处?中国经济学家如何能赢得国际学术话语权?
林毅夫: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于理论来源。就经济学而言,理论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另一个是对当前问题的解决。而理论的重要则取决于所解释的现象和解决的问题的重要。理论本身只是逻辑,越简洁越好,它观照的对象决定了它的地位。
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后,经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有影响的经济学理论基本来自英国学者,或者在英国工作的外国学者,如卡尔·马克思。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中心向美国转移,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也就变成了不是美国人就是在美国工作的外国人。
我们同样可以期待,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会逐步向中国转移。未来,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的大师,会出自中国。
《解读中国经济》
2.GDP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而是手段
光明悦读: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可以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与贫困不懈斗争的历史。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您认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林毅夫: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发展的目标。要过好日子,首先要消除贫困。农村人口全面摆脱贫困,是一个历史成就。几千年来中国想要达到的社会目标今天终于实现,中国人民希望过上的日子今天总算过上了。
上一篇:奥克斯oa用户登录的简单介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